- 年份
- 2024(6353)
- 2023(8982)
- 2022(6955)
- 2021(6056)
- 2020(5030)
- 2019(11067)
- 2018(11172)
- 2017(21228)
- 2016(11731)
- 2015(13268)
- 2014(13453)
- 2013(12776)
- 2012(11392)
- 2011(10338)
- 2010(10460)
- 2009(10252)
- 2008(10290)
- 2007(9452)
- 2006(8600)
- 2005(8347)
- 学科
- 济(47731)
- 经济(47652)
- 管理(40290)
- 业(35070)
- 企(30034)
- 企业(30034)
- 中国(15738)
- 方法(15514)
- 制(15512)
- 财(14682)
- 农(13690)
- 业经(13413)
- 数学(12436)
- 数学方法(12280)
- 体(11170)
- 地方(9947)
- 银(9659)
- 银行(9647)
- 学(9514)
- 行(9221)
- 体制(9171)
- 融(8969)
- 金融(8966)
- 农业(8744)
- 务(8525)
- 财务(8489)
- 财务管理(8468)
- 理论(8395)
- 贸(8118)
- 贸易(8112)
- 机构
- 大学(173146)
- 学院(171047)
- 济(71129)
- 经济(69610)
- 管理(62214)
- 研究(57979)
- 理学(52333)
- 理学院(51754)
- 管理学(50921)
- 管理学院(50589)
- 中国(45615)
- 财(37892)
- 京(36282)
- 科学(32952)
- 财经(28884)
- 所(28721)
- 江(27733)
- 中心(26107)
- 经(25986)
- 研究所(25393)
- 农(24160)
- 范(23620)
- 师范(23435)
- 经济学(22833)
- 北京(22700)
- 州(21896)
- 业大(21608)
- 财经大学(21205)
- 院(20850)
- 经济学院(20284)
- 基金
- 项目(107912)
- 科学(86097)
- 研究(82225)
- 基金(78998)
- 家(67788)
- 国家(67221)
- 科学基金(58098)
- 社会(54898)
- 社会科(52005)
- 社会科学(51991)
- 省(41754)
- 基金项目(40964)
- 教育(38019)
- 划(34990)
- 自然(34538)
- 自然科(33736)
- 自然科学(33729)
- 自然科学基金(33149)
- 编号(32977)
- 资助(30863)
- 成果(28830)
- 制(26261)
- 重点(24709)
- 部(24287)
- 课题(24007)
- 发(23385)
- 国家社会(23356)
- 创(22447)
- 性(21549)
- 教育部(21474)
共检索到273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凌
人民政协制度应当法治化,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之一,人民政协政策制度化已走上正轨,而法治化进程则亟待加强。文章认为,当前最为可能、同时又具有体制"刷新"意义的,应是在现有的政治和法律基础平台上,将已有的政策、规范上升为代表国家意志的法律,辅之以必要的充实性的制度创新,为人民政协有效地履行其职能提供最为刚性的保证。因此,建议修改《宪法》,将对政协法律地位的界定写入宪法;重新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并制定相关配套法律;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法》,规定政协委员的任职资格、产生、任期及权利义务。
关键词:
宪法 宪政 人民政协制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宏宇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三大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文章强调,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作为我国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扩大、推进与完善民主,有利于实现科学理性决策,还有利于减少工作失误。但总体上讲,要适应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章提出,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推进民主监督的体制机制建设,拓宽和改进民主监督的实现形式,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和约...
关键词:
民主监督 政治 制度 协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蒙慧
目前,人民政协已成为在现有政治体制下新阶层实现其政治参与目的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但存在一系列约束性因素:法律对人民政协的功能定位与其实际作用不相符、政协自身建设滞后、其提供的政治资源相对稀缺等,均会激发阶层利益与现存问题的矛盾。新阶层通过人民政协进行政治参与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因而需要在完善人民政协功能定位、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化解阶层利益矛盾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新阶层 人民政协 政治参与 约束性条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伍治良
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应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政府社会管理,重在构建民生保障和秩序保障及权力控制制度。社会自我管理,重在型构社会组织自治和城乡社区自治制度。公众参与社会管理,重在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方式、回馈、效力及救济等制度。选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为我国社会管理协调机构为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冯果 罗昕
修订后的《预算法》主要从"赋权"和"配责"两方面确立了我国地方债务治理的法律框架,但受制于"宜粗不宜细"立法技术的影响,难以有效满足地方债务治理的制度供给需求。实践中,由于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权责划分及财政转移支付的不规范性,地方债务治理不断遭遇现实挑战。地方债务治理的权责配置,需要实现从"政策主治"到"法律主治"的转向,按照财政法治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中央与地方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配置,有效切割财政利益与金融利益,并明确地方债务治理权责配置的法律边界。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天健
政府性收费法治化是我国构建现代财税体制,推进预算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性收费制度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但仍存在缺乏法律依据、收费的范围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监管制度不完善等实体和程序缺憾。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应从理顺央地财政关系的宏观层面把握,明确政府性收费立法标准、框定收费范围、加强监督管理,方能让政府性收费的法治进路更臻完善。
关键词:
政府性收费 法治化 准公共服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在当前我国逐步走向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实现大学制度改革的法治化,是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制度改革法治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度改革重大决策的法律化和大学与政府关系的法律化。前者指以法律形式来表现政府的重大决策,通过法律程序制定政策,实现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民主、公开;后者指明确大学的法律地位,在法律上规定大学与政府的有关权限职责,使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构筑在法律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
大学制度 法治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飞跃 祝沁磊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主要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呈现法律法规不协同、参保人权益和医疗服务需求方权益保障脱节、基本医保标准和服务供给内容不统一、财政支持权力分散以及基本医保个人账户阻碍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的现实困境。要使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效协同,应当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条例”,实现制度之间相衔接。每年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内容应当经过人代会审议,从而保障参保人和服务需求方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中央政府应当上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权,确保筹资标准的统一性,实现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的均衡性。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的公平性。逐步取消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共济互助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焕银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当下中国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伴随区域发展由不均衡发展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统筹协调发展、制度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的新特点,我国法治建设发展在切实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出需要扎实推进空白领域立法工作、法律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规范体系主导型规范的新特点。正是区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上述新特点与中央政府对于法律和法治在区域发展制度上的新期待,使得区域发展制度模式由政策主导型向法律主导的法治化模式转型具有了必然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由海
行使学位撤销权的行为属于未型式化的行政撤销行为,必须实现法治化。学位撤销权的学术权力属性使得学位撤销行为有别于一般行政行为,为避免司法对高校自主权的干预,法院借助程序审查来实现对学位撤销行为的合法性控制。然而有关学位撤销的制定法依据存在明显的供给不足,脱胎于自然公正思想的正当程序成为学位撤销相对人寻求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一系列判例发展,正当程序原则实现了从法理运用到独立适用,其背后是程序工具主义向程序正义主义、程序参与权向多层次程序权利的理念转变。
关键词:
学位撤销权 正当程序 程序正义 条款设计
[期刊] 征信
[作者]
桂祥
现代信用体系建立在发达的商业活动基础上,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看,其可以大幅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而达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交易边际效益的目的。因此,信用信息应当是服务于市场交易活动,能反映市场主体订立、履行约定义务的信息。在依法治国和保护隐私权的背景下,有必要运用法律手段确定信用信息范围划分的原则、内涵以及变更的必要程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超 王倩茹
税收事先裁定制度作为国际上通行且成熟的制度安排,能够有效弥补税法不确定性的漏洞,满足纳税人对税收确定性的需求。该制度作为一项舶来品,曾被纳入《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但基于制度论证不充分、实行条件尚不成熟等原因,最终定稿将这一条内容剔除。但这并未阻碍该制度在实务界的反复尝试与探索,说明该项制度在我国税法土壤扎根势在必行。在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税收事先裁定法治化如何实现,其制度如何设计、何时落地,仍值得审思。
关键词:
税收事先裁定 法治化 必要性 制度构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毅
公共信息服务的法治化是一个从法治理念到法律制度,再到法律实现的过程。本文从法治理念、法律制度依据、法律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法治化存在的问题,讨论法治理念强化、法律制度建设、实现机制完善的具体内涵和基本途径。公共信息服务法治化的理念包括公共信息服务的立法理念、执法理念、守法理念;公共信息服务的法律制度建设是指从法律制度上框定公共信息服务的目标定位、边缘和范围,明确管理与服务的体制和机制,确立公共信息服务在政府行为序列中的位置和政府的公共信息服务职责;公共信息服务法治化的实现机制主要由公众参与机制、合法审查机制、服务问责机制构成。
关键词:
公共信息 信息服务 法治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