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8)
- 2023(8416)
- 2022(6944)
- 2021(6534)
- 2020(5333)
- 2019(12056)
- 2018(11707)
- 2017(22102)
- 2016(11621)
- 2015(13652)
- 2014(13511)
- 2013(13639)
- 2012(13344)
- 2011(12602)
- 2010(12685)
- 2009(12110)
- 2008(11758)
- 2007(10840)
- 2006(10126)
- 2005(9420)
- 学科
- 济(76662)
- 经济(76502)
- 管理(29766)
- 方法(26619)
- 业(24865)
- 数学(21445)
- 数学方法(21353)
- 中国(21039)
- 企(20808)
- 企业(20808)
- 地方(17122)
- 学(15317)
- 业经(14880)
- 农(14150)
- 贸(12689)
- 贸易(12679)
- 地方经济(12486)
- 易(12338)
- 财(11738)
- 制(11699)
- 和(11518)
- 理论(11219)
- 融(10133)
- 金融(10131)
- 银(10003)
- 银行(9996)
- 行(9745)
- 环境(9579)
- 教育(9115)
- 农业(9048)
- 机构
- 大学(190815)
- 学院(184798)
- 济(94455)
- 经济(92953)
- 研究(72221)
- 管理(64146)
- 中国(56551)
- 理学(53582)
- 理学院(52888)
- 管理学(52241)
- 管理学院(51859)
- 财(42258)
- 京(40566)
- 科学(38075)
- 所(36006)
- 财经(33568)
- 经济学(32622)
- 研究所(32275)
- 中心(30651)
- 经(30610)
- 经济学院(29059)
- 范(27811)
- 师范(27661)
- 江(27100)
- 北京(26789)
- 财经大学(24835)
- 院(24491)
- 农(22784)
- 师范大学(22664)
- 社会(22061)
- 基金
- 项目(109830)
- 科学(87952)
- 研究(85178)
- 基金(82680)
- 家(70578)
- 国家(70019)
- 社会(61144)
- 科学基金(59302)
- 社会科(57003)
- 社会科学(56985)
- 基金项目(41797)
- 教育(39130)
- 省(37878)
- 资助(34487)
- 划(32811)
- 自然(32540)
- 编号(32127)
- 自然科(31780)
- 自然科学(31772)
- 自然科学基金(31267)
- 成果(28875)
- 部(27267)
- 国家社会(26726)
- 中国(25311)
- 重点(25133)
- 发(24842)
- 教育部(24453)
- 课题(23139)
- 人文(23079)
- 性(22307)
- 期刊
- 济(113576)
- 经济(113576)
- 研究(69067)
- 中国(39454)
- 财(32101)
- 学报(26164)
- 管理(25931)
- 科学(25249)
- 教育(22341)
- 农(21794)
- 大学(20812)
- 融(20603)
- 金融(20603)
- 财经(20184)
- 经济研究(19845)
- 学学(19029)
- 经(17736)
- 问题(15235)
- 农业(14812)
- 贸(14617)
- 技术(14599)
- 世界(13836)
- 业经(13287)
- 国际(13280)
- 技术经济(10837)
- 统计(9548)
- 图书(9403)
- 经济问题(9268)
- 经济管理(8318)
- 坛(8237)
共检索到303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冬林 孙尚斌
确定核心范畴是构建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言,如何增强其系统性、学理性,从而推动整个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学界面前的重大课题。其中,学理化是系统化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学理层面深入耕耘,才能系统把握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起完善的理论体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核心范畴,它既构成了其他一切经济范畴的本原,也现实地存在于整个学科的各个方面,同时还决定着理论之间的逻辑演绎方式与整个理论体系的呈现样态,这个范畴就是人民。可以说,作为核心范畴的人民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切理论的科学起点与最终归宿,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全部理论的主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贾后明 张得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的范畴来自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改造与创新,并基于此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畴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建,要以《资本论》中经济学范畴为主体,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学的范畴与术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出发,用科学的范畴体系奠定话语体系的坚实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在经济治理部分提出分配要进一步向劳动者倾斜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精神实质。劳动价值理论具有一般性质,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在此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在马克思看来,剩余价值属于资本主义特有的价值范畴。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反映社会主义特殊经济规律的"价值范畴"方面存在理论缺失,经常将反映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价值范畴——"剩余价值"范畴用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混淆了不同生产关系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本质差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了"人民逻辑"的思想主线,初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应以此作为立论依据,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民的劳动""为人民的商品""为人民的价值"的概念,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范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程昊 程言君
逻辑起点范畴研究至关重要:一门科学是根据逻辑起点范畴的内在规定性建立起来的严密逻辑体系。《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物"商品论需要深化,"人"商品论理应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恰当确定逻辑起点范畴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虽然已近乎学界共识性历史使命,但逻辑起点范畴研究却成"前沿尖端难题"而莫衷一是。深化《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人"商品论研究,尤其对逻辑起点范畴的"两能"标准和人力产权范畴胜任妥帖的探究,具有"前沿尖端难题"破解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承训 乔法容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必须突出它的特殊性,而不能照搬以往的经济学。迄今为止,所有的经济学由于其任务和宗旨不同大体可分四种类型、四个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根据它的任务和宗旨,需要在科学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分析其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及中国的个性,揭示以社会主义本质为核心范畴和逻辑起点的理论规定性,进而全面展开,创立新的架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媛
<正>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来调整经济理论研究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理论疑难,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孟捷教授在《作为方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一书中探讨了新时期如何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构和完善的相关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新的范畴与《资本论》原理有内在联系和相通。马克思是世界公认的创新理论的先驱,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创新理论的开山之作。马克思明确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是生产力要素,反映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科技生产力的价值不能只是以其劳动价值来衡量,应该以其创造的使用价值来衡量。科技生产力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了从事科技劳动的劳动者的劳动价值。科技成为生产力关键在科技的应用。科学在未与生产结合之前,它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一般生产力;科学只有转化为技术并应用于生产,才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在资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科技生产力 资本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乔以明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注入了新的理论内涵。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无疑是最典型的观测样本。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同时也肩负了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使命,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理论建设方面迈出新步伐、开拓新境界,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敏 王金秋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强调“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1)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断升温。与此前研究相比,近一年学术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方法论、理论来源、实践基础、逻辑起点、逻辑主线以及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等重要问题上进行了更深入、全面的探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卢江 陈弼文
在前两年已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国内经济学界同仁2018年继续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更加丰富的文献。总体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主要围绕三个大问题而展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什么、为什么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怎么样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这些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诸多小问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属性和定位、起点、方法、原则、内容等等。新的研究成果既有批判继承也有创新发展,既有广泛共识也有明显交锋,我们对此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并希望推动中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邱海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是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根本遵循。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绍东
我的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点》。我们前段时间一直在做文献的梳理,把目前谈起点的所有文献都找出来。在文献梳理过程当中,我们首先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对起点的提法不一样,有的说分析起点,有的说逻辑起点,有的说研究起点,有的说叙述起点等等。为什么现在对起点问题有这么大的争论和争议?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实际上对起点问题的探讨涉及到我们对政治经济学或者马克思主义政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绍东
我的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点》。我们前段时间一直在做文献的梳理,把目前谈起点的所有文献都找出来。在文献梳理过程当中,我们首先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对起点的提法不一样,有的说分析起点,有的说逻辑起点,有的说研究起点,有的说叙述起点等等。为什么现在对起点问题有这么大的争论和争议?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实际上对起点问题的探讨涉及到我们对政治经济学或者马克思主义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帆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何以具有科学性"?本文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概括了经济理论"科学性"的基准,依据这种基准阐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事实、基本概念、核心命题,结果发现在这些方面中国经济存在着"异质性"。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转折和复杂特征,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大国、共同富裕构成了理解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中国经济的发展机制包括三个方面的制度安排:政府-市场的关系、政府内部不同层级的关系、市场内部不同领域的关系。这些机制具有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内洽性,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事实具有解释力,对中国后续的发展态势也具有预判功能。从特征事实、基本概念、核心命题、命题检验、理论应用及其逻辑关系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显著的科学性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新命题,也是真命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胡钧
我今天主要跟大家讲讲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理论界现在争论很多。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是什么?我们可以深入讨论一下。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是什么?比较突出的两点是: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很多提法,但是这两个提法是比较常见的。这个问题的争论还是有意义的。怎样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