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11)
2023(3474)
2022(2775)
2021(2779)
2020(2144)
2019(4958)
2018(5071)
2017(7760)
2016(5347)
2015(6055)
2014(6198)
2013(5359)
2012(4975)
2011(4820)
2010(5171)
2009(4792)
2008(4781)
2007(4680)
2006(4353)
2005(4019)
作者
(12698)
(10309)
(10194)
(10008)
(6637)
(4951)
(4866)
(4278)
(3946)
(3923)
(3560)
(3550)
(3416)
(3353)
(3255)
(3252)
(3154)
(3117)
(3065)
(3037)
(2962)
(2624)
(2533)
(2432)
(2431)
(2429)
(2401)
(2302)
(2112)
(2078)
学科
教育(19433)
(12323)
经济(12311)
管理(10793)
中国(10628)
(8957)
(8466)
企业(8466)
理论(8399)
(6669)
教学(5978)
(4527)
(4195)
思想(3954)
政治(3919)
方法(3912)
发展(3865)
(3742)
(3713)
研究(3701)
思想政治(3399)
政治教育(3399)
治教(3399)
德育(3365)
高等(3303)
业经(3292)
改革(3229)
技术(3140)
(3117)
(2925)
机构
大学(77433)
学院(71342)
教育(27383)
研究(27005)
(22459)
师范(22426)
(19682)
经济(18981)
师范大学(18646)
(18261)
管理(18037)
科学(14842)
理学(14810)
理学院(14474)
管理学(14116)
管理学院(13916)
中国(13458)
(13269)
(12960)
北京(12632)
职业(12048)
研究所(11865)
(11682)
技术(10981)
教育学(10768)
(10182)
中心(10108)
(9289)
财经(9039)
职业技术(8206)
基金
项目(37462)
研究(37228)
科学(30866)
教育(26251)
基金(23096)
社会(21173)
社会科(19523)
社会科学(19517)
成果(19064)
(18437)
编号(18352)
国家(18085)
课题(16383)
(15635)
(15507)
科学基金(14613)
(14602)
规划(11960)
项目编号(11220)
(10831)
基金项目(10757)
(10668)
(10355)
研究成果(10212)
重点(10108)
教育部(9880)
(9876)
(9836)
阶段(9818)
(9472)
期刊
教育(47400)
研究(35878)
(26079)
经济(26079)
中国(23614)
职业(11122)
(10966)
技术(9776)
学报(9489)
大学(8628)
科学(7630)
技术教育(7100)
职业技术(7100)
职业技术教育(7100)
管理(6697)
财经(6327)
学学(6096)
(5866)
论坛(5866)
高等(5606)
(5525)
图书(5163)
成人(5086)
成人教育(5086)
高等教育(4971)
(4781)
(4564)
书馆(4140)
图书馆(4140)
发展(3958)
共检索到123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庆  
文章通过考察西方“人文主义”一词的演变,揭示出“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哲学价值观与教育的密切关系,并从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存在的事实出发,探讨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魏兆锋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人提出旨在超越重科学轻人文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提出此一教育模式的内在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和人文并非从来就是分裂与对抗的,两者都应以人作为最终的目的,以理性作为自己的手段,两者的融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和谐发展与现代化的需要,是科学与人文发展的相互需要。故此,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文;它把科学作为工具和手段,以人文保证目的和方向。它的最高宗旨,是要在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当中促进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作为个体的人的解放、自由和幸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锦明  胡平凡  
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方法论启示与局限并存:现象直观论肯定和强调组织中个体主观价值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但它和教育管理理论化学派一样局限于从管理学视角来探讨教育管理问题;人文科学方法论主张批判和克服自然科学范式主导下的教育管理理论的泛滥,但其借鉴具有明显的不彻底性;格林菲尔德提及的操作层面的教育管理研究手段和方法有数种,但未作出进一步的交待或示范。应加强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体系的构建并重视其推广应用,当务之急应倡导实证方法的运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华  王小素  
《反思教育》中重申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在教育功能、教育组织原则、教育内容和数育方法等方面对教育与学习"再次做出高瞻远瞩的思考"。终身学习的应然状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超越功利主义,追求理性、人道的终身学习价值;打破"霸权"主义,促进知识体系碰撞的终身学习内容;屏弃保守主义,倡导整体、一体化的终身学习方法。该理论对建立与完善我国终身学习体系也具有启发意义: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促进终身学习的均衡性;秉持共享发展理念,增进终身学习的包容性;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终身学习的稳定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叶菊艳  
本文以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对"人文主义"内涵的认识为理论基础,建构出美国教师教育实践中人文主义教师教育的三种取向。它们分别是"博雅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社会重建取向"。文章分别介绍了这三种取向教师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历史渊源、其背后所持的教师观及具体教师教育主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白玲  张桂春  
人文主义教育是职业教育之魂,技术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之体。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重申了人文主义教育。基于此,反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因人文主义教育丢失导致的"单向度的人"、技术异化将人"遮蔽"等现象,发现职业教育急需借助人文主义教育达到"返魅"、发展"生命技术"、创造"整全的自我"。鉴于此,通过将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为"生涯导向"、目标确定为"能""人"并重、教学转为"双向集合模式"、注重课程多样化、使职教教师用"人文素养"圆融"双师素质"等途径重拾人文主义教育。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朱琦  
16世纪思想家让·博丹(Jeam Bodin)非常重视人文主义公共教育和人文主义精英教育。他的第一个面对公众的演讲题为《关于教育国家青年人的演说》(oratio de instituenda in repuBlica Juventute,下文简称《演说》),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著作《易于认识历史的方法》(method for the easy comprehension of history,下文简称《方法》)~①是一本事关统治者和立法者培养的教育大书。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博丹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彻底改变国家的教育体制,以公共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魏启晋  
倡导职业人文主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我国近代职业教育优秀传统、顺应国际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的客观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从转变观念、确立核心价值、设计课程体系、加强师德建设、注重知行统一等方面构建职业人文主义教育的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技术或硬件配置不是神话,它们的本相只是工具。几年之间就快速繁殖到“乱花迷人眼”地步的远程教育理论,终于破除了飞扬跋扈的技术崇拜,重新担负起自己对“人”的责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扈中平  
教育既具有科学性 ,又具有人文性 ,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相互融合的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研究必须同时运用科学的方式和人文的方式 ,坚持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论思想。教育学必须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但不能自然科学化 ,否则就意味着教育学的死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朱光亚  
伽达默尔将趣味作为人文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并借助其追求艺术经验里的真理问题,这是与西方哲学的传统分不开的。实际上,趣味概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问题缘自于其精神科学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概念考察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在精神科学的意义上,休谟将趣味看作人性的延伸,包含情感和理智,情感使趣味具有了创造意义,在理智的指引下成为一种认识能力。然而,休谟的趣味理论面临着无穷倒退和循环论的指责,趣味的标准问题最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康德将趣味的标准问题诉诸于共通感,在伽达默尔看来,共通感是教化普遍本质的表达,而趣味是建基于共通感之上的先验的审美判断。相对于休谟而言,康德虽然解决了趣味的标准问题,却用无限提升的主观性压抑了客观性,使趣味失去了认识论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朱光亚  
伽达默尔将趣味作为人文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并借助其追求艺术经验里的真理问题,这是与西方哲学的传统分不开的。实际上,趣味概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问题缘自于其精神科学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概念考察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在精神科学的意义上,休谟将趣味看作人性的延伸,包含情感和理智,情感使趣味具有了创造意义,在理智的指引下成为一种认识能力。然而,休谟的趣味理论面临着无穷倒退和循环论的指责,趣味的标准问题最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康德将趣味的标准问题诉诸于共通感,在伽达默尔看来,共通感是教化普遍本质的表达,而趣味是建基于共通感之上的先验的审美判断。相对于休谟而言,康德虽然解决了趣味的标准问题,却用无限提升的主观性压抑了客观性,使趣味失去了认识论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思颖  马永全  
文章基于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对教师教育领域关注外在标准与关注教师内在主体性之争进行讨论。本届峰会关注教师作为"人"的存在,在内容上通过关注教师作为主体性存在与教师作为社会建构存在两个方面呈现,在研究方法上更多采用质性研究,体现出教师教育研究人文主义取向。人文主义取向教师教育研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在于:教师教育需要首先关注并理解教师作为"人"的存在;教师教育研究应基于一定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脉络,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实现教师教育研究的全球视角与本土情境的融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赫鲁晓夫时期前苏联进行了大幅度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加强了学校与生活的联系;学校教育重点转向提高教学效率。这场改革使得苏联教育学研究的方向也转向关注儿童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回归教育学研究,人文主义重现苏联教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