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9)
- 2023(1496)
- 2022(1250)
- 2021(1168)
- 2019(2110)
- 2018(2228)
- 2017(3824)
- 2016(2185)
- 2015(2569)
- 2014(2563)
- 2013(2682)
- 2012(2648)
- 2011(2863)
- 2010(2802)
- 2009(2762)
- 2008(2799)
- 2007(2776)
- 2006(2770)
- 2005(2712)
- 2004(2572)
- 学科
- 图书(10141)
- 书馆(9651)
- 图书馆(9651)
- 管理(6472)
- 济(6462)
- 经济(6454)
- 工作(5632)
- 学(5165)
- 业(3999)
- 企(3856)
- 企业(3856)
- 读者(3758)
- 中国(3440)
- 理论(2839)
- 和(2781)
- 化(2617)
- 络(2559)
- 网络(2559)
- 教育(2419)
- 自动(2306)
- 图书馆学(2305)
- 自动化(2304)
- 网络化(2267)
- 业经(2224)
- 组织(1863)
- 制(1817)
- 财(1709)
- 方法(1699)
- 法(1614)
- 建设(1611)
- 机构
- 大学(43333)
- 学院(36472)
- 图书(19807)
- 书馆(19323)
- 图书馆(19320)
- 管理(12253)
- 研究(11517)
- 济(9885)
- 京(9598)
- 经济(9425)
- 理学(8901)
- 范(8807)
- 师范(8776)
- 理学院(8721)
- 管理学(8545)
- 大学图书馆(8538)
- 中国(8497)
- 管理学院(8412)
- 科学(7842)
- 江(7365)
- 州(7250)
- 师范大学(6851)
- 北京(6326)
- 财(6312)
- 所(6226)
- 系(5742)
- 研究所(5556)
- 信息(5552)
- 中心(4935)
- 财经(4884)
共检索到73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世伟
[目的/意义]通过对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更新命题的深化分析研究,试图对这一命题所涉略的概念理解、价值追求以及后全面小康社会等维度进行解析。[研究设计/方法]设计了三个向度的分析研究,包括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更新是顺势而为的演化进程、应秉持"向善至善"的价值追求、为"后全面小康"谋篇布局,并基于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的最近进展进行了论述。[结论/发现]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更新将赋予图书馆生长有机体以全新的生命活力,开创数智化服务的新时代;应秉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和智能向善的价值追求;在后全面小康阶段,应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更新,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学教育改革。[创新/价值]对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更新进行多层次的解析,对图书馆领域智能科技向善至善提出了初步构想,对人工智能在后全面小康阶段的谋篇布局提出了创新思路。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吴建中
文章从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环境、人工智能与信息组织以及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图书馆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要转变观念,人工智能既是一门工具,也是人类的朋友;图书馆要以更积极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并善于与之一起,共同为激活图书馆的交流功能和服务效能做出贡献。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王世伟
大智能时代的来临,既为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孕育了发展新动能,也让图书馆的服务面临倒逼重塑的挑战和机遇。文章从图书馆服务的视角,分别论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浪潮与图书馆服务重塑、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塑、人工智能与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塑、人工智能与读者用户的重塑、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空间的重塑、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项目的重塑等问题,指出人工智能服务重塑是图书馆迈向新时代的新征程。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焦艳鹏 刘葳
图书馆的运行机理中蕴含着人类知识获取的基本逻辑:良性的知识获取活动应具有自主性、系统性和准确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既是科学的客观性体现,也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的自由、平等等人文价值在图书馆领域的体现。我们可以将上述基本逻辑与精神价值归结为"图书馆精神"。我们遗憾地看到,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获取方式,正在摧毁"图书馆精神"。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获取具有强烈的供给特征,使得人类在知识获取上表现出明显的颗粒化、分散性、他主性、个体性等特征,使阅读者出现了严重的茧房效应,不仅打破了人类获取知识的内在科学逻辑,而且降低了知识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充实感。降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知识获取所形成的不利影响,需要国家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知识获取领域建立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继续加强资源配置,为在图书馆的真实或网络场景中的阅读和知识获取建立完善的支撑保障体系。参考文献16。
关键词:
图书馆精神 知识获取 人工智能 学习模式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储节旺 陈梦蕾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经济数字化、社会网络化和生活智能化,并在加速驱动图书馆变革,从图书馆构成要素分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加速替代馆员,图书馆管理少人乃至无人化;促进馆藏资源数字化、资源组织智能化;实现用户服务的个性化、精准化;催生馆舍智能化、阅读学习场景化和空间虚拟化。通过增强型变革、解构型变革和新生型变革,将传统图书馆变革成为具有无人化、数字化、个性化、场景化和智能化五大特征的新型图书馆。文章尝试构建了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影响的"I"模型和人工智能对不同岗位人力的替代作用模型。
关键词:
图书馆 人工智能 智能化 个性化 场景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郭文革
淘宝推出Buy+和AlphA Go战胜李世石,进一步催热了VR和AI市场。本文的分析表明,VR和AI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真实、准确的数据。同样,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也有很多类似之处,不仅依赖个体对于符号(数字、文字)的准确解读,而且还需要对多种信息来源进行比较、评判和确认。人工智能虽然是模拟人的智能创造出来的,但是,反过来也让我们对于人的智能,对于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 批判性思维 媒介技术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敏中 王满林
人的能力可分为体能和智能,人的这两大能力都可以被工具替代、延伸和扩展,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体力的工具可称为体能工具或人工体能~①,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智力的工具可称为智能工具或人工智能。从人工体能到人工智能是工具发展的质的飞跃,它不断促进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当今的人工智能只能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部分智能,至于人的想象、情感、直觉、潜能、意会知识等个性化智能,人工智能只是试图涉足,还谈不上对它的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机大战"实质上是世界冠军同数百万世界围棋大师团队的对决。人工智能只是智能化的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智能~②,更不可能消灭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在张力中相互促进,应该是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人工体能 人工智能 人的智能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石晶 刘佳
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智能化面临许多挑战,如通用性缺失、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不足、高维护成本等,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构建更灵活、高效和用户友好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解决方案。首先,提出了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四个局限:自然语言的理解与生成是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用户体验的瓶颈、图书馆的信息层次服务和用户的智慧层次需求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矛盾、与社会其他资源的脱节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弱势和信息服务粒度过大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明显缺陷。其次,从服务层次、服务内容和服务形态三个维度探讨了基于通用人工智能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接着,分析了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公共图书馆新服务,包括无障碍智慧服务、读者数字孪生、图书馆虚拟数字人。最后,提出了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公共图书馆学研究的三个新变化,即研究范式从以人为主图书馆服务到以机器为主的图书馆服务的转型、研究侧重点从信息的“存”与“取”到信息的“关联”与“洞见”的拓展,以及分析方法从描述性分析到指导性分析的过渡。
关键词:
通用人工智能 公共图书馆 信息服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子帅 王颖纯 刘燕权
为推动图书馆服务与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融合,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图书馆服务中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国内60所省级、省会图书馆,39所"985"高校图书馆进行电话访问和网站调查,对其读者进行问卷调查,将所得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探究图书馆服务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文敏 高军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领域大有作为,但图书馆信息分析行为无法适用传统的著作权例外规则,存在一定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图书馆信息分析具有“非表达性”和“低密度性”特征,通过对图书馆信息分析的市场利益和政策博弈的全面考量,图书馆信息分析行为适用著作权例外规则具有正当性基础。应增加著作权“信息分析例外”条款,从主体、客体、目的、保存措施、除外规定等方面进行构建,确保图书馆信息分析在内的人工智能行为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苏芳荔 吉凌闵
[目的/意义]对国外高校图书馆人工智能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以为我国图书馆人工智能服务实践提供启示借鉴。[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研法与内容分析法,从技术/设备支持、智慧空间、特殊服务、培训或活动以及咨询与帮助5个方面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14所高校图书馆的人工智能服务展开调研,总结国外图书馆人工智能服务的实践及特点。[结果/结论]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工智能服务的开展情况,提出5点启示:重视应用,引入先进技术;开拓创新,丰富智慧空间;服务深入,提升特殊服务;丰富资源,开展培训活动;交流共享,加强机构合作。
关键词:
人工智能服务 高校图书馆 网络调研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罗怡帆
[目的/意义]AIGC拥有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对知识服务领域具有变革作用。研究AIGC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路径,对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效率、提升图书馆在知识服务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模因复制与传播为研究视角,从AIGC拓展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要素、参与知识服务的过程、提升知识服务的框架三方面,分析AIGC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路径,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结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本质是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在AIGC的影响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参与主体由图书馆、AIGC和用户组成;AIGC能有效融入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每一个阶段;图书馆应从战略决策、战术筹备和流程设计三部分做出调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俊 谭丰隆 陈婧
[目的 /意义]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发展需要紧跟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如何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的重点方向。[方法 /过程]基于美国运用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案例,梳理其特征表现,并对其进行内核拆解,在两者基础上提出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图书馆——“LibGPT”的发展路径。[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图书馆具备服务场景的交互化和智能化、图书馆资源的海量化和整合化、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和延伸化等特征,其内核在于智能化的技术本质、全面化的角色定位与链条化的工作机制,基于此提出应从发展主体、内容、边界3个层面构建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LibGPT”。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蒲姗姗
人工智能环境下,图书馆将呈现出人机协同的精准服务方式、趋于平等合作的馆员与用户关系、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内容、更为灵活多样的服务组织形式等新服务形态。在新服务形态的驱动下,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图书馆空间,除了更为开放、灵活和智能,更加人性化之外,还呈现出包容、多样、协同和层次性的空间特征。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图书馆空间设计与实现需要从重新规划空间布局、定制个性化的物理环境与服务、智能陈设、整合不同的智能技术四方面进行。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图书馆 空间变革 人机协同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傅平 邹小筑 吴丹 叶志锋
本课题的研究源于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在基础研究和产业领域掀起的新一轮发展高潮。本文使用文献回顾和例举分析的方法研究AI的分支,包括专家系统、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在图书馆信息检索、编目、分类、选书、采购、订阅、流通、参考咨询和图书馆自动化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发表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期刊文章和最新产业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实例研究,我们发现目前AI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基本上还处于狭义AI或称为弱AI的机器学习阶段,但是现在兴起的人脸识别、机器人整理书架和基于机器学习自然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