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79)
- 2023(2582)
- 2022(2323)
- 2021(2239)
- 2020(1831)
- 2019(4054)
- 2018(4023)
- 2017(7679)
- 2016(4155)
- 2015(4631)
- 2014(4517)
- 2013(4464)
- 2012(4165)
- 2011(3991)
- 2010(4157)
- 2009(4143)
- 2008(4191)
- 2007(4007)
- 2006(3595)
- 2005(3350)
- 学科
- 济(16963)
- 经济(16939)
- 管理(15731)
- 业(12546)
- 企(9520)
- 企业(9520)
- 环境(8744)
- 中国(6644)
- 方法(6263)
- 人口(6030)
- 学(5983)
- 农(5885)
- 划(5516)
- 财(5184)
- 数学(4592)
- 数学方法(4541)
- 农业(4382)
- 制(4082)
- 规划(4011)
- 理论(3970)
- 环境规划(3891)
- 和(3876)
- 地方(3745)
- 资源(3685)
- 业经(3604)
- 融(3116)
- 金融(3114)
- 发(3109)
- 教育(2950)
- 银(2945)
- 机构
- 大学(71158)
- 学院(68388)
- 济(27841)
- 经济(27242)
- 管理(24015)
- 研究(23850)
- 理学(20149)
- 理学院(19869)
- 管理学(19587)
- 管理学院(19448)
- 中国(17606)
- 京(15267)
- 财(14182)
- 科学(13953)
- 所(12574)
- 财经(11390)
- 研究所(11221)
- 范(11174)
- 师范(11130)
- 中心(10434)
- 江(10421)
- 经(10193)
- 北京(9762)
- 经济学(9427)
- 师范大学(9065)
- 农(8775)
- 州(8710)
- 经济学院(8447)
- 财经大学(8237)
- 业大(8179)
- 基金
- 项目(41927)
- 科学(33437)
- 研究(31645)
- 基金(31360)
- 家(26964)
- 国家(26699)
- 科学基金(22880)
- 社会(21875)
- 社会科(20646)
- 社会科学(20637)
- 基金项目(16404)
- 省(15187)
- 教育(14089)
- 自然(13613)
- 自然科(13152)
- 自然科学(13147)
- 划(13034)
- 自然科学基金(12906)
- 编号(12545)
- 资助(12396)
- 成果(11513)
- 部(9706)
- 国家社会(9519)
- 重点(9278)
- 发(8793)
- 教育部(8569)
- 课题(8504)
- 人文(8332)
- 制(8255)
- 性(8171)
共检索到105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慧 王志刚
文章从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概念出发 ,讨论了人口迁移流动的机制 ,概述了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并重点论述了人口迁移流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针对与环境关系尤为密切的人口迁移和旅游型人口流动提出了消除或减免其环境影响的措施
关键词:
人口迁移流动 机制 环境影响 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的迁移流动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很多人对人口的迁移流动和城市化持否定的态度。与此相反,本文从迁移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的集聚效应,以及相应的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的增加,促进环境污染的治理和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有利于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等方面,对人口的迁移流动和城市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人口 迁移与流动 生态环境 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金星,贾秀嵩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某种消费水平下,保证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社会经济环境良性发展的最高人口数。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区差异性极大,各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与实际人口数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对我国的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对了解我国未来人口迁移的趋势及人口迁移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庆年 施国庆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变化会议召开,再次引发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环境、气候变化引起的人类迁移活动近年来逐步为人们所重视,但我国环境、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方向的专项研究还相对较少。在回顾国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该领域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做了梳理。除了对环境、气候变化移民概念和分类的讨论外,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全球、国家或是地区层面上对迁移人口数量的估算,回答环境、气候变化对人口迁移影响到底有多大的问题。二是探析环境、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在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导致人口迁移的机理研究方面。三是对相关政策响应的研究,比如如何应对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
关键词:
环境 气候变化 人口迁移 移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正河 谭向勇
本文力图研制出一个普遍适用的框架,以涵盖中国的乡城人口迁移;从公理出发,演绎出一些关于迁移决定、迁移规模、迁移流向及迁移者特点的一些理论观点;着墨研究了乡城人口的准城市化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对城乡建设的双刃剑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友苏
人口迁移研究和人口生育率、死亡率的研究,构成人口学研究的三大课题。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活动与城市化过程更是有关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迁移活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家庭及个人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人口迁移活动可以改变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影响劳动力供求关系,从而影响经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汤雪梅
目前,尽管大家都在使用“流动人口”这个名词,但每个人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这一概念在使用时所包含的意义和内容并不统一。只有弄清楚流动人口的定义,分析与研究才能顺利进行。 迁移人口是指既改变了居住地又改变了户籍所在地的人口,而流动人口一般指不改变户籍关系但改变了居住地的人口,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本质区别在于户籍是否改变。现在,流动人口定义中“不改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庆五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在科学研究领域均属复杂的动态概念。如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确切地表述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的科学含义,适当确定其研究对象和统计范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略抒己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正>人口迁移流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公平正义、人人平等以及人的迁徙自由,全民共同富裕包括贫富差距的缩小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的自由迁徙是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显著标志,对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1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形成日益高涨的浪潮。本文认为,中国目前迁移的特殊动力是长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形成的扭曲的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格局;而改革以来扩大了的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为迁移提供了追加的动力。对人口迁移特征的分析表明,这个迁移过程是符合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规律的,具有不可避免的性质。并预测了未来的趋势和可能的政策取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程梦瑶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以下简称"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这是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同样要求之后对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这一重要任务的再一次明确重申;也是在社会发展众多领域中,党中央连续明确要求要加强战略研究的唯一领域;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呈琮
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更需要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人口自由流动。人口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口的必然要求。人口流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农村 人力资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利用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本文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个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在决定个人是否进行省际人口迁移方面有着显著影响作用。 利用该次调查提供的省际人口迁移“时间”信息,本文对“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人口迁移发生时点上的个人特征来分析个人进行省际人口迁移的概率,比利用调查时点上的个人特征来分析个人进行省际人口迁移的概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省际迁入或流入北京市的老年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北京市非迁移老年人口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从家庭户层次对有老年人迁入的家庭户的部分特征对老年人迁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伟同 张玲 谢佳松
制度环境是影响个体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国有环境作为重要的地区环境特征,其如何影响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是有待检验的重要命题。文章通过匹配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利用出生户籍和家庭背景定义体制身份,实证分析发现:国企比重对不同体制身份个体迁移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市国企环境会吸聚本地具有体制身份的高学历人群,而对低学历人群和没有体制身份的高学历人群则缺乏这种吸聚效应。从迁移行为的发生年龄看,20—30岁初次就业阶段群体的迁移行为,更易受国企环境和体制身份的影响。体制身份的这种影响在1998年国企改革之前更加明显,改革之后尽管还存在影响但影响程度显著下降,表明国企改革降低了国有环境对个体迁移行为的影响。为了克服内生性并阐释国企环境的长期影响,文章使用建国初期苏联援建中国项目作为国企指标的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结果显示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文章研究结论表明,传统国企环境导致了不同体制身份个体的差异化迁移行为,影响了人力资本市场化流动,而国企改革有助于改善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体制身份 人力资本 人口迁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