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9)
- 2023(8969)
- 2022(7276)
- 2021(6565)
- 2020(5730)
- 2019(12687)
- 2018(12621)
- 2017(25280)
- 2016(13516)
- 2015(14866)
- 2014(14700)
- 2013(14985)
- 2012(13654)
- 2011(12034)
- 2010(12511)
- 2009(12347)
- 2008(12801)
- 2007(12240)
- 2006(11187)
- 2005(10269)
- 学科
- 业(84196)
- 企(67714)
- 企业(67714)
- 济(67260)
- 经济(67181)
- 管理(55274)
- 农(44266)
- 农业(29600)
- 业经(27489)
- 方法(27447)
- 财(24712)
- 数学(19797)
- 数学方法(19726)
- 务(19186)
- 财务(19174)
- 财务管理(19163)
- 企业财务(18252)
- 中国(16179)
- 技术(15529)
- 制(15514)
- 策(14386)
- 体(12614)
- 理论(12254)
- 划(12052)
- 和(11429)
- 企业经济(10833)
- 经营(10774)
- 贸(10704)
- 贸易(10698)
- 易(10432)
- 机构
- 学院(210394)
- 大学(202549)
- 济(97417)
- 经济(95937)
- 管理(89284)
- 理学(76665)
- 理学院(76119)
- 管理学(75425)
- 管理学院(75047)
- 研究(60365)
- 中国(51593)
- 财(45526)
- 农(45053)
- 京(40045)
- 财经(36058)
- 农业(33731)
- 江(33356)
- 经(32551)
- 科学(31827)
- 业大(31372)
- 所(29661)
- 经济学(29025)
- 中心(28335)
- 经济管理(26844)
- 经济学院(26303)
- 研究所(26013)
- 州(25924)
- 财经大学(25868)
- 商学(25705)
- 商学院(25516)
- 基金
- 项目(127414)
- 科学(103638)
- 研究(98923)
- 基金(95493)
- 家(79607)
- 国家(78679)
- 科学基金(70755)
- 社会(67973)
- 社会科(64122)
- 社会科学(64104)
- 基金项目(51079)
- 省(50868)
- 教育(42998)
- 自然(42678)
- 自然科(41761)
- 自然科学(41753)
- 自然科学基金(41095)
- 编号(40830)
- 划(39485)
- 资助(37550)
- 业(33357)
- 成果(31862)
- 创(29681)
- 部(29453)
- 国家社会(28174)
- 发(27904)
- 制(27715)
- 农(27065)
- 人文(26835)
- 重点(26731)
- 期刊
- 济(121226)
- 经济(121226)
- 研究(61592)
- 农(50011)
- 中国(40392)
- 财(39318)
- 管理(35182)
- 农业(33363)
- 科学(27181)
- 业经(26365)
- 学报(25415)
- 融(23625)
- 金融(23625)
- 大学(21697)
- 学学(21048)
- 财经(19736)
- 技术(18737)
- 经(17074)
- 业(16922)
- 问题(16742)
- 经济研究(16522)
- 技术经济(14005)
- 农村(13861)
- 村(13861)
- 农业经济(13488)
- 世界(13425)
- 教育(13085)
- 经济问题(11535)
- 现代(11510)
- 商业(11059)
共检索到321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太明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不是由物质资本或物质资源的多寡来决定,而是由人力资本所决定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农村人力投资及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挤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重视不够,最终导致了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随着耕地的进一步减少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象将持续下去,并将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农业劳动力转移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将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瞿宁武
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管理瞿宁武打工仔、外来妹逐年增多,已引起人们和各级政府的普遍关注。有人称赞这种农民流动促进生产发展与市场经济发育;也有人强调这种流动引起了诸多困难和不稳定。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怎样引导和管理这种流动,本文谈一些看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纯英
论当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李纯英诸多学者专家认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是农村的非农产业和城镇。笔者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有不同的主渠道。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是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而当前农村非农...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展祥
新农村建设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新构建,目的是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及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必要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需要政府适度干预,逐步形成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良性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劳动力转移 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开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曾使1.5亿农业剩余劳动力得以就业,从而缓解了农民就业的压力。这种特有的就业机会的创造,堪称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但由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基数比较大,目前,仍剩余劳动力1.5亿,据估算未来10年,每年还将以1000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笑寒 黄贤金
建国以后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变迁过程 ,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现行农地制度的某些缺陷又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效率性、功能性、市场性制约。为此 ,我们应当立足于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构建农地财产权新框架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培育起以农地承包权流转为主体的市场运行机制 ,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牟子平 吴文良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是由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部门存在着工作分摊现象造成的。作者就此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劳动力转移 人口控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康就升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在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若把这两部分人加进去,我国目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小苏
改革十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虽然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对此问题的研究还不能说已很充分。有鉴于此,笔者拟就转移研究的立论基础,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转移中城乡就业的统筹等问题进一步谈些看法。 一、转移研究的立论基础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国内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专家和学者几乎人人暗含的立论基础,在国外发展经济学中也并不鲜为人知。这样立论显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有失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王青 张荣
文章基于逻辑推演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非农就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收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农民的收入挣得能力,以及降低农业人口占比提高农民的政策影响力4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对农村减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转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国家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减轻农村贫困也有重要影响。文章建议,为更好地发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差别化的扶贫政策。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减贫 人力资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纪一,郭申阳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以及人口地理分布等一系列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经济相对落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9%、农业劳动力占74%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加 黄祖辉
技术、资金、劳动力,都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作为一个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一方面要受制于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况;另一方面,也会对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80年代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以揭示它们间的相互影响机理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金彦平
本文分析了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即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农业生产力水平,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产业、地区之间的经济势差,人口基数、人口增长速度及人的素质。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因素,经济势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迪良,吴崇源,刘化标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引导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已是我们面临着的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温州经济格局的实质就是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通过兴办家庭工业等形式,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农业中的大批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上去,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近几年来的事实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