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0)
2023(6649)
2022(5658)
2021(5395)
2020(4609)
2019(10259)
2018(10280)
2017(18898)
2016(10091)
2015(11249)
2014(10476)
2013(10297)
2012(9345)
2011(8354)
2010(8876)
2009(8544)
2008(8864)
2007(8598)
2006(7851)
2005(6851)
作者
(26864)
(22229)
(22207)
(20821)
(14163)
(10429)
(10071)
(8539)
(8414)
(8075)
(7645)
(7466)
(7227)
(7172)
(6679)
(6632)
(6485)
(6452)
(6371)
(6334)
(5572)
(5373)
(5188)
(5122)
(5091)
(5012)
(4950)
(4793)
(4387)
(4367)
学科
管理(45298)
(40279)
(39368)
企业(39368)
(34738)
经济(34592)
技术(15050)
(13551)
方法(12664)
业经(12184)
中国(11914)
技术管理(11553)
理论(11486)
(10263)
(9202)
(9114)
(9056)
财务(9028)
财务管理(9006)
企业财务(8556)
(8141)
(7924)
地方(7727)
(7682)
(7560)
银行(7554)
(7094)
数学(6971)
教育(6893)
数学方法(6888)
机构
大学(138629)
学院(136851)
管理(58276)
(53101)
经济(51761)
理学(47300)
理学院(46724)
管理学(46218)
管理学院(45880)
研究(42904)
中国(35631)
(33242)
(29607)
科学(24150)
(23325)
北京(21986)
财经(21358)
(20644)
中心(20281)
(19144)
(19087)
师范(18993)
(18519)
研究所(17951)
业大(15837)
财经大学(15625)
商学(15569)
商学院(15400)
(15197)
(15119)
基金
项目(81502)
科学(65751)
研究(65184)
基金(57924)
(48343)
国家(47819)
社会(43517)
科学基金(42869)
社会科(40035)
社会科学(40017)
(32285)
基金项目(30751)
教育(30116)
(27260)
编号(26486)
自然(25393)
自然科(24855)
自然科学(24852)
自然科学基金(24477)
(23207)
成果(23199)
资助(21488)
创新(20457)
课题(19272)
重点(17863)
(17564)
(17087)
项目编号(17033)
国家社会(16860)
(16796)
期刊
(70916)
经济(70916)
研究(47860)
中国(37703)
管理(28692)
(27586)
教育(22895)
科学(18258)
学报(17365)
大学(14519)
(14162)
金融(14162)
技术(14060)
(13766)
学学(12807)
财经(12357)
(10803)
业经(10575)
经济研究(9794)
图书(9347)
科技(8993)
农业(8534)
技术经济(8339)
问题(8063)
会计(7814)
现代(7750)
(7712)
论坛(7712)
财会(7314)
书馆(7078)
共检索到232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飞  张伟力  
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创新社会管理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内容。目前京津冀社会管理发展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断创新京津冀社会管理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创新京津冀社会管理需要不断强化京津冀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树立新的社会管理理念,增加治理主体,改变治理模式,创新治理策略,协调利益关系,畅通诉求渠道,推进网络化管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敏  张贵  
京津冀都市圈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与要素禀赋的约束,迫切需要通过产业创新寻找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立足于京津冀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提出重点技术领域优先发展、技术扩散创新、创新分工和“一体化”协作等战略,推进产业创新,从而提升该区域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兵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要求京津冀区域管理创新,解决制度设计缺陷和合作意识不足导致的区域管理缺位问题。本文基于对京津冀区域管理缺位成因的分析,指出中央政府要在京津冀区域管理中起主导作用。中央政府设立派出机关京津冀区域管理委员会,代表中央政府在京津冀行使区域规划、港口管理、空气治理、水资源管理、区域协调等职能。为了贯彻管理职能和降低管理成本,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形成相应的区域管理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昊  
京津冀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回顾近年来京津冀各省市和整体的产业发展特征,明确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新的发展的定位,从一体化和协同创新的角度探索未来的发展模式,对于提升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叶堂林  毛若冲  
立足于两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从要素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撑三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其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两系统的耦合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制约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景朝阳  孙晓婷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立足于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现状,从三地资源差异、合作意识、支持力度等方面分析金融支持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讨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地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以及从政策法规、金融支持机构、风险投资方面对比分析美国、德国、日本和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京津冀三地金融应从加强区域顶层设计、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强化京津冀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的匹配与互动、构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双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伟  刘彤彤  许天骏  
文章在多维创新指数视角下构建京津冀创新链指标体系,结合健康距离模型测度京津冀创新链水平,对京津冀创新活动进行有效评价和监测,优化京津冀创新链发展结构,以实现区域产业升级转型。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区域创新链水平健康距离值呈现下降态势,实际创新链水平与理想状态创新链水平的距离在不断缩减;京津冀创新链水平相对差异较大,河北和天津健康距离值整体均大于北京,且河北变化幅度较明显,河北和天津创新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各区域评估子系统相对距离呈现不同趋势,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是创新链发展的主要差距点,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数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科普图书出版种数、技术市场交易额、R&D人员数量是影响京津冀创新链水平的最关键因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巧红  
京津冀文脉相通,地域相连,由于历史的原因,三地旅游业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角色定位和产业分工,自成体系。多年来,京津冀虽然也一直在探索旅游业如何协同发展的道路,但一直未见实质性的突破。明清至今,北京一直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往的观念是全国都要服务于首都北京,因此北京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绘存  
基于2000—2015年京津冀专利数据,采用专利申请量变化和专利创新结构变化分析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态势。研究发现:(1)2000—2015年,京津冀区域整体上创新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其中京津、京冀相对差异在缩小,但津冀相对差异变化并不明显;(2)2009年以前,津、冀创新差异化明显,京呈现均衡化发展,2009年以后,津、冀内部创新呈现均衡化发展,京则呈现差异化扩大发展趋势;(3)2000—2015年,京津、京冀、津冀之间创新领域相似度不断升高,同时在具体的某个创新领域发展变化而言,2006年以后,京津冀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4)2000—2015年,津冀之间产业一致性更多反映在基础化学、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而京津、京冀之间则共同表现为向北京主导的电子元件、通信等产业转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俊杰  周民良  
利用2010—2020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考察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引领效应。研究发现,北京创新能力强于周边城市,对周边城市具有正向创新引领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北京对规模较大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沿海城市、高行政等级城市的创新引领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北京通过企业研发、专利申请和技术平台对周边城市产生正向创新引领效应;门槛效应分析发现,北京对周边城市的创新引领效应受到技术距离的影响,当技术距离小于门槛值时,北京的创新引领效应较显著,反之则较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媛   王得新  
当前,京津冀协同创新已取得诸多积极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三地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差距拉大;创新链产业链对接不甚通畅,协同创新效果欠佳;处于单向流动的协同创新初级阶段,机制建设不甚完善,等等。对此,应积极激发企业协同创新活力,强化能力提升;突出创新生态构建,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速协同机制创新,优化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桂荣  王冬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区域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产业竞争,京津冀经济圈区域产业发展与升级,不仅关系到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升,更是关乎到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的效应实现结果。基于此,本文在对区域产业升级内涵和局限性厘清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着力分析,并从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产业创新和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剖析了制约京津冀产业升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转型和创新为坐标,推进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诗波  王书华  冶小梅  唐文豪  
由于当前京津冀区域内部科技要素分布极为不均,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不完善,促进创新资源整合的一体化要素市场不活跃,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落差较大等原因,致使区域科技创新的联系和协作程度较低。对此,研究提出建立京津冀跨区域科技合作与协调机制,联合共建一批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统筹加强区域科技人才的联合培养与双向交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整合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合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等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健  鲁亚洲  
从分析京津冀创新能力系统结构入手,将环境规制强度和产业结构纳入创新系统,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体系仿真模型,以专利授权量为表征对象,探索2025年京津冀科技创新实力,并从创新政策环境和创新资源投入角度,运用情景分析法,模拟不同投入要素或不同要素组合情景下输出变量的变动情况,探讨京津冀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以期为提升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成伟  翟瑞瑞  曹智  张生太  
区域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基于京津冀3个主体创新资源的细分数据,结合熵值法、熵权法、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从宏观城市群之间、微观京津冀内部两个维度,测度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挖掘其空间网络联系,立体呈现京津冀协同创新现状。研究结果发现,对比国内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属于研发推动的源发型科技创新体系;在三地各省域内的43个研究单元间普遍存在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协同创新水平差距较大现象;区域间高效协同创新网络尚未完全建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