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477)
2022(1436)
2021(1291)
2020(1244)
2019(2816)
2018(2938)
2017(5828)
2016(3314)
2015(3774)
2014(3932)
2013(4009)
2012(3838)
2011(3697)
2010(3896)
2009(3818)
2008(4003)
2007(3775)
2006(3431)
2005(3121)
2004(2974)
作者
(10184)
(8816)
(8518)
(8267)
(5643)
(4193)
(3918)
(3347)
(3273)
(3220)
(2999)
(2981)
(2975)
(2906)
(2822)
(2540)
(2531)
(2514)
(2482)
(2360)
(2332)
(2163)
(2141)
(2121)
(1991)
(1987)
(1945)
(1782)
(1731)
(1719)
学科
(18142)
经济(18124)
管理(13405)
(11830)
(11305)
企业(11305)
方法(8509)
数学(6818)
数学方法(6764)
(4817)
(4663)
中国(4372)
理论(4147)
(4087)
业经(3486)
技术(3340)
(3132)
(3032)
贸易(3031)
(2970)
教育(2962)
(2920)
地方(2899)
(2894)
(2839)
财务(2832)
(2826)
财务管理(2826)
企业财务(2740)
(2734)
机构
大学(60444)
学院(57557)
(23320)
经济(22823)
管理(20600)
研究(18595)
理学(17511)
理学院(17271)
管理学(16926)
管理学院(16824)
中国(13778)
(12626)
(12434)
科学(10961)
财经(10159)
(9856)
(9383)
师范(9358)
(9097)
(8982)
研究所(8765)
北京(7975)
师范大学(7601)
经济学(7545)
中心(7484)
(7428)
财经大学(7349)
(6844)
经济学院(6668)
业大(6570)
基金
项目(32069)
科学(25638)
研究(23963)
基金(23937)
(20280)
国家(20079)
科学基金(17140)
社会(16089)
社会科(15189)
社会科学(15185)
基金项目(12401)
教育(11742)
(11680)
自然(10417)
自然科(10184)
自然科学(10182)
(10147)
资助(10042)
自然科学基金(10028)
编号(9177)
成果(9050)
(7773)
重点(7188)
教育部(6985)
人文(6725)
课题(6711)
国家社会(6491)
(6413)
(6283)
(6273)
期刊
(28891)
经济(28891)
研究(20396)
(10949)
中国(10827)
学报(9704)
科学(8861)
管理(8348)
教育(7913)
大学(7453)
财经(6842)
学学(6839)
(6010)
(5902)
(4886)
金融(4886)
经济研究(4283)
问题(4283)
技术(4129)
业经(3900)
(3605)
农业(3578)
图书(3361)
技术经济(3061)
(3001)
国际(2965)
商业(2847)
(2811)
论坛(2811)
现代(2776)
共检索到90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秀英  
均衡的产权关系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权交易的高效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均衡的产权关系是难以维系的,产权关系失衡是一种常态。其失衡的原因除了以往产权经济学注重分析的制度、市场、法律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常常被人忽视的重要因素,即人“欲求”的无限性。因此,本文试图从产权有限性与欲求无限性的矛盾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产权关系失衡的人性根源,从而进一步拓宽产权关系分析的视野、为进一步研究产权关系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雷  
在经济人假设的思想中,经济学家一般都设定了经济人是具有固定本质的现成存在者,经济人因为是具有固定本质的存在者而不是存在论意义上的去存在,所以关于经济人假设思想首先就缺失了经济人去存在的生存论世界,经济人生存论世界的缺失使经济人不以上手之物作为意向对象,而是以快乐和幸福作为欲求对象,造成了经济人的欲求假象,加深了经济人对生存论世界的疏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樊友猛  谢彦君  
我们通常会注意到这一情况: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个体一般意识不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但当外界情境、条件突然改变,使人产生超出正常范围的身体反应,继而可能引发身体机能的失调,这时人会充分感觉到自我身体的存在。对于这一现象,莱德提出了病显(dys-appearance)概念,用以指称身体复显为人们体验的主题焦点和感觉焦点,但却是以病态的或偏离的形式~([1])。旅游活动伴随着从日常世界到旅游世界的转变,蕴含着惯常环境和非惯常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龚天平  
管理是以人性为基础或前提的。管理是人的活动即管理的属人性使管理的人性基础成为可能。人性假设对于管理具有重要价值使管理的人性基础成为必要。从管理对于人性的这种可能与必要的合题中,人们所得出的必然的逻辑结论就是:管理也是一种伦理价值选择活动,它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管理无法拒斥伦理而保持"价值中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卓  
人生而蕴含灵性的潜能,随着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正常成长、接受教育和自觉努力,灵性的潜能就会在不同人的心里不同程度地发育、生长。人性灵指人拥有丰富、微妙、敏感的精神状态,这体现在四个方面:灵动的意识生成独立的认识和体验,主动的意向形成能动的存在趋向,健全的自我促成自为、生成的生命形态,敞开的灵明引导超越的精神向度。教育应以性灵说为人性论,以发展人性为任务,通过和谐并进、相得益彰地发展人的知情意,促进灵性的充分敞开,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松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社会制度形态得以实现的表现形式或工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是其真实的起点,当前现实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直接导致了当前全球失衡的严重后果,因此,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反全球化的抗争和抵制。究其实质,乃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为了维持美元霸权,以便对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的漂亮外衣。因此,当今全球失衡的根源乃是基于维护美元霸权的以美元本位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要想彻底摆脱全球失衡的困境,必须废除当前以美元本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环境教育的通常模式是将教育指向环境本身,这种模式不但存在着逻辑破绽,而且效果无法保证。正是现代社会对欲望的放纵导致人性物化,进而导致环境的恶化,环境危机实质上是人性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学校教育在推波助澜,扮演着物化人性再生产者的角色。真正的环境教育应该是对整体教育的重新思考,为现代学校教育重植人性根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静静  
学前教育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已有研究,并没有对这一现象发生背后的文化观念或心理因素做追根溯源似的分析,因而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前教育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真正根源在于,身心二元论的哲学传统以及随之所产生的将男性归属为灵魂、将女性归属为身体的性别本质论。为此,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学前教育男女教师比例失衡问题的解决:重新认识性别差异;重定学前教育机构性质;建构与身体经验相关的课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水澎  戴泽伟  
若从社会分工的视角出发,剖析社会分工和分工体系下合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可将市场经济看作是分工体系下一种合作机制和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以私有产权保护为基础,通过刺激个体的欲望,来刺激社会产品的供给和匹配。这虽然会增加社会产品的供应,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扩张人类的欲望,进而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所以,市场经济虽然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维系人类合作的机制,但是并不是社会分工体系下的终极合作机制。人类社会还需要继续寻求更为有效的动力机制,来实现社会效率与稀缺性之间的恰当平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智  秦毅  
定性地分析了人民币升值面临的潜在恶性循环,并指出导致该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国际、国内经济的失衡。如果不从根本上纠正这些失衡,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正效应将被抵消,中国经济将面临流动性过剩和通货紧缩的两难选择,甚至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孟楠  韩晓雪  
本文通过CKM理论证明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正确性,实际均衡汇率是动态平稳过程。并通过修正KMC-STR模型的结构突变函数,建立S-STR模型。该模型能更好地解释存在多个结构突变点、并有升值趋势的非线性稳定问题。由此模型对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进行估计,并得到5个阶段的测算,发现人民币现阶段处于略微高估状态,而非低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继增  朱孟璐  
当前中美贸易失衡持续保持高位,人民币汇率水平承受着巨大争议。本文在回顾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人民币汇率变化、中美两国的单位劳动成本差异、中美两国的储蓄率差异、国外对华投资、中美产业结构差异等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美单位劳动成本差异、中美储蓄率差异及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顺差都存在正向的影响关系。因此应正确对待劳动力成本上升、鼓励消费、改善中国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建立以"所有权"为基础的经常项目统计系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梁斯  周丽华  
本文以G20国家1980-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系统广义钜估计方法(SYS-GMM)对样本数据进行估计,用以分析人口结构对储蓄、投资以及经常账户的解释能力。研究结论表明:(1)人口结构对储蓄率及经常账户均有显著负向影响,这支持了生命周期理论。(2)老年抚养比对经常账户失衡的解释能力比少年抚养比更强。(3)抚养比对投资率的影响并不明显。这或许与惯性行为及生产率变化有关。人口结构的变动会导致国际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因此各国应避免出现相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完成储蓄和投资的跨境平滑。此外,外部均衡在短期内很难达到,但在长期内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应尽快调整现行人口政策和产业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