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17)
2023(3850)
2022(3141)
2021(2860)
2020(2410)
2019(5572)
2018(5447)
2017(11121)
2016(5900)
2015(6380)
2014(6577)
2013(6706)
2012(6513)
2011(6074)
2010(6273)
2009(6064)
2008(6212)
2007(5869)
2006(5259)
2005(4960)
作者
(17954)
(14904)
(14844)
(14356)
(9505)
(7112)
(6750)
(5703)
(5675)
(5444)
(5174)
(4998)
(4916)
(4872)
(4769)
(4734)
(4464)
(4283)
(4244)
(4093)
(3966)
(3743)
(3546)
(3543)
(3418)
(3333)
(3310)
(3014)
(2986)
(2901)
学科
(35036)
经济(35007)
(18865)
管理(17459)
(17142)
企业(17142)
方法(13067)
数学(9701)
数学方法(9614)
业经(9291)
产业(8689)
(8204)
中国(8050)
理论(7641)
(7541)
地方(7488)
(7214)
(6929)
结构(6858)
(5722)
技术(5510)
(5176)
农业(4908)
(4881)
金融(4880)
体制(4857)
地方经济(4853)
(4613)
银行(4607)
(4577)
机构
大学(101447)
学院(99942)
(46187)
经济(45394)
管理(36931)
研究(33700)
理学(31574)
理学院(31222)
管理学(30819)
管理学院(30630)
中国(24360)
(21521)
(21340)
科学(19123)
财经(17223)
(16718)
经济学(15526)
(15396)
(15275)
研究所(15006)
(14626)
师范(14525)
经济学院(13857)
中心(13736)
北京(13547)
财经大学(12650)
(12408)
(11888)
(11723)
师范大学(11696)
基金
项目(59352)
科学(47849)
研究(45907)
基金(43495)
(36706)
国家(36406)
科学基金(31531)
社会(31006)
社会科(29572)
社会科学(29565)
(23230)
基金项目(22612)
教育(20668)
(19022)
自然(18009)
编号(17891)
资助(17607)
自然科(17550)
自然科学(17546)
自然科学基金(17292)
成果(15571)
(14300)
重点(13796)
(13675)
国家社会(13006)
课题(12978)
(12577)
发展(12145)
教育部(12144)
(11972)
期刊
(55801)
经济(55801)
研究(34500)
(17207)
中国(16854)
管理(14976)
学报(14192)
科学(13736)
教育(11262)
大学(11241)
(10955)
财经(10736)
学学(10485)
(9546)
经济研究(8922)
业经(8682)
技术(8124)
问题(8085)
(7745)
金融(7745)
农业(7100)
技术经济(5894)
(5610)
商业(5421)
现代(5252)
经济问题(5092)
世界(4677)
科技(4413)
改革(4394)
(4394)
共检索到150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鲍长生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正面临着双重压力:首先,1997年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从短缺到过剩的根本转型,进入21世纪后,更是出现了全面过剩的局面。其次,我国产业结构整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分散,规模过小,质量与效率低下,核心技术薄弱,现阶段仍致力于缩短钢铁、汽车、石化、铁路等工业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艰巨任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经济界对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充分重视,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亟需澄清的理论误区。 一、重部门结构调整,轻产品结构调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晏世经  
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晏世经[副教授四川联合大学南亚研究所成都610064]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我国目前900多种重要工业品生产能力中,有一半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部分机械产品和轻工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甚至在半数以下①。针对这样大面积、高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忠利  刘喜杰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量子力学的建立,完成了物理学革命,现代物理学取代了经典物理学。20世纪中期以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产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使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融为一体,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现代科技革命所包含的领域十分广泛,它以微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宇宙航天技术、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群的发展和应用为标志。现代科技成果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峰  
论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陈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通过对我国经济运行的深层次分析,经济学界有识之士早已指出,产业结构失衡是引起我国经济发展起伏、波动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兴林  祁立春  
论产业结构调整与商业金融支持姚兴林祁立春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靠投资牵引,包括投资增量的推动和投资存量的转移。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目前我国的投资格局已由过去的财政主导型转变为金融主导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因此商业银行如何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莉娜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总量的增长,更表现为结构的调整和演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就是经济资源不断优化配置的过程,而优化资源配置正是金融市场的一项基本功能。因此,对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因素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德其  
本文分析了煤炭产业的现状 ,对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文盛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产业健康、和谐发展。文章从马克思关于和谐产业的思想及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出发,探讨产业结构调整的实现机制。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政府、商会、企业管理这三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文化这两只看不见的手,"五只手"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共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世戟  
我国发展产业基金的必要性产业投资基金是通过向社会发行基金募集资金,交由专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运作,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收益按投资分成的金融工具。产业投资基金将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
[期刊] 改革  [作者] 吕永庆  
中国的问题是"一个资源禀赋较差的发展中的农民国家,通过内向型自我积累追求被西方主导的工业化的发展问题"。换句话说,我国要想实现社会现代化必然要改变农民占有绝对地位的现状,统筹城乡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磊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世纪60年代,以库兹涅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就对此作出了深刻的分析。然而,对于现今在区域发展中所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却没有很好地从这个方面寻找发展的规律。本文旨在通过统计分析各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来揭示对于我们发展有益的规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俊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着盲目重组的大企业偏好 ,把规模经济等同于经济规模 ,忽略了中小企业在产业组织结构中的重要性。规模经济不仅是个投入产出概念 ,更应是个产业组织概念 ,其以内部专业化经济和外部专业化经济为基础。随着国、内外产业组织形式的转变和地区专业化产业的兴起 ,发展地区专业化集群经济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方式 ,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有着重大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邬义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相结合实质上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动态过程。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决不是淡化所有制 ,现阶段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产业布局。资产重组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同产业结构优化和所有制结构完善相结合的结合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健益  肖洪安  漆雁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尤安山  
从战后50年代到目前,就整体经济发展而言,韩国共经历了“经济恢复”(1953-196l年)、经济发展(1962-1979年)、经济调整(1979-至今)三个时期.但就具体产业结构和政策的调整来看,则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50年代的进口替代阶段(1953 -1962年),重点是保护和促进以轻纺工业为中心的非耐用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借以满足内部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和社会;第二、6o年代的出口导向阶段(1962-1972年),主要是将经济的发展重点由内部市场转入国际市场,由抑制出口变为以出口带动经济运转,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工业化步伐和资本积累;第三、70年代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19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