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7)
2023(12283)
2022(10267)
2021(9222)
2020(7424)
2019(16589)
2018(16143)
2017(30937)
2016(16608)
2015(18144)
2014(18416)
2013(18429)
2012(17967)
2011(16660)
2010(17116)
2009(15942)
2008(15693)
2007(14303)
2006(13062)
2005(12376)
作者
(51478)
(43044)
(42715)
(40883)
(27540)
(20608)
(19322)
(16478)
(16360)
(15508)
(15016)
(14363)
(14144)
(14064)
(13632)
(13318)
(12673)
(12522)
(12247)
(12046)
(11279)
(10714)
(10466)
(10059)
(9781)
(9649)
(9638)
(9116)
(8819)
(8468)
学科
(98510)
经济(98441)
管理(43766)
(42713)
(33146)
企业(33146)
方法(30354)
地方(28887)
中国(26586)
数学(25729)
数学方法(25528)
(21900)
业经(21056)
(20032)
地方经济(17899)
(16571)
(15780)
(15321)
金融(15319)
农业(15300)
(14472)
银行(14452)
(14097)
产业(13875)
(13662)
环境(13567)
(13384)
贸易(13373)
(12765)
(12143)
机构
学院(256568)
大学(255668)
(117656)
经济(115397)
研究(99177)
管理(90060)
理学(75805)
理学院(74757)
中国(73921)
管理学(73595)
管理学院(73084)
科学(59371)
(55423)
(52079)
(51755)
研究所(46664)
中心(42562)
(41834)
财经(40838)
(40540)
经济学(37968)
(37054)
(36825)
师范(36691)
北京(35642)
(35216)
业大(34274)
经济学院(33727)
(32530)
农业(32344)
基金
项目(161547)
科学(128139)
研究(118840)
基金(116652)
(102151)
国家(101299)
科学基金(85717)
社会(78455)
社会科(74646)
社会科学(74630)
(63898)
基金项目(60840)
(53563)
教育(52668)
自然(52268)
自然科(51006)
自然科学(50994)
自然科学基金(50108)
资助(47249)
编号(45776)
(42179)
成果(38148)
重点(37766)
(35435)
发展(34392)
课题(33902)
(33860)
(33381)
国家社会(33239)
创新(31421)
期刊
(145522)
经济(145522)
研究(86230)
中国(54934)
学报(40267)
(39426)
(38906)
科学(37973)
管理(36136)
大学(30210)
学学(28537)
教育(27608)
(27514)
金融(27514)
农业(26776)
经济研究(24228)
财经(22514)
业经(22445)
技术(22313)
(19752)
问题(19088)
技术经济(14699)
(14367)
(13818)
世界(13511)
商业(12890)
国际(12643)
统计(12418)
经济问题(12136)
现代(11965)
共检索到409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古和今  魏龙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导产业的调整升级提供了空间和动力。本文在评述相关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从结构演进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论证了产业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关联性,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和企业功能定位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扶涛  陈恩  
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研究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基于两体制和多体制的PTR模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各种经济环境条件的差异性造成了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和非对称性特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唯实  
根据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FA方法分析比较了1990~2008年中国各个省市区、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进行了计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能源效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效率最低的是西部地区;中国的全要素投入产出弹性大于1,说明中国整体的能源效率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玲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建立区域战略伙伴关系成为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通过引入绝对一体化指标和相对一体化指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增长效应模型,实证研究证实: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正相关的联动关系,其中,伙伴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更能带动本国经济增长。最后,利用脉冲相应函数进行了验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志霞  
旅游业作为现代社会中发展迅速的一个综合性产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反映了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景区及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此外,旅游业的发展也与地区经济有密切的相关性,这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越发达,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就越完善,能够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从而加速旅游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旅游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星匀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协调以及多极化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每一个区域发展阶段都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区域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乐平  吴小花  
为推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明确列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本文对2011-2021年研究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深入分析,总结发现:近年来,研究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理论与方法融合创新明显,研究对象从中心城市向城市群、经济圈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从“宏观引领”到“微观调控”全方位提升;未来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研究,将会继续关注中心城市的双效驱动力,重点探索联动效应、评价机制与治理路径,践行“双碳”目标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亚伟  安锦  
要素集聚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其与区域环境、区域创新能力间的相关性表明,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集聚既可以优化和改进区域环境,也可能给区域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集聚中,应当高度关注人力资本的集聚。区域创新能力正是借由高端人才的集聚,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强大的智力支持。因此,唯有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必由之路,以创新驱动和市场机制为主轴,同时发挥政府在要素流动和聚集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整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杰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知识经济的出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无论是区域经济还是企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为此企业应该明确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并积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充分挖掘人才潜能,发挥人才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长鸣  
本文利用"份额转换"和方差分解的方法衡量我国产业结构差异和地区生产率差异在1985-2008之间每一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之后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地区间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地区间产业生产率的差距在区域经济差异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较小;2005年后地区间第二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是地区间生产率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而1994-2005年期间主要是第三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所引起。此外,人均资本投入增加、技术进步均能有效地提高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地区间人均资本存量的差异是劳动力生产率差距的关键,技术效率的差距对劳动力生产率差异也有着重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肖黎明  张春莲  
开放经济条件下,借助外商直接投资(FDI)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已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基于1993-2009年的有关数据,本文构建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FDI在整体上对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是一种积极影响,并且对三次产业的这种作用和影响是相同的,但囿于FDI规模和结构的制约,这种正向效应却不是很明显。因此,扩大引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就成为山西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利用FDI促进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唯实  
基于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DEA和Tobit方法,利用跨期数据比较分析了1995~2008年各省、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差异,并利用DEA模型对其成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效率分布明显地是由西向东逐步提升,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的效率值很低,而东部地区省份多为最高效率或次高效率,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技术和生产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中、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优路径是使经济更加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仁  王新华  
文章基于2012—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利用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单位根检验手段对影响能源效率的相关指标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能源效率的空间依赖性明显,并没有出现完全随机的状态。空间相关性指数极其显著,表明我国省域能源效率之间内在作用机制长期存在且相互影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数量、技术进步等因素也在影响着各省份的能源效率,并且存在长期稳定的平衡关系,此外,该平衡关系具有较明显的波动效应和短期修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先锋  李莹  卢丹  
本文从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技术进步两个角度分析了官员任期稳定性、产业结构适宜性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并利用1996-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官员任期的不稳定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非适宜性增加。(2)产业结构的非适宜性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产业结构非适宜性低于某一最优点时,产业结构非适宜性的提高会促进经济增长,超过该点则会抑制经济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官员任期通过产业结构非适宜性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随着产业结构非适宜性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会逐步弱化。(3)产业结构的非适宜性对技术进步产生负面影响。官员任期的稳定性增强,有助于产业结构适宜性的提升,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峰  姜德波  
苏北地区有着相似的发展背景,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并没有阻碍地区经济发展,属于合意性趋同的范畴。从结构相似系数和区位商来看,对某些产业集群的形成还可能有正效应。对于苏北地区下一步的产业发展,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调整区域产业结构,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大力发展行业关联度大、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行业;加快行业配套,延伸行业链,形成行业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产业转移和承接的速度,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市场化整合,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