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7)
2023(8495)
2022(7217)
2021(6510)
2020(5574)
2019(12365)
2018(11981)
2017(23916)
2016(13061)
2015(13816)
2014(13675)
2013(13748)
2012(12722)
2011(11525)
2010(11358)
2009(10597)
2008(10414)
2007(9439)
2006(8341)
2005(7311)
作者
(39550)
(33324)
(32946)
(31210)
(20777)
(16139)
(14829)
(13070)
(12537)
(11764)
(11325)
(10889)
(10650)
(10507)
(10326)
(9973)
(9937)
(9789)
(9507)
(9357)
(8393)
(8149)
(8129)
(7531)
(7520)
(7358)
(7227)
(7026)
(6595)
(6531)
学科
(61460)
经济(61403)
(43752)
管理(39176)
(34964)
企业(34964)
方法(26480)
数学(23021)
数学方法(22895)
(17532)
(16866)
中国(15380)
地方(14358)
业经(14301)
农业(12565)
(12400)
(11925)
贸易(11922)
(11518)
产业(11292)
(11177)
财务(11168)
财务管理(11153)
(11065)
企业财务(10770)
技术(10352)
地方经济(8533)
(8528)
金融(8527)
(8314)
机构
大学(194979)
学院(194067)
(85083)
经济(83758)
管理(73871)
研究(66337)
理学(65089)
理学院(64304)
管理学(63287)
管理学院(62957)
中国(48233)
科学(42116)
(39840)
(37789)
(36501)
(34489)
业大(32325)
研究所(31746)
财经(30238)
农业(29995)
中心(29128)
(27959)
(27447)
经济学(27195)
(24961)
经济学院(24781)
师范(24607)
北京(24441)
(23205)
(22529)
基金
项目(134637)
科学(106450)
基金(100072)
研究(92252)
(89525)
国家(88781)
科学基金(75487)
社会(62603)
社会科(59624)
社会科学(59609)
基金项目(54158)
(52282)
自然(49428)
自然科(48329)
自然科学(48313)
自然科学基金(47550)
(44332)
教育(41002)
资助(39704)
编号(34108)
重点(30568)
(30185)
(29738)
(28613)
创新(26737)
国家社会(26628)
成果(26392)
科研(25858)
计划(25735)
教育部(25329)
期刊
(90190)
经济(90190)
研究(54397)
学报(37144)
(33596)
中国(33381)
科学(32867)
(28136)
大学(27377)
学学(26428)
管理(25707)
农业(22175)
财经(16553)
(16378)
金融(16378)
业经(15447)
经济研究(15103)
(14394)
教育(13276)
技术(13205)
问题(13169)
(11528)
商业(10376)
(10257)
技术经济(10076)
(9943)
科技(9766)
业大(9385)
国际(8500)
现代(8470)
共检索到274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大兵  杨正喜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中,广东省承接来自亚洲四小龙转移出的低端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广东省得到良好发展。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奠定广东省经济腾飞的基础。然而,与经济发展并行的是劳资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东独特的产业结构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广东省产业结构以来料加工、外向型产业居多,这些加工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为获取利润,压低工人工资和福利成为最主要手段。独特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劳动者"去商品化"的能力,增强了劳动者对企业的依附性,致使劳资双方地位进一步不对等,从而加剧了劳资矛盾。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江  郑慧娟  
根据资本-劳动替代的"拐点论",经济发展的初期总是伴随着物质资本的积累,物质资本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占据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由于资本劳动的边际替代率递减,当物质资本积累处于一定阶段,产生对人力资本更多需求,人力资本则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资本;只有在经济持续发展,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信任、规范、网络和社会公德等社会资本才有可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珠三角地区城市的劳资关系在近30年均处于下降趋势,物质资本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人力资本意义上的劳动力尤其是高层次高素质的劳动力较缺乏;社会资本可以显著的促进物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华  
一、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实力 1.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中国不仅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还取得了一批世界一流的高科技成果。这说明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中国具有潜在的竞争能力,并远远超过了一般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晓云  
文章主要从小企业主和员工两个方面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劳资关系,提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对策:转变经济结构,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劳动力使用,稳定物价,廉洁政府,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龚基云  
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不断变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劳资关系发生了诸如劳资双方不对称性、不平衡性,劳动者主体地位退化,产权主体多元化、利益分享化,法律调整弱化等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切实措施和政策来加以应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锐敏  董念念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劳资关系由政府部门的行政调控为主转变成市场调节为主,作为一种劳资力量平衡及平等对话的机制,工资集体协商引起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对武汉市部分民营企业的调查,发现实质性工资集体协商可显著提升员工的组织承诺、工会承诺及双组织承诺,与积极劳资关系气氛中度正相关;而形式化工资集体协商显著降低员工的工会承诺及双组织承诺,与消极劳资关系气氛高度正相关;双组织承诺在工资集体协商与劳资关系气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成云  阎红梅  
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在其第四届任期的初始便进行劳资关系的改革,为澳大利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改革的主要特点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劳资关系体制;成立新的“公平薪酬委员会”取代现有的“澳大利亚劳资关系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提倡工人与雇主签订单个合同或经协商的“澳大利亚工作和约”;限制和削弱工会的权利等。此次改革对澳劳资关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谢海东  
长期以来,劳资关系状况对企业绩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理论上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在对国外劳资关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回顾了西方学者在劳资关系与企业绩效问题上的理论分歧,评析了最近20年劳资关系影响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进展情况,并讨论了劳资关系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明  
当前,我国传统劳动关系已经演化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资关系。我们要超越传统观念的种种束缚,正视改革开放过程中尖锐的劳资关系矛盾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群体分化的现实,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健全相关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明亮  
"资强劳弱"博弈格局弱化了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的积极性,基于技术进步的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将推动企业加大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本文提出只有强化企业"自治型"工会组织的建设,增强劳工博弈能力,确保企业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准租"分成,激发企业积极性;同时善待各类劳工组织,有步骤地引入国际劳工标准,才能破解全球化下劳工权益提升的困境;只有通过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建立声誉奖惩机制,加强法律保障,构建由法律庇护的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协调配合的劳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才能激发社会成员的创新积极性,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劳资关系的优化,共同促进劳资互信合作氛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许传淇  
劳资关系反映出社会的生产关系性质、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以及劳动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劳动者的利益和相应的社会地位得到保障,劳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观来  
笔者基于博弈论的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仍然过剩,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所以劳工标准全球化对中国私营企业劳动者权益保护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在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培养名牌企业和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劳工标准全球化发挥保护中国私营企业劳动者权益的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彦敏   赵文瑄  
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劳动在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中衍生出了数字劳动。分析数字劳动、数字资本及其劳资关系的实质和新现象,对于揭示数字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资本放大了数字劳动中劳动对象和手段的非物质性特征,但数字劳动并未改变劳动的本性,仍然从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与数字劳动相对应的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并未改变数字资本的剥削本性。数字劳动在数字资本的控制下并未摆脱被剥削的命运,反而带来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在宽度、长度、深度三个维度的新变化。只有深刻认识到数字资本主义加剧了现有劳资关系不平衡、扩展了新的阶级对立、使剥削更具隐蔽性,才能揭开数字资本主义所宣扬的劳资关系“自由化”“灵活化”假象,实现对数字资本主义的解蔽,并验证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真理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泉  
劳动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对于劳资关系的形态概括一直以来停滞于以冲突与合作两个概念之上,以至于忽略了工作场所中劳资关系的复杂性。本文通过梳理劳动过程的研究与劳动关系核心概念的争论,指出了劳资关系形态多样性与相容性的核心特征。基于近十年劳动关系研究中有关形态的理论成果,从劳资关系冲突与合作两类形态的影响因素与类型划分两个角度对已有的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与完善。最后,本文再次强调了这一议题对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未来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泉  
劳动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对于劳资关系的形态概括一直以来停滞于以冲突与合作两个概念之上,以至于忽略了工作场所中劳资关系的复杂性。本文通过梳理劳动过程的研究与劳动关系核心概念的争论,指出了劳资关系形态多样性与相容性的核心特征。基于近十年劳动关系研究中有关形态的理论成果,从劳资关系冲突与合作两类形态的影响因素与类型划分两个角度对已有的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与完善。最后,本文再次强调了这一议题对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未来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