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47)
- 2023(5083)
- 2022(4291)
- 2021(3661)
- 2019(6674)
- 2018(6548)
- 2017(12716)
- 2016(6747)
- 2015(7524)
- 2014(7755)
- 2013(7924)
- 2012(7808)
- 2011(7374)
- 2010(7713)
- 2009(7453)
- 2008(7117)
- 2007(6749)
- 2006(6435)
- 2005(6155)
- 2004(5726)
- 学科
- 济(57059)
- 经济(57023)
- 管理(17825)
- 地方(16669)
- 方法(14739)
- 业(14699)
- 数学(12716)
- 数学方法(12630)
- 地方经济(12608)
- 中国(10965)
- 企(10907)
- 企业(10907)
- 学(10802)
- 业经(9509)
- 农(8940)
- 财(7050)
- 经济学(6898)
- 制(6771)
- 融(6712)
- 金融(6710)
- 农业(6659)
- 环境(6470)
- 发(5958)
- 贸(5908)
- 贸易(5899)
- 和(5874)
- 体(5788)
- 理论(5637)
- 易(5589)
- 银(5518)
- 机构
- 大学(114121)
- 学院(112528)
- 济(59746)
- 经济(58767)
- 研究(45878)
- 管理(36451)
- 中国(33840)
- 理学(29884)
- 理学院(29480)
- 管理学(29071)
- 管理学院(28844)
- 财(26103)
- 科学(25072)
- 所(23927)
- 京(23898)
- 研究所(21303)
- 经济学(20555)
- 财经(20237)
- 中心(18716)
- 江(18593)
- 经(18144)
- 经济学院(18056)
- 范(16347)
- 师范(16261)
- 院(15832)
- 北京(15436)
- 农(15245)
- 财经大学(14563)
- 州(14411)
- 科学院(14082)
- 基金
- 项目(63247)
- 科学(49572)
- 研究(47607)
- 基金(45993)
- 家(39641)
- 国家(39344)
- 社会(33000)
- 科学基金(32701)
- 社会科(31356)
- 社会科学(31347)
- 省(23523)
- 基金项目(23105)
- 教育(20936)
- 划(19648)
- 资助(19007)
- 自然(18088)
- 编号(17778)
- 自然科(17620)
- 自然科学(17616)
- 自然科学基金(17282)
- 成果(15909)
- 发(15639)
- 重点(14861)
- 国家社会(14381)
- 部(14310)
- 济(14012)
- 经济(13889)
- 课题(13537)
- 发展(13332)
- 展(13137)
共检索到192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德照
论亚洲“经济增长三角”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陈德照"经济增长三角"也称"发展三角"(GrowthTriangle),是80年代后期在亚洲首先出现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式。它出现后,受到国际人士普遍重视。目前它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可以预料,90年代后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元
"增长三角"是80年代以来在亚洲国家与地区产生的一种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出现,不仅因其在理论上的突破而受到国际区域经济学界的极大关注,而且由于其在实践中的成功而成为国际产业界的投资热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德烈
何妨经济合作在先——日益拓展的亚洲次区域“经济增长三角”吴德烈中国的特殊作用目前,APEC拥有18个成员,22亿人口和世界51%的产出,其中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的46%。大部分成员已经参加了次区域经济合作。在亚洲地区,虽还没有全区域的经济合作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文军
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最重要现象是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亚太地区由于受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未在一体化方面取得象西欧和北美那样的实质性的进展,但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也在明显加快。作为一个实例,亚洲近年来出现的区域经济“成长三角”现象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成长三角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现实选择,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探讨成长三角现象,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这一问题本身的了解,而且对发展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具...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丁士晟
亚洲开发银行于1993年2月24—26日在马尼拉总部召开亚洲“增长三角”研讨会,日本、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美国等16个国家(地区)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4个国际组织应邀参加会议。会议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合作全球化、区域化趋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巫强
该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以全国作为比较基准,实证研究了1979-2004年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投资、人力资本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计量结果表明:教育和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这两类人力资本投资,对上海、江苏、浙江GDP指数和人均GDP指数的推动作用大多显著为正,尤其上海经济增长体现出强烈的教育推动特征,江苏经济增长体现显著人力资本推动特征。虽然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有高低之分,而且投资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但与全国经济增长的格局相比较,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性质并不属于纯粹的粗放型经济。
关键词:
长三角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小龙
“增长三角”这一名称由新加坡现任总理吴作栋于1989年首先提出,也有将其译作“成长三角”或“增长三角洲”的。由于这种“增长三角”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又是出现在亚洲(当然不排除将来在非洲、拉美出现),故完整的叫法应为“亚洲经济增长三角”。但国际上对“增长三角”这一概念尚无完全一致的定义。如认为它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经济地带”、“次区域经济区”、“小区域经济区”、“扩展的城市地区”等等。虽然叫法各异,但就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于津平 许小雨
本文在揭示长三角两省一市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上,剖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近二十年来,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提高,但在投资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该区域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特征并没有根本改变。外商直接投资尽管也会通过技术外溢等途径促进技术进步,但由于其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效应推动了资本的扩张,因而尚未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显著的效果。实现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进一步提升本土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邦君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复苏,亚太地区正成为世界经济贸易重心,中国开放型经济正由南向北迅速发展。近几年区域经济合作成为热门话题。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图们江、环黄渤海经营开发与东亚合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亚菲 孙淼
该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则呈现负向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长三角 产业集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在军 尹上岗 姜友雪 吕玉兰
低碳经济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2000—2017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时空关联、异速增长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具有正向关联,关联强度总体呈“V”型波动变化。2000—2008年高关联强度区相对集中分布于苏南、苏北及浙中等地区,2009—2017年空间关联强度明显下降,大体呈“南低北高”分布。(2)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化以经济扩张弱型为主,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关系实现由正转负。(3)地理探测器诊断第二产业比例、第三产业比例、城市化和人口密度是驱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动的主要因子。(4)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表明人口密度显著负向影响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化,投资强度和财政支出强度起到抑制作用,城市化和消费水平表现出先促进后抵消作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及固碳水平则起到先抑制后促进作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朱道才 陆林
利用锡尔熵指数和相对熵指数以及半对数经济增长模型,分析长三角FD I分布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变异以及FD I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FD I在长三角地区空间分布上呈现先集中后扩散的趋势;FD I对该地区经济增长起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区际之间效率存在差别。宏观政策在扩大长三角地区FD I的引进规模、利用成效的同时,应优化FD I空间格局,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 FDI 空间分布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岚
本文通过构建迈尔奎斯特生产力经济增长指数,运用二阶段线性规划技术估算反映区域经济前沿的距离方程,分析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重要经济指标,并分析它们因规模效应和科技进步所引起的在水平上存在差异的内在动因,从而为区域内各城市的联动和职能分工提供战略指导。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经济增长 指标体系 综合实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亚菲 孙淼
该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则呈现负向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长三角 产业集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素芹 胡玲玲
国际化是长三角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点和强大的经济引擎。通过多年对外开放,长三角经济已成为开放度最高、竞争力较强的一个区域。但以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增长为主要特征的外向型模式面临着诸多矛盾与问题,难以支撑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表现。为实现这一目标,长江三角洲必须通力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
关键词:
长三角 开放型经济 模式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