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20)
- 2023(4636)
- 2022(3786)
- 2021(3506)
- 2020(2919)
- 2019(6460)
- 2018(6197)
- 2017(12210)
- 2016(6280)
- 2015(6791)
- 2014(6502)
- 2013(6296)
- 2012(5727)
- 2011(5196)
- 2010(5666)
- 2009(5837)
- 2008(4788)
- 2007(4731)
- 2006(4341)
- 2005(4046)
- 学科
- 融(24746)
- 金融(24744)
- 济(22368)
- 经济(22346)
- 银(21792)
- 银行(21792)
- 行(21254)
- 业(18476)
- 管理(17712)
- 企(16532)
- 企业(16532)
- 中国(15395)
- 中国金融(10902)
- 财(9246)
- 制(9178)
- 业经(7858)
- 方法(7182)
- 务(6899)
- 财务(6878)
- 财务管理(6866)
- 地方(6817)
- 理论(6681)
- 企业财务(6603)
- 农(5973)
- 体(5493)
- 数学(5412)
- 数学方法(5356)
- 体制(4803)
- 产业(4797)
- 贸(4645)
- 机构
- 学院(84189)
- 大学(82343)
- 济(34320)
- 经济(33481)
- 管理(28216)
- 中国(27812)
- 研究(25513)
- 理学(22888)
- 理学院(22665)
- 管理学(22333)
- 管理学院(22182)
- 财(20135)
- 京(16547)
- 银(15579)
- 财经(15538)
- 银行(15095)
- 融(14638)
- 中心(14394)
- 金融(14364)
- 行(14182)
- 经(13827)
- 江(13357)
- 科学(13224)
- 人民(12472)
- 所(12157)
- 州(12142)
- 经济学(11882)
- 财经大学(11463)
- 范(11460)
- 国人(11428)
- 基金
- 项目(48247)
- 研究(39952)
- 科学(37597)
- 基金(33450)
- 家(27193)
- 国家(26870)
- 社会(25547)
- 社会科(24311)
- 社会科学(24303)
- 科学基金(23461)
- 省(20111)
- 教育(18472)
- 编号(17585)
- 基金项目(17044)
- 划(15929)
- 成果(15764)
- 资助(13472)
- 课题(12431)
- 自然(12267)
- 自然科(11982)
- 自然科学(11980)
- 自然科学基金(11764)
- 项目编号(11566)
- 性(11196)
- 重点(11084)
- 发(10946)
- 创(10886)
- 年(10793)
- 融(10708)
- 国家社会(10503)
共检索到140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丁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同时也暴露了诸多伦理失范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互联网金融伦理的概念和相关原则,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伦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互联网金融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伦理规范 公平 道德风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倩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很多伦理失范问题也开始慢慢衍生出来,互联网金融市场对伦理规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梳理了中西方主要的金融伦理思想,接着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支付、融资和理财三个领域的失范表现,并通过金融伦理学中的三大核心关系:委托——代理、权利——义务、自律——他律关系对其进行伦理分析,最后探讨了政府的监管机制、行业自律机制和社会征信体系对互联网金融的作用和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陆岷峰 徐博欢
2018年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爆雷跑路,扰乱了社会秩序。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出台各类监管政策,试图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伦理道德作为调节经济活动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力量,能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应构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伦理秩序辅助互联网金融监管。其重点在于,清晰区分各互联网金融主体的伦理责任和伦理关系。对此,文章首先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厘清各主体的伦理责任,提出伦理准则,再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伦理失范的表现特征,探究乱象频发的原因,最后提出构建互联网金融伦理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伦理 互联网金融 监管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倩
作为互联网向传统产业强力渗透的重大成果,互联网金融正在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重构与再造着我国的金融体系与运行机制,同时也使社会伦理传统道德在这一全新的领域遭遇到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警惕与纠正互联网金融中诸多伦理道德的失范,不仅有助于提升与释放互联网作为全新商业基因改造传统产业的功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民武 曾力 何淑兰
互联网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深刻影响着金融业发展生态。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出现了不同于传统金融业态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降低了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整个社会福利得到了边际改善,提高了金融的普惠程度。普惠金融蕴含了公平、包容、效率等伦理维度,主张让全体社会成员平等获得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机会,体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选择值得审慎思考。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 金融伦理 征信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洁
网络教育技术日益回归本位,成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改进教学效果、提升教育质量的利器。网络技术、平台和资源改变着高等教育机构中教育主体的生存环境、学习生态和日常生活。加强对互联网教育应用的伦理关怀,要重视网络媒介素养和网络道德的培育。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世界,也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时,互联网技术在高等教育机构领域的使用也更加普及化,技术与教育的双向推动更是不可忽视的教育新现实。因此,以互联网思维、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建新
现代金融危机实质上是一场信用危机,它在本质上是经济目的要求之"利润"和伦理关系要求之"责任"之间的冲突,是信用关系中客观存在的"伦理责任"缺失殆尽的后果。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伦理责任的缺失并不仅仅停留在信用关系的某个环节或某个方面上,而是发生在整个信用体系当中。因此,为了维护财经信用体系中健康的利益流动和财经活动的健康发展,必须以塑造和坚守伦理责任为中心开展道德建设,以支撑和维护稳定有序的财经信用关系。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伦理责任 道德建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治平
"金融",是指金钱(资金)的融通,"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金融伦理",就是指在金融活动的人际关系中所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则。这里涉及的"人",包括出资人、融资者、以及他们的中介(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我们都知道,金钱是一个现代人生活中须臾不可离身的东西,没有它便不能交易,不能买吃的穿的用的,也便无法生活。作为一个普通人,"没啥别没钱",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有时候,"一分钱都会蹩死英雄汉"。在现实生活中,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奇超
只有通过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本质比较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特点,才能更好地判断和把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因此只有从金融发展的视角才能更好地比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本质。通过金融发展理论及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金融结构的比较得出,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通过"连接"对传统金融的深入、广泛、灵活和方便的升级和改造,是金融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本质 金融结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杜鑫星 陈一稀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深入运用,数据滥用、算法歧视、数字鸿沟等伦理道德问题不断涌现,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金融科技伦理是金融科技领域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在金融科技发展明显快于法制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亟须加快推动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发挥其柔性与规范作用。建议从伦理视角审视金融科技的发展路径,构建政府层面的金融科技伦理准则、行业层面的伦理自律机制、企业层面的常态化行为规范,助力金融科技实现合规、向善发展。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伦理 治理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寒迪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出了金融伦理缺失问题,金融机构缺乏社会责任、金融市场伦理缺失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根源之一。本文在全面分析了金融市场伦理缺失的根源之后,指出了金融市场伦理构建途径在于对金融市场的从业者进行必要的"责任"伦理文化教育;调动金融市场的责任主体自觉自愿地参与责任伦理的建设,变道德他律为道德自律;发挥政府和监管者在金融市场伦理建设中的舆论导向功能;营造金融市场的伦理文化,做到"文化管人";将伦理投资产品理念引入金融产品开发的视野;加强金融机构伦理规范化整合。
关键词:
金融市场 伦理缺失 伦理构建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肇光 詹纯喆
开展对现代金融伦理文化文献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主义金融文化中的前沿性问题。从研究过程来看,金融伦理文化文献研究呈现出时代性、渊源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等四大新特点。正确认识这些新特点,对我们有效地挖掘和运用现代金融伦理文化研究的三次文献,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金融风险防范、金融文化建设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颖 曾康霖
在认识论上,发展普惠金融首先需要基于对普惠的理解。本文从经济伦理与中国固有的本末区分角度研究普惠的政策实践与得失,结论如下:第一,不同个体所具有的先验和后验禀赋不一致性造成了要素配置、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非均等性;由此普惠由伦理理想演化为政策取向:在要素配置、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均等性和反哺性。第二,普惠的包容边界应该覆盖所有人。从经济史的本末关系看,基于抑制某一群体以保护另一群体的狭义普惠存在向"排他"收敛的倾向,立足于本末兼重的广义普惠,则普惠金融框架设计成功概率更高。第三,普惠的基础是"俱乐部",具有相同禀赋条件的人具有互助合作的伦理前提。弱势群体间的互助、合作、众筹可以成为普惠的基本实...
关键词:
普惠 普惠金融 禀赋 要素配置 收入分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由于不断通过创新工具提高杠杆率,增强金融复杂性,金融链延伸的过程中,也拉长了风险链。在金融风险链中,包含不可避免的道德风险和伦理危机。资源配置的传统均衡被金融工具打乱重置,资源配置的"效用"被货币简化了。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但金融创新使金融虚化加速,"虚拟"和"实体"竞争激烈。金融必须服务于人的需要,但金融在活动宗旨上存在"人本"与"资本"的冲突。金融必须服务于人的发展,过度金融化的实质是在金融系统与民众之间树立一种彼此对立和财富拉锯的关系,是对金融互惠性的抛弃。反思金融的实践逻辑,能够使金融活动在经济性和人民性中再次得到调解。
关键词:
金融伦理 金融实践 金融异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