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11)
2023(9374)
2022(7636)
2021(7090)
2020(5798)
2019(13070)
2018(12561)
2017(24019)
2016(13231)
2015(14568)
2014(14647)
2013(14409)
2012(13233)
2011(11652)
2010(12038)
2009(11457)
2008(11658)
2007(10634)
2006(9416)
2005(8688)
作者
(36314)
(30573)
(30300)
(29373)
(19444)
(14569)
(13696)
(11567)
(11556)
(10979)
(10476)
(10232)
(9924)
(9921)
(9912)
(9281)
(9010)
(8808)
(8782)
(8763)
(7939)
(7457)
(7268)
(7025)
(6977)
(6873)
(6831)
(6605)
(6033)
(5995)
学科
(50406)
经济(50326)
管理(48326)
(41639)
(36898)
企业(36898)
(30239)
方法(19247)
(18472)
中国(16275)
数学(15999)
数学方法(15760)
(15354)
财务(15325)
财务管理(15277)
企业财务(14620)
(14066)
财政(13574)
(13150)
业经(12951)
体制(11436)
(11009)
(10886)
(10632)
银行(10615)
地方(10382)
(9973)
(9626)
金融(9622)
理论(9343)
机构
大学(189730)
学院(189056)
(78144)
经济(76510)
管理(68122)
研究(62763)
理学(57807)
理学院(57135)
管理学(56168)
管理学院(55781)
(49809)
中国(48990)
(38995)
科学(36027)
财经(34958)
(31439)
(31231)
(30187)
中心(27735)
研究所(27402)
财经大学(25480)
经济学(25443)
(25342)
(25109)
师范(24881)
北京(24594)
(23277)
业大(23226)
(22916)
经济学院(22743)
基金
项目(118685)
科学(94230)
研究(90452)
基金(86600)
(74032)
国家(73392)
科学基金(63367)
社会(59255)
社会科(56186)
社会科学(56172)
(46266)
基金项目(44825)
教育(42418)
(38361)
自然(38194)
自然科(37291)
自然科学(37282)
自然科学基金(36642)
编号(36093)
资助(34999)
成果(31920)
(28274)
重点(27421)
(27150)
课题(26422)
(25254)
国家社会(24852)
(24746)
(24689)
教育部(23960)
期刊
(93525)
经济(93525)
研究(64445)
(45806)
中国(41574)
学报(28741)
管理(27061)
科学(25614)
(24033)
大学(23046)
教育(22431)
学学(21723)
财经(19666)
(19599)
金融(19599)
(16880)
经济研究(15345)
农业(15266)
技术(15163)
业经(13942)
问题(12352)
会计(10950)
财会(10946)
(10126)
(9955)
(8765)
财政(8765)
技术经济(8500)
现代(8363)
(8260)
共检索到300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洪友  朱华荣  
中国财政制度安排的显著特征或主要缺陷是城乡“二元”财政结构。其制度安排是“一品两制”及“一纵两横”的非均衡。这种非均衡制度安排,是导致中国农村公共品长期不可持续有效供给、“三农”负担沉重、基层财政不可持续、基层治理软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调以及农村社会不和谐等诸多问题的根源。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统筹城乡“二元”财政结构入手,研究解决“二元”财政结构下的“一品两制”及“一纵两横”非均衡制度安排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秦海林  席文  
植根于二元经济结构的二元财政制度总是执行有利于城镇部门发展,而且有损于农业部门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这不仅造成了农村居民的长期贫困,而且还持续拉大城乡差距。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分析结果显示,二元财政的制度安排内含自我增强机制,其变迁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所以,农村居民的贫困必然具有长期性,城乡差距也会持续拉大。因此,必须根据中国经济现实,对二元财政制度采取边际调整的改革措施和借助市场化的手段改善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环境,方可在长期内从整体上推动二元财政制度变迁,实现城乡平等的财政制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雷俊  
公共财政制度与制度安排、制度环境、制度均衡紧密联系。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对西方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变迁以及实现其制度均衡的机理和我国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建立以及制度均衡、整体的制度均衡的实现有着特殊性,应逐步加以完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书猛  
在要素市场一体化条件下,多数票规则会导致较高的再分配水平,降低财政竞争的激励,形成财政竞争的自动制衡机制,确保财政竞争处于适度水平。中国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二元体制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收益,并因此影向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减少,会减缓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压力,降低财政竞争的成本。同时,二元体制又通过就业收益和城市住房价值的提升,提高了财政竞争的收益。上述因素将共同提高财政竞争的均衡水平,加剧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非均衡状态下的财政效率与路径改进财政效率课题组目前,我国财政处于典型的非均衡状态,国家赋予财政的职能与履行职能的财力极不平衡,履行既定职能与其所要求的宏观体制环境极不平衡。在既定体制下支撑经济运行,一是尽可能增加收入,二是节制支出,三是改善理财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庆  
当今世界,财政风险加剧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究其原因,是宣扬个体自由的现代经济理论把欲望与人性等同起来,使无限欲望与有限资源矛盾升级难解,只好转而依赖公财政寻求解决之道,并在历次危机中因干预有效而强化了对公的依赖,终造成公私间的失衡。实际上,财政不仅具有经济属性,干预和推动经济增长以实现私人利益;财政还具有伦理属性,规范和构建和谐关系以实现公共利益。面对当前公共危机的频发,我们应深刻认识到财政所具有的二元属性,并通过公共伦理重塑、财政考量指标体系构筑、现代公民培育和预算建设等措施,努力尝试实践生产与伦理并重的二元财政,从而回复公与私的动态均衡,为解决公共危机、实现和谐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红玲  刘长庚  
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主张将东、中、西“三大部”纵向区域,转变为横向划分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区域财政横向均衡制度。依托“三大块”财政经济规模基本相当、发展条件基本均衡的区域平台,做到区域平等竞争的起点公平,实行“取之同等、予之等同”的区域政策确保竞争过程的公平与结果公平,从而形成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公平的区域发展机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书猛  
二元社会体制被认为是当前"民工荒"的重要原因,本文尝试从财政学视角分析二元社会体制难以破除的制度性因素。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二元社会体制背景下,城市政府可以获得更多的财政利益,这种既得利益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得到强化,从而进一步固化了二元社会结构;而二元社会体制下城市单方面制定城乡政策的制度安排,使得二元社会体制的自我强化成为可能。这些因素正是当前"民工荒"现象和城市化进程缓慢的重要的制度性原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大才  
当前有许多农业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就是农业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无论是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剩的制度安排,还是不适应农业发展的。农业制度安排非均衡都有其内在根源。必须确立科学的农业制度创新的策略及突破制度创新桎梏的措施和具体制度的改革方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钟德仁  
城乡二元财政格局是财政分配政策中的桎梏,是我国二元经济发展的产物,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资源配置不合理,财政制度被锁定在低效状态。从诺斯制度变迁模型入手,分析二元财政格局形成演化的路径,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突破口,推动国家主导的财政制度创新,兼顾各利益集团的获利能力,从根本上打破二元财政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低效状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飞飞  唐保庆  张为付  
本文基于Heckman两阶段法实证考察了地区制度环境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经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地区制度环境优化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及出口集约边际的增长均会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且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企业出口扩展边际层面;基于不同类型企业的进一步分析得出,地区制度环境对高生产率企业、私营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扩展边际的正向效应影响更大,而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出口集约边际的影响则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基于上述结果,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功经验,本文还兼论市场取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本研究可为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培育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动力源泉提供学理性认识和政策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卢燕  
分税制的实施,对外开放的实行,赋予地方更多的自主财权,加强了地方的经济实力,但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各地区间的地区差距,使得原本就不协调的地区差距越发变得不平衡,非均衡财政体系逐渐形成。地区财力的不均衡发展,制约着地方政府在供给本区域公共产品时存在着显著地差异,目前我国位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如何协调好各地区间提供公共产品的差异,保证各地区间公共设施的有效供给,减缓因地区经济不平衡所造成的公共服务上的差距,亟待解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大才  
制度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东西部发展的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从本质上来看 ,是制度安排、制度结构和制度利用效率的差距。本文从东西部制度非均衡的表现着手来探讨西部地区制度供给和制度安排滞后于东部的原因 ,并以此提出了西部完善制度、创新制度的一些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祖玄  
中国具有二元结构特征的菲利浦斯曲线,使人民币汇率政策具有改变供给水平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宏观经济均衡曲线具有中国特征。这为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基础。随着中国的二元结构特征的逐渐消除,应更为谨慎地执行低估汇率的政策,否则将导致经济增长向外延型方向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军  贾康  祝小芳  项中新  张晓云  
财政均衡制度(fiscal equalization ystem)是成熟币场经济国家处理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是确保各级各地政府具有提供均等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类尊严与平等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公正与统一市场形成的有效手段。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市场经济国家财政均衡制度的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进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