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08)
- 2023(9156)
- 2022(7927)
- 2021(7374)
- 2020(6007)
- 2019(13746)
- 2018(13394)
- 2017(26673)
- 2016(14680)
- 2015(16552)
- 2014(16828)
- 2013(16412)
- 2012(15583)
- 2011(14433)
- 2010(14901)
- 2009(14356)
- 2008(14592)
- 2007(13554)
- 2006(12354)
- 2005(11666)
- 学科
- 济(59153)
- 经济(59058)
- 管理(49861)
- 业(44809)
- 企(38325)
- 企业(38325)
- 方法(23480)
- 数学(19877)
- 财(19849)
- 数学方法(19590)
- 制(18729)
- 农(16869)
- 中国(16206)
- 业经(13951)
- 贸(13011)
- 银(13003)
- 贸易(13001)
- 银行(12986)
- 易(12668)
- 融(12651)
- 金融(12648)
- 行(12487)
- 学(12328)
- 体(12186)
- 策(11823)
- 务(11713)
- 财务(11680)
- 财务管理(11651)
- 企业财务(11092)
- 理论(10619)
- 机构
- 大学(225210)
- 学院(222945)
- 济(96454)
- 经济(94335)
- 管理(82871)
- 研究(77854)
- 理学(69194)
- 理学院(68442)
- 管理学(67390)
- 管理学院(66950)
- 中国(62728)
- 财(52640)
- 京(47061)
- 科学(42673)
- 财经(39839)
- 所(39483)
- 江(36483)
- 经(35930)
- 中心(35062)
- 研究所(34743)
- 农(32264)
- 经济学(30666)
- 北京(30097)
- 范(29612)
- 财经大学(29433)
- 师范(29393)
- 州(28412)
- 院(27454)
- 经济学院(27339)
- 业大(27135)
- 基金
- 项目(133303)
- 科学(106422)
- 研究(101468)
- 基金(98540)
- 家(84201)
- 国家(83486)
- 科学基金(71866)
- 社会(65737)
- 社会科(62338)
- 社会科学(62322)
- 基金项目(50206)
- 省(49872)
- 教育(47503)
- 自然(44583)
- 自然科(43572)
- 自然科学(43558)
- 自然科学基金(42832)
- 划(42786)
- 资助(41578)
- 编号(41029)
- 成果(36779)
- 部(31556)
- 制(30692)
- 重点(30167)
- 课题(29535)
- 发(27889)
- 教育部(27778)
- 性(27720)
- 创(27515)
- 国家社会(27176)
- 期刊
- 济(116259)
- 经济(116259)
- 研究(77097)
- 中国(47077)
- 财(42426)
- 管理(33608)
- 融(31861)
- 金融(31861)
- 学报(30880)
- 农(30267)
- 科学(29869)
- 教育(25777)
- 大学(24525)
- 学学(22905)
- 财经(22182)
- 农业(19486)
- 经(19035)
- 经济研究(18095)
- 技术(17942)
- 业经(17159)
- 问题(15090)
- 贸(14170)
- 国际(12889)
- 理论(11898)
- 世界(11064)
- 现代(10566)
- 技术经济(10560)
- 实践(10465)
- 践(10465)
- 版(10349)
共检索到360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育新
商品市场对货币政策具有回波效应 ,这种回波效应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将可能造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异化。当前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不甚理想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买方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了异化。因此 ,修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成为确保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前提 ,具体修正措施 :一是重视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 ;二是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目标的参考值 ;三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完善规范化的利率传导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异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正元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主要有财富效应、资产结构效应和信用供给可能性效应三种理论。当前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性较为严重等原因 ,货币政策主要由信用可能性效应这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补充地位的渠道来传导 ,传导效率较低。要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就必须提高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程度 ,提倡银行对企业的股权参与 ,减少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使得财富效应和资产结构效应渠道能逐渐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主要作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理论 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在介绍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两方面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第一是当地金融体系所吸收基础货币多少,第二是当地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得出我国货币政策实施应该注重区域结构性调节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毓 胡莹
本文选取1993~2008年我国4家国有控股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数据,考察了我国不同类型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差异化作用。运用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国有控股银行在对货币政策传导至CPI的影响较为显著,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量有着显著性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振勇
美国经济在整个 90年代乃至进入 2 0 0 0年后步入低通胀率、低失业率和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并存的良性发展轨道。特别是在 1999年 ,GDP增长高达 4% ,通胀率 2 2 % ,失业率降到 30年来的最低点4 1%。美国经济的持续扩张 ,除得益于其联邦预算平衡、高科技信息产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外 ,主要归功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 ,剖析美国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 ,无疑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军善
论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刘军善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过程与特点大家已经知道,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采取管理货币的手段或措施(货币政策工具)达到调节和改善国家经济状况,实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增长最终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玉书
随着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深化与发展,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对资本市场发展所引起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货币当局有效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提高货币传导效率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 中央银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秦陇一 周丽华 张红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卓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我国证券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一结论对于发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新思路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证券市场 协整检验 单位根检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武康平 胡谍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施加两种约束的SVAR模型来实证分析房地产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实证结果不仅表明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证实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房价短期高涨的最主要原因;而且指出:房价的过快上涨对我国的消费和非房地产投资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武志
尽管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所改善,但目前并不是十分畅通,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梗阻,对宏观经济的加速推动作用也没有能够完全发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朝晖
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组成细分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分析公开市场操作目标的"宣布效应"、资产证券化、居民融资渠道的变化、金融合并等因素,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讨论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变化,希望能给我国金融阶层以启迪。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钦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辜岚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就陷入了"失去的十年"。如果说日本80年代中后期推出的货币政策为泡沫经济的形成提供了一张温床,那么90年代以后实行的货币政策则旨在"医治"泡沫崩溃后给日本经济带来的"顽疾"。但是,90年代至今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能否使日本的经济"起死回生"呢?尽管国内已有大量的文献探讨了近年来货币政策的失效,但本文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角度出发,运用最新的数据,分阶段详细讨论,得出日本的货币政策由于传导机制受阻从而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甚微的结论,并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表象引发出日本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等深层次的根本性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凯
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全面分析 ,认为在实体经济发生根本性的结构变化之后 ,与原有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是造成货币政策低效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过渡的情况下 ,只有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机构传导的各个构成部分进行改革 ,才能保证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