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2)
- 2023(1729)
- 2022(1483)
- 2021(1450)
- 2020(1079)
- 2019(2322)
- 2018(2420)
- 2017(4058)
- 2016(2404)
- 2015(2688)
- 2014(2611)
- 2013(2490)
- 2012(2279)
- 2011(2349)
- 2010(2637)
- 2009(2599)
- 2008(2688)
- 2007(2619)
- 2006(2489)
- 2005(2323)
- 学科
- 济(9689)
- 经济(9679)
- 管理(8730)
- 环境(6861)
- 学(5310)
- 业(5023)
- 生态(4932)
- 教育(4398)
- 企(4384)
- 企业(4384)
- 理论(3376)
- 和(3364)
- 划(3264)
- 农(3193)
- 资源(3140)
- 中国(2923)
- 业经(2718)
- 地方(2569)
- 规划(2512)
- 发(2499)
- 思想(2473)
- 环境规划(2471)
- 方法(2382)
- 政治(2285)
- 农业(2110)
- 域(2103)
- 区域(2101)
- 思想政治(2064)
- 政治教育(2064)
- 治教(2064)
- 机构
- 大学(42529)
- 学院(41846)
- 研究(14922)
- 济(13879)
- 经济(13522)
- 管理(12169)
- 中国(10713)
- 科学(10520)
- 理学(9716)
- 京(9568)
- 理学院(9542)
- 管理学(9309)
- 管理学院(9231)
- 范(8520)
- 师范(8499)
- 所(8057)
- 财(7720)
- 研究所(7333)
- 江(7287)
- 师范大学(6787)
- 北京(6375)
- 州(6109)
- 财经(6045)
- 农(6017)
- 中心(6013)
- 业大(5471)
- 经(5280)
- 院(5090)
- 系(4901)
- 科学院(4900)
共检索到67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玟兵
习近平同志基于自身工作实践提出的一系列生态文明思想内在包含许多生态审美思想。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整体美、"绿水青山"的生态审美价值、"美丽中国"的生态审美理想、家园的生态审美情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美生态建构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一种新的审美关系。用生态审美的内生力量促使人们去努力拆解人在生产、生活中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为人类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视野和新理念。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 生态审美思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越芬 张世昌 孙健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演进经历了经验层面为主的生态认识阶段、以经济建设为出发点的生态文化阶段和以人类长远发展为根本的生态文明阶段。其演进的深层逻辑为:社会实践的发展使他实现了生态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现实矛盾的解决需要他深入思考生态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让他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的共同努力。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作为领导者,其思想理念应该与时俱进,还应该具有问题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越芬 张世昌 孙健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演进经历了经验层面为主的生态认识阶段、以经济建设为出发点的生态文化阶段和以人类长远发展为根本的生态文明阶段。其演进的深层逻辑为:社会实践的发展使他实现了生态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现实矛盾的解决需要他深入思考生态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让他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的共同努力。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作为领导者,其思想理念应该与时俱进,还应该具有问题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小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它是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及国内外环境治理历史教训的新认识,丰富了生态文明理论及民生理论的新内涵,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论的新拓展,构建起法律及制度体系的新保障,创设出推进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的新话语,形成了加强国际领域合作的新思维等。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 创新 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唐任伍
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对改革的意义、目标、路径选择、过程控制、改革内容及要处理好的各种关系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构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并主持召开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改革思想为我国未来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天宇 尹治世 李金蔓
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研究主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主要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保证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的生态文明研究。文章从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形成入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观念,并叙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意义。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司新丽
对习近平阅读思想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习近平阅读生活,系统阐述习近平"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九字阅读理念和所包含的阅读价值、阅读主体、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方法五方面的内容。习近平阅读思想深刻回答了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大阅读基本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以及怎样读书?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指导意义,是当代中国的"劝读篇"。
关键词:
习近平 阅读思想 全民阅读 阅读推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波 李勇杰 杨奎臣
习近平的社会治理思想是极具文化传承和历史底蕴的,寄托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于人民幸福安康、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情感追求。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多重解读和内涵。它不仅借鉴了以往国内外理论界的学术探讨,而且还被赋予了特定的政治内涵。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提出,很好地回应了国内现实所需,不仅有利于加快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且对于全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教育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惠青
格里高里·贝特森作为20世纪唯一一位充分论证了整体主义科学的伟大的理论家,将控制论的反馈和递归性理论融入生态学所提出的递归认识论,及其晚年对生态美学的开创性思索,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从"形而下"的角度解决生态整体论的合理路径。生态世界观构成递归认识论的根本理论前提,它以"有价值的生存"作为核心价值观,将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稳定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均建基于"有机体与环境加权"式关系模式之上,自然形式也作为"有机体与环境加权"式关系模式的具体化,被阐释为"内在"(心智)与"外在"(自然)的映像关系。生态审美观构成递归认识论的核心,它以被贝特森奉为"生命与环境的终极真理"的三组关系(神圣与美学、美学与意识、意识与神圣)为依托,通过"关联模式"这一抽象的审美模式,以与生态秩序的变化和稳定相协调的方式重新构想了生死节律,使生态美学在对生态整体进行审美关照的同时,完成了对于生、死和美的再评价。生态审美模式借由"掠视界面"模型的创建,以一种意识与无意识同构的"叠纹模式",从深层审美机制层面阐释了递归认识论,其中,差异作为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稳定的指征,使"差异的信息单元"成为生态整体审美的"元模式",生态美学成为响应"元模式"的"元语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赓 徐保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不断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自党的十八大后逐渐兴起,在十九大提出美丽中国战略之后成为理论研究热点。当前学界主要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发展阶段、理论来源、理论特色、主要内容、重要意义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成果趋同、系统性研究不足等问题。对该领域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准确揭示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全面深入挖掘其包含的理论、实践价值,精准把握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可更好地推进后续相关研究。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 研究综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春根 王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遵循。全面推进税制结构优化,是我国构建现代财税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的时空坐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税制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实践目标,对央地税权结构优化提出了时代要求,为税制结构优化提供了战略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舒涵 刘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表明:中国既要保护生态环境也要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与保护是内在的统一。保护生态文明不仅能还群众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惠及子孙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上海的生态文明建设要真正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城市空间开发格局,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环保力度和治理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生态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论新思想新做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创新成果,破解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难题,对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作出了时代应答,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正确道路,为世界工业文明转型及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海霞 张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显著时代特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历史智慧,具有鲜明的传承性;超越传统观念,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坚守人民至上,具有坚定的人民性;强调全局思维,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立足中国实践,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眷注人类命运,具有高远的战略性。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显著时代特征,对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郎嬛琳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从民生维度论述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民生论述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优美生态产品是民生之基础,突出环境问题是民生之忧患,良好生态环境是民生之保障,绿色低碳发展是民生之未来。贯穿其中的是以人民中心为价值取向,以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以公平正义为实现方式,以法治建设为制度保障四方面本质特征。习近平从民生维度论述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中生态民生任务要求,推动了“五位一体”总任务的全面实现,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