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84)
2023(6722)
2022(5631)
2021(5281)
2020(4277)
2019(9582)
2018(9466)
2017(17516)
2016(9204)
2015(9710)
2014(9748)
2013(9463)
2012(8803)
2011(7903)
2010(7985)
2009(7365)
2008(7492)
2007(7029)
2006(5890)
2005(5314)
作者
(26025)
(21623)
(21547)
(20279)
(13750)
(10428)
(9568)
(8153)
(8112)
(7884)
(7450)
(7216)
(7210)
(6945)
(6659)
(6512)
(6306)
(6265)
(6240)
(6105)
(5429)
(5317)
(5124)
(5056)
(4999)
(4851)
(4728)
(4716)
(4367)
(4281)
学科
(33297)
(32742)
经济(32702)
管理(31708)
(30882)
企业(30882)
技术(15426)
方法(14207)
技术管理(11629)
中国(10786)
数学(10197)
数学方法(10073)
业经(9589)
(9414)
理论(9364)
(9257)
教育(8211)
(7665)
(7567)
(7434)
(6843)
银行(6836)
(6593)
(6504)
金融(6502)
(6086)
财务(6074)
地方(6063)
财务管理(6062)
企业财务(5905)
机构
大学(134928)
学院(133000)
(50691)
管理(50304)
经济(49615)
理学(43208)
理学院(42695)
研究(42236)
管理学(42028)
管理学院(41726)
中国(31062)
(27440)
科学(26157)
(25668)
(21014)
(20686)
财经(20533)
(19763)
师范(19602)
中心(18992)
研究所(18733)
(18623)
(18174)
业大(17251)
(17188)
北京(17005)
经济学(15849)
师范大学(15560)
财经大学(15313)
(14883)
基金
项目(87423)
科学(70443)
研究(65985)
基金(63334)
(55054)
国家(54499)
科学基金(47366)
社会(43351)
社会科(41119)
社会科学(41109)
(35526)
基金项目(33534)
教育(30994)
(29615)
自然(29435)
自然科(28858)
自然科学(28850)
自然科学基金(28430)
编号(25523)
(24794)
资助(23861)
成果(22344)
创新(21954)
重点(19797)
(19135)
课题(18558)
(18491)
(18202)
国家社会(17902)
(17138)
期刊
(57531)
经济(57531)
研究(42095)
中国(28993)
学报(22687)
管理(22088)
教育(21744)
(21158)
科学(20079)
大学(17495)
(16328)
学学(15772)
财经(11872)
(11703)
金融(11703)
技术(11555)
农业(10801)
(10362)
图书(10077)
科技(9379)
经济研究(8897)
业经(8844)
书馆(7928)
图书馆(7928)
(7513)
论坛(7513)
技术经济(7304)
问题(7290)
(7010)
(6525)
共检索到201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洁钰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深化、实践超越与价值表征维度鲜明彰显着诸多原创性贡献。在理论维度集中表现为:阐明文化主体、形态与功能,深化对文化本质的科学认识;阐发文化建设方法论、目标与路径,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阐论文明建设方法、道路与旨归,深化对中华文明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在实践维度集中表现为:明确首要政治任务为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明达文化使命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明释原则遵循即融文化自信、开放包容与守正创新于一体,明晰施力要求是促进“七个着力”的联结共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工作内容体系的新布局。在价值维度集中表现为:以绘制人类现代文明新蓝本破解文明价值难题,以提供人类文明进步新遵循凝聚文明价值共识,以构建人类文明发展共同体倡导文明价值秩序,表征着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体系的新范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洁钰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深化、实践超越与价值表征维度鲜明彰显着诸多原创性贡献。在理论维度集中表现为:阐明文化主体、形态与功能,深化对文化本质的科学认识;阐发文化建设方法论、目标与路径,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阐论文明建设方法、道路与旨归,深化对中华文明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在实践维度集中表现为:明确首要政治任务为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明达文化使命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明释原则遵循即融文化自信、开放包容与守正创新于一体,明晰施力要求是促进“七个着力”的联结共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工作内容体系的新布局。在价值维度集中表现为:以绘制人类现代文明新蓝本破解文明价值难题,以提供人类文明进步新遵循凝聚文明价值共识,以构建人类文明发展共同体倡导文明价值秩序,表征着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体系的新范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佳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思想指南,其中的"和谐共生论"明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关系,"两山论"创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原则,"绿色发展论"掀起了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新革命,"制度保护论"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生命共同体论"开辟了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的新境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世界性的生态危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是充分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应有之义,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前提。进一步探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核,着重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诸多原创性贡献进行梳理和挖掘,有利于深入理解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廖敏伶   李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深度剖析、深刻阐述,形成了以战略定位论、历史方位论、城乡融合论、粮食安全论、强农战略论、改革动力论及领导核心论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系统、逻辑严密的原创性科学理论。具体而言,战略定位论提升看待“三农”问题新高度,历史方位论开启“三农”工作重心转移新阶段,城乡融合论擘画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粮食安全论谱写保障粮食安全新篇章,强农战略论明确做好“三农”工作新方略,改革动力论谋划深化农村改革新方案,领导核心论提高党管农村工作新境界。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原创性贡献,是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秦书生  王艳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原创性贡献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统筹经济发展全局的新要求;二是提出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思想;三是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论断;四是提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新战略;五是提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培育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新举措;六是提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的新观点;七是提出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战略目标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深走实的新谋划;八是提出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遵循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杰森   吴宏洛  
习近平数据要素参与分配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性发展,是我国收入分配理论在新时代的重大推进。这一重大理论成果可以从创新性贡献、方法论意蕴、实践指向三个层面来理解:创新性贡献展现了习近平数据要素参与分配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创新;方法论意蕴表现为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目标论、价值论和策略论;实践指向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构建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长效机制。习近平数据要素参与分配重要论述指明了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新路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新境界,引领了新时代新征程共同富裕的新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义平  
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第一,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我国经济学家,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伟大贡献。我国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经济落后,在于我们没有步入市场经济,而我国现在的经济繁荣是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选择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来  
<正>问: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和贯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形成有一个过程,您怎么看待这一逐步深化的过程?答:这个问题我分成三步来回答。
关键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苏燕   武志勇  
习近平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全面、系统、深入地理解习近平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对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习近平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进行梳理,归纳出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认识观、时代意义观、人民福祉观、战略部署观:基础认识观从新要素、新基础、新动能、新空间、新文明、新治理六个方面准确阐释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时代意义观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三方面明确了数字经济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价值;人民福祉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明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依靠力量;战略部署观展示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应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支撑体系、治理体系进行全方位布局。
[期刊] 求索  [作者] 段妍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理论层面创造性破解了“古今中西之争”;在实践层面在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同时、开创性提出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有机统一、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有机统一以及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有机统一”的鲜明理论特质。新时代新征程上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把握其“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实践导向,聚焦首要政治任务、把握“七个着力”要求、强化使命责任意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枬   皇甫科杰  
当代中国教育学彰显中国气派,需要从学术根基出发,提出原创性学术主张,实现整体性理论体系重构。扎根于“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当代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的现实样本,在概念孕育、团队创建、节点突破、内核形成、思想通化的创生历程中凸显了共生共长的交互关系;以中国立场、文化学脉、理实融通等彰显了自信的中国气派;在理论与实践交互创生中承续中国思维、凝炼中国话语、推进中国体系,突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质;以学派立场为教育学发展贡献了独特的中国视域和独有的“理实观”;在原创性学说体系的建构中实现了中国教育学对相关学科的思想滋养、践行了中国教育学派的学术发展之路、唤起了中国教育学人的学术自觉品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包庚  芦敏敏  
美好社会制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提出并擘画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美好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百年接续奋斗史,就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制度建设为导向,不断探索实现人类美好社会愿景的宏伟史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等制度体系,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制度的成功实践,进一步确证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在理论与实践上坚持与发展了社会主义,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为全球治理与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原创性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振峰   程刘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性贡献。其中,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鲜明特色、战略目标、推进方式、本质要求、实现路径,提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理念。新时代新征程上梳理这些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对于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常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形势和实践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新境界。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创新性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认识论层面,构建新粮食安全观,对“什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在价值论层面,定位“国之大者”,对“为什么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阐述达到了新高度;在方法论层面,坚持战略谋划与举措创新并举,对“怎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回答打开了新局面。在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充分彰显了其论述的实践伟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竹   杨玉萍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指引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意义重大。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两者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并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阐释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内涵与核心内容,并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政治方向、揭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规律、回应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之问。在强国新征程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乡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对乡村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铸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在乡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坚持对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坚持推动乡村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实现农民农村精神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