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4)
2023(5964)
2022(4988)
2021(4346)
2020(3601)
2019(7909)
2018(7753)
2017(15134)
2016(7993)
2015(8723)
2014(8987)
2013(9013)
2012(8789)
2011(8349)
2010(8628)
2009(8267)
2008(8082)
2007(7511)
2006(6914)
2005(6497)
作者
(25511)
(21492)
(21442)
(20572)
(14001)
(10282)
(9634)
(8188)
(8139)
(7824)
(7722)
(7350)
(7074)
(7069)
(6907)
(6574)
(6248)
(6206)
(6115)
(5827)
(5648)
(5278)
(5214)
(5057)
(4965)
(4881)
(4798)
(4438)
(4300)
(4162)
学科
(60410)
经济(60367)
管理(23617)
(20522)
方法(18396)
(17056)
企业(17056)
数学(15825)
数学方法(15714)
地方(15444)
(12186)
地方经济(11895)
中国(11581)
业经(10098)
(9492)
(8680)
(8378)
(7898)
金融(7897)
(7341)
银行(7335)
(7100)
(7002)
经济学(6976)
理论(6905)
环境(6728)
(6509)
(6020)
贸易(6016)
农业(5886)
机构
大学(134871)
学院(132964)
(66557)
经济(65411)
研究(50302)
管理(45222)
理学(38157)
理学院(37664)
管理学(37079)
中国(36926)
管理学院(36808)
(30087)
科学(28742)
(27506)
(26180)
财经(24055)
研究所(23546)
经济学(22879)
(21709)
中心(21044)
(20445)
经济学院(20154)
(19357)
(17967)
师范(17826)
财经大学(17738)
北京(17458)
(17140)
业大(16336)
(16264)
基金
项目(79654)
科学(63089)
基金(59352)
研究(57238)
(51844)
国家(51436)
科学基金(43510)
社会(39744)
社会科(37821)
社会科学(37808)
基金项目(30392)
(29925)
自然(26247)
教育(25675)
自然科(25646)
自然科学(25638)
自然科学基金(25208)
(25080)
资助(24764)
编号(20557)
重点(18309)
(18234)
(18153)
成果(17898)
国家社会(17441)
(16655)
教育部(15891)
(15761)
人文(15415)
课题(15337)
期刊
(82544)
经济(82544)
研究(47376)
(24125)
中国(23979)
学报(21974)
科学(19512)
管理(18861)
(17698)
大学(16637)
学学(15922)
财经(14845)
经济研究(14618)
(13992)
金融(13992)
(13008)
农业(11464)
教育(10874)
技术(10792)
问题(10715)
业经(9918)
技术经济(8518)
(8135)
世界(7472)
统计(7376)
国际(6952)
经济问题(6680)
(6317)
商业(6198)
经济管理(6171)
共检索到211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笠农  
造成国有经济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国有资本委托代理关系的多环节性 ,而是国有资本“中间代理链条”的非经济性失效。在国有资本委托代理关系体系中 ,中间代理人的监督激励水平 ,是由非经济的外部制度环境给定的 ,与委托代理关系链条环节的多少没有多大关系 ,并且在政治体制给定的条件下 ,它是一个不能改变的固定值。就我国现实情况来看 ,把国有资本中间代理人的监督力水平估计或假定为零 ,是比较贴近现实的。因此 ,要想使国有资本经营效率获得根本性改观 ,最佳的选择只能是用完全合约来构筑国有资本的委托代理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金丽  秦鹏飞  
"互联网+"的本质是要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反映了资源基础观,兼具长尾效应并颠覆了传统二八原则。"互联网+"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是中国产业升级耗散结构的动力与引擎、促成了交易费用的显著降低及商业世界变革并蓬勃了物流业、互联网金融及创业。外部非经济性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问题、政府监管难度加大。非经济性规避措施包括完善和细化互联网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互联网+"时代信息与技术人才、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提升网络参与者的安全意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晓菁  
在分析知识型馆员特点和非经济性激励因素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知识型馆员非经济性激励的策略,为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现实指导和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杏珍  
科技人才集聚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会产生经济性效应,又会产生非经济性效应。人才集聚非经济性效应源于宏观层面的环境因素、中观层面的组织因素和微观层面的个体因素,将给集聚区域、组织以及个人带来重大损失。为此,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应齐心协力,共同构建一个科技人才有效集聚的驱动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雪  
劳动力市场分割会导致劳动力流动的低效,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厦门人才市场和高级人才市场为例,利用Oaxaca-Blinder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因素分解,从而研究两个市场的分割程度;并最终通过分析计量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健  
利用2003—2010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科技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环境保护支出五类非经济性公共物品支出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实证检验了与公共支出需求相关的因素。结果显示:非经济性公共物品需求与人均收入、人口规模和城市化率正相关;在温饱问题解决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即使居民的税收负担有所上升,居民对教育、医疗和科技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失业率的上升会减少居民对教育、科技和医疗的需求,但会增加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环境保护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可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健  杨德才  
文章利用2003—2010年中国内地地区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估计了4类非经济性公共物品居民需求函数,实证检验与公共支出需求相关的因素,并分析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与居民需求的匹配指数。实证结果显示:非经济性公共物品需求与人均收入,人口规模和城市规模比重正相关。收入增加对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居民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对公共服务的偏好就越小,但从总体上来讲,非经济公共物品供给矛盾在逐步缓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傅勇  
本文研究了分权背景下的财政体制和政府治理对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显著且可观地降低了基础教育的质量,也减少了城市公用设施的供给。本文还发现,分权下的地方政府未能发挥规模灵活调整的优势;反腐败力度的增强,改善了基础教育的质量,却减少了城市公用设施的供给,显示出公共部门存在明显的寻租空间。此外,中央政府的向下转移支付促进了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并且基础教育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这支持了中央财政在公共部门具有发挥更大作用的必要性的结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卫平  
产权不应包括各种非经济性质的权利。把产权理解为包含非经济性质的权利,是西方产权学者认识过程发生误解的结果。如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有权权能分解理论对产权作出抽象,所谓"产权"就是指一般财产权,具体是指在所有权权能发生分离条件下,由所有权及其派生的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诸权能发生重新组合而形成的多种财产权形式的共性的抽象。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邹兴平  
本文针对电力企业高技能型人才特点,结合非经济性激励管理原理,提出了电力企业高技能型人才非经济性激励的相应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中国一年制造11.8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3亿台彩电,这些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高端芯片80%依靠进口。"有机无芯",是"缺芯国"。2012年中国的GDP已占世界GDP的11.6%,同时中国的能源总消耗折合为标准煤是36.2亿吨,占世界能源消耗的21.3%。生产的很多,但消耗的更多。看到类似上面的数字,就不难理解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但为什么升级增效这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敏杰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浙商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管理体制转型、社会责任感增强等方面的变动,崭新的浙商形象已经开始显现,并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同。本文考察了浙商的成长及其转型,认为非经济因素对浙商崛起与形象重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研究这一现象,不仅有助于认识当代浙商的新形象,而且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蒋团标  邓紫薇  
通过构建合理的公共财政模式实现低碳发展是财税改革的重要努力方向。文章基于2007年-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系统GMM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非经济性财政支出对区域低碳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受自身前期水平的影响,增加非经济性公共支出能够减少区域碳排放,该作用在西部和以胡焕庸线为分界线的东南侧地区显著,在南北对比的区域差异中不明显,但人口城镇化发挥的遮掩效应弱化了这种直接效应。基于此,应考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绿色政绩考核,注重财政支出结构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积极应对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绿色发展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洋  
文章从消费正义的内涵与原则出发,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消费问题,对消费正义、分配正义和经济正义的内涵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并对政府如何确保分配正义的实现与规制挥霍性消费行为提出一些制度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纪平  
本文从教育的非经济功能角度解释过度教育现象。基于教育社会学原理,建立了一个以教育多重功能为假设条件的教育供求模型,发现多重功能条件下均衡教育水平大于单一经济功能的均衡教育水平,两者的差异构成以要素配置效率标准来衡量的过度教育。利用近年来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但是经济增长明显地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支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