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337)
2022(1964)
2021(1990)
2020(1643)
2019(3629)
2018(3527)
2017(6398)
2016(3877)
2015(4417)
2014(4586)
2013(4813)
2012(4666)
2011(3994)
2010(4268)
2009(4232)
2008(4692)
2007(4372)
2006(3973)
2005(3865)
2004(3638)
作者
(10999)
(8969)
(8915)
(8834)
(5800)
(4242)
(4089)
(3525)
(3392)
(3332)
(3195)
(3120)
(3118)
(3096)
(3036)
(2678)
(2653)
(2626)
(2569)
(2516)
(2497)
(2236)
(2152)
(2128)
(2099)
(2091)
(2029)
(1913)
(1817)
(1815)
学科
(20431)
管理(17820)
(14648)
经济(14625)
(14135)
(13328)
企业(13328)
财政(11793)
(9440)
(8205)
财务(8198)
财务管理(8157)
企业财务(7803)
(6745)
中国(6489)
理论(5162)
方法(5020)
(4964)
(4791)
教育(4740)
制度(4520)
(4520)
体制(4373)
(4362)
(3998)
地方(3989)
(3627)
银行(3627)
及其(3555)
政策(3466)
机构
大学(61076)
学院(58641)
(23441)
(22458)
经济(21887)
研究(19586)
管理(18444)
中国(16183)
理学(14405)
理学院(14210)
管理学(14013)
管理学院(13889)
财经(13641)
(13318)
(12048)
(11113)
科学(11012)
(10757)
(9624)
师范(9600)
财经大学(9525)
北京(9001)
研究所(8808)
财政(8655)
(8321)
中心(8121)
(8052)
(7719)
师范大学(7674)
(7452)
基金
项目(26428)
研究(22604)
科学(20039)
基金(18037)
(14458)
国家(14253)
社会(13969)
社会科(13121)
社会科学(13115)
科学基金(12045)
教育(11175)
成果(10612)
(9987)
编号(9855)
基金项目(8851)
(8229)
资助(7523)
课题(7402)
(7283)
项目编号(6558)
(6489)
(6477)
阶段(6470)
(6320)
(6221)
重点(6014)
阶段性(6014)
自然(5921)
教育部(5792)
自然科(5762)
期刊
(33287)
经济(33287)
研究(28089)
(25290)
中国(15887)
教育(10745)
学报(9186)
财经(9047)
(7720)
管理(7543)
大学(7378)
(6820)
科学(6820)
财政(6820)
(6767)
金融(6767)
会计(6617)
学学(6476)
财会(5466)
(5408)
经济研究(5205)
(4644)
问题(4532)
图书(4426)
技术(4224)
(3711)
通讯(3683)
会通(3662)
书馆(3609)
图书馆(3609)
共检索到112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馨  
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中国与西方财政学或财政理论无例外地都必须先回答“什么是财政”这一问题。由于中西双方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不同,以及中两双方分析问题角度的不同,双方理论界所得出的答案是大相径庭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童光辉  张鹏  
中国之所以将"公共财政"作为标识改革与发展方向的旗帜,是旨在突出和彰显体制转轨过程中财政的"公共性",所以,正确理解和解释"公共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别梳理了中国财政学和西方财政学中对于"公共性"的不同定义,反思分歧的由来、问题的焦点及折中的可能,然后试图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架构,从而拓展我们既有的认识。简而言之,财政的"公共性"的概念可归结为三个层次:一个中心、两大原则和三项职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景升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赤字本世纪三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高速增长,西方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推行扩张性的赤字预算政策,从而财政赤字就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孪生兄弟”。虽然西方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总的来看,财政赤字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已严重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见表1)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秦新锋  
中西方财政理论体系比较及借鉴秦新锋一、中西方财政理论逻辑的比较中西方财政理论体系有着不同的理论逻辑。西方财政理论的逻辑是:市场是基础,市场能够完成的,则市场比政府更有效率,只有市场不能办到的(称为"市场失败")或者市场效率极低的(称为"市场失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淑莲  
财政支出效益的中西方比较与借鉴邓淑莲财政支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着比财政收入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财政支出问题的研究,将效益作为安排财政支出的首要原则。中国在安排财政支出时,也讲求效益,但由于中西双方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社会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馨  
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财政环境的不同,以及财政理论的迥异,形成了双方关于财政体制基本理论的根本差异。分析、了解和把握这一差异,对于指导我国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能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燕红忠  
通过对财政转变与金融革命关系的分析,表明对税收权力的限制和公共信用不仅是金融革命的关键所在,也是现代金融发育成长的基础和保障。近代以来各国的历史经验表明,经济现代化必然伴随着金融的加速发展,而各国的政府行为、金融条件及发展路径将直接影响其经济发展进程,也是中西方金融"分流"的基本原因。英国和法国在工业革命前就已经进行了长期的金融孕育,美国和西欧各国的现代金融发展或者与工业化同步或者略早于工业化启动,并随着工业化进程构建起现代金融体系。战后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遵循金融发展的"需求导向",即实际经济部门大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珞瑜  
"英雄"现象与英雄观念在中西方文化传统中普遍存在,但其定义却并不相同。我们从词典、百科全书、语义词源学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西方英雄皆有英勇行为,或有特殊才能,因而受到他人崇拜。但是,中式英雄崇尚为他人利益牺牲小我,且早期的英雄更需有文韬武略;而西方英雄可泛指虚构作品中的主人公,初期为"保护者",用以指代死者或衰微的神祇,或与农业丰产有关,但其最重要的定义则是神话中的不朽半神。这种差异,显现了两种文化传统的基本差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翡  丁邦平  
让·皮亚杰较早研究了儿童理解世界过程中如何形成概念,其后西方科学教育改革也不断强调学科知识转化为"概念性理解"的重要性。新世纪之交,我国兴起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中西方的研究与实践有怎样的异同?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研究追踪发现:中国学者对科学前概念的理解与探查方法显著不同于西方;我国不像西方研究那样形成完整的研究-实践互动链;相较西方,我国科学前概念研究在高等教育以后的人群中呈现失衡状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霍跃  齐晓安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大环境下,投资国际拓展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中国投资国际拓展的步伐也正在加快,但总体上看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关于投资国际拓展的相关经验,从中获取有益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般丽丽  
资本成本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资本成本概念和本质定位不清,计算方法不合理,会导致财务管理环节错位、企业投融资决策失误,从而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造成企业资源浪费。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资本成本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我国资本成本相关理论的弊端,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潮  
人类财政形态的演化有共同的规律。从财政主体结构的角度,可将中西财政形态整体上概括为"封建财政—帝国财政—全能财政—宪政财政—公共财政"的多样演化过程。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长期的宪政财政演化过程,而中国帝国财政延续的时间十分漫长,财政转型的任务更为繁重。我国在趋近实现公共财政目标的进程中,即需要持续滤去专制帝国时代遗留的毒素,也需重视汲取中西现代化进程中财政建设的经验教训,从完善宪政财政入手持续努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馨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平问题已日益尖锐起来,我国财政应如何处理社会公平问题受到关注的程度也日益加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问题。本文将着重分析中西财政学关于公平问题看法的差异,并进而对我国财政与公平的关系提出一些看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一、政策的提法和总体设想在西方经济学的经典文献中,关于财政、货币政策比较规范的概念是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即积极干预经济的扩张性或紧缩性政策,没有看到直接使用中性政策提法,尽管有"稳定性(化)财政、货币政策"的提法,但他们所讲的"稳定性(化)",既不同于我们所讲的"稳健",又不能直接等同于"中性"。中性政策,可能是我国经济学者根据世界各国宏观调控最新实践,以及中国自己的国情和政策操作经验,得出的一个简洁而比较新颖的提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雷根强  苏晓春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出发,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个制度矩阵,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政府部门在制度供给过程中也有自身利益的考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直接或间接地触及了财政利益在他们之间的重新分配,包括经济资源和经济优势的重新分配,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偏好及选择,进而再次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种影响表现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增量性和路径依赖性。为推动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改革,必须要正确处理各级政府间、政府各部门间的财政利益分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