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891)
2022(815)
2019(1740)
2018(1811)
2017(3388)
2016(1927)
2015(2232)
2014(2207)
2013(2196)
2012(2128)
2011(2102)
2010(2259)
2009(2217)
2008(2344)
2007(2345)
2006(2172)
2005(2060)
2004(1972)
2003(2083)
2002(2080)
作者
(5942)
(5125)
(4923)
(4731)
(3199)
(2456)
(2207)
(1974)
(1916)
(1888)
(1754)
(1743)
(1731)
(1717)
(1565)
(1531)
(1513)
(1477)
(1402)
(1391)
(1346)
(1305)
(1191)
(1180)
(1152)
(1118)
(1116)
(1052)
(1051)
(1016)
学科
(8718)
经济(8706)
(7003)
管理(6414)
(5326)
企业(5326)
(3033)
(2973)
(2969)
方法(2932)
理论(2843)
中国(2683)
(2416)
农业(2392)
教育(2388)
(2321)
贸易(2320)
(2264)
(2077)
劳动(2073)
业经(2032)
(1922)
人口(1884)
数学(1827)
数学方法(1794)
关系(1759)
(1707)
(1600)
银行(1593)
(1554)
机构
大学(36805)
学院(34532)
(13423)
经济(13157)
研究(11474)
管理(11167)
理学(9079)
理学院(8958)
管理学(8819)
管理学院(8746)
中国(8161)
(7906)
(7654)
(6453)
师范(6437)
科学(6414)
(6128)
财经(6096)
(5684)
(5402)
研究所(5378)
师范大学(5195)
北京(4958)
(4846)
中心(4601)
经济学(4540)
(4470)
财经大学(4327)
教育(4114)
经济学院(3947)
基金
项目(17442)
研究(14342)
科学(13797)
基金(12643)
(10457)
国家(10331)
社会(9377)
社会科(8866)
社会科学(8862)
科学基金(8675)
教育(6957)
成果(6531)
基金项目(6446)
(6348)
编号(6127)
(5497)
资助(5059)
自然(4636)
自然科(4529)
自然科学(4529)
自然科学基金(4446)
课题(4282)
(4279)
(4011)
项目编号(3987)
教育部(3926)
重点(3911)
国家社会(3845)
人文(3775)
社科(3592)
期刊
(18245)
经济(18245)
研究(13914)
(7071)
中国(6810)
教育(6387)
学报(6182)
科学(5157)
大学(4868)
财经(4525)
管理(4410)
学学(4295)
(3941)
(3940)
图书(3258)
(2914)
金融(2914)
问题(2796)
书馆(2519)
图书馆(2519)
(2493)
经济研究(2471)
技术(2418)
农业(2366)
业经(2260)
(2086)
论坛(2086)
(2075)
国际(2051)
社会(1810)
共检索到57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娄伟  
经过60余年的物质性和社会性成长,中国的国家实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中国实力的增长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使中美之间出现了权力转移现象。由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和对现存国际秩序持基本满意的态度,中美之间的权力转移未必引起冲突与战争,权力能否和平转移取决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判断。中美之间的权力转移并不意味着中崛美落,而是中美和其他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一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哈战荣  黎茂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其他方面也发展很快,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据此,国际上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及其产生的影响,使得中美在世界事务中的力量对比和影响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向,这一变化不但使得世界权力由美国一家"独占"开始向崛起的中国转移,而且也在逐渐改变着世界的旧有格局,使其呈现出由中美共同主导的新特点和新态势,即"平行架构"新格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哈战荣  黎茂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其他方面也发展很快,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据此,国际上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及其产生的影响,使得中美在世界事务中的力量对比和影响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向,这一变化不但使得世界权力由美国一家"独占"开始向崛起的中国转移,而且也在逐渐改变着世界的旧有格局,使其呈现出由中美共同主导的新特点和新态势,即"平行架构"新格局。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迟景明  
在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科学技术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学界对此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然而 ,纵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 ,科学中心转移与高等教育中心转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一般而言 ,高等教育中心形成于科学中心之前 ,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为科学中心的转移提供了重要基础与前提 ,高等教育中心的每一次转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致科学中心的转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磊  
随着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不断推进,有关外汇转移问题必将成为争议焦点。两国都存在双边投资协定范本。中美范本关于外汇转移条款有诸多差异。这些差异既涉及次要利益之争,又涉及核心利益之争。对于次要利益之争,我国可以在必要时作出一定的让步,按照美国范本来制定两国之间的条约。但是,对于核心利益之争,我国不宜作出让步,而是应当坚持中国范本中的相关立场,即应当将"按照东道国法律和法规"作为外汇转移的前提,并保留"危机例外条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宏源  
能源链是指发现、占有并充分利用能源及其衍生技术等一系列制度和活动的集合。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能源链的竞争事关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及国际体系中的权力转移。在未来国际体系主导权的争夺中,新能源作为下一代能源体系的主导因素正改变全球权力的格局。能源问题也是防止气候变暖的核心,中国应该抓住新能源技术转移的历史机遇,实现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的跳跃式发展,争取主导全球未来权力的转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游启明  
大国间因权力增长不平衡而出现权力转移是国际政治的常态。对这种现象进行思考,不仅有利于从理论层面厘清权力转移现象的本质,也能为发展国家间关系提供启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转移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地探讨。作为理论的开创者,奥根斯基在批判均势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权力转移理论的核心假设。随后学者们从概念以及推论两个层面进一步深化了权力转移理论。作为一种持续性的理论努力,权力转移理论对国家目标、大国间权力的动态关系和国际秩序的研究都呈现出进步性,但它也需要深化对权力转移原因的探讨,并改变权力转移理论的"现状偏见""主导国偏见"和"能动型崛起国"缺位问题。中国学界可以批判地利用这一理论框架,提出实现"中国梦"的国际战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琪轩  
对于大国权力转移的研究,以往国际关系理论往往关注权力转移所引发的大国战争。文章认为,"二战"以后,权力转移过程中的焦点正在发生改变。大国所面临的国际约束使得领导国与挑战国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远离了战争而转向技术竞争。当挑战国迅速崛起的时候,领导国与挑战国都会强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而不是战争,以实现国家安全。与小国相比较,大国的技术进步更具有反国际分工、覆盖领域全面等特征。而在大国之间发生权力转移时期,领导国与挑战国双方政府会增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自主创新的加强成为战后大国权力转移过程中的显著特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叶静怡  杨洋  韩佳伟  李晨乐  
基于中国和美国高校数据,从专利申请和授权、转让率、转让收入和成本-收益四个角度,对中美两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效率进行比较,发现中国高校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远远高于美国高校,但转让率和转让收入则远远低于美国高校,而美国高校的转让收入与研发支出之比低于中国高校水平。中美高校在经费投入、技术转移、人力资源投入和激励制度等方面的差距,可能是引起两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杰  
分析了供应链联盟企业的知识转移管理能力(包括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联系能力)对知识转移效果(有用性、速度和经济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协调能力能够有效提高供应链联盟的知识转移速度、降低知识转移成本;沟通能力能够提高知识转移的有用性、降低知识转移成本、提高知识转移速度;联系能力以信任为中介,能够有效提高知识转移的有用性、速度和经济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贾建忠  邵希娟  
在现代社会中,技术跨越时空限制,正向社会各个领域,地理区域广泛渗透,技术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渗透于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由于技术作为生产力能够带来巨额的超额利益和对市场的垄断,因此在技术的转移和扩散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技术控制和反控制,它的直接表现就是愈来愈严...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开明  万君康  
知识转移过程中的漏损和失真决定了高度个体化的隐性知识很难转移这一特点 ,而显性知识却能够借助编码来克服转移中的漏损和低效率。无论是隐性知识还是显性知识 ,在转移过程中都有成本发生 ,成本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知识本身 ,而且还取决于接受者的天赋和后天的知识积累 ,不同的人在获取不同的知识方面存在着比较优势或劣势。知识的转移能否实际发生 ,关键在于接受者能否获得足够的动力和激励 ,而动力和激励最终来源于产出的增加及其分配。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于天义  
受投资效率和积累率两个分力制约的系统力——经济增长,是推动科学技术在国际间有规律流动的驱动力.国际技术转移对技术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消极影响也是存在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邓文红  
本文着重阐述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内涵、地位及其特征,分析了图书馆知识转移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的若干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柏  张艾莲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安全体系愈发暴露出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性,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投资银行打破了现行国家之间的博弈关系,完善和补充了现存国际金融体系。亚投行以资金投资为支撑扩散成面,通过对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形成有效互通往来的经济带。由此构建以亚投行为支点,"一带一路"为杠杆的经济贸易圈,随着贸易往来的深入和扩展,释放经济能量。但是到目前为止,亚投行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在未来发展进程中,需要秉持建立初衷和发展信心,在资金渠道扩充、中国杠杆比例控制和规则设定等方面还要进行规范制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