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0)
2023(8499)
2022(7154)
2021(6264)
2020(4944)
2019(11197)
2018(11090)
2017(20561)
2016(10909)
2015(12337)
2014(12549)
2013(12614)
2012(12516)
2011(11890)
2010(12462)
2009(11742)
2008(11421)
2007(10645)
2006(10076)
2005(9693)
作者
(34306)
(28624)
(28481)
(27098)
(18546)
(13615)
(12813)
(11042)
(10902)
(10404)
(10135)
(9501)
(9420)
(9412)
(9049)
(8793)
(8379)
(8285)
(8248)
(7801)
(7646)
(7088)
(6952)
(6821)
(6553)
(6538)
(6296)
(6161)
(5831)
(5625)
学科
(74418)
经济(74361)
管理(27691)
(25832)
地方(24704)
中国(21828)
(18972)
企业(18972)
方法(17846)
(15941)
业经(15699)
地方经济(15514)
数学(14547)
数学方法(14455)
(13334)
(12182)
金融(12181)
(11550)
农业(11260)
(11134)
银行(11124)
(11028)
(10949)
(10110)
贸易(10099)
环境(9742)
(9566)
(9406)
(9200)
理论(8786)
机构
学院(173829)
大学(172988)
(83538)
经济(81867)
研究(70660)
管理(58167)
中国(53835)
理学(47111)
理学院(46455)
管理学(45839)
管理学院(45486)
科学(39444)
(38381)
(37018)
(36770)
研究所(32577)
中心(30314)
(28925)
财经(28047)
经济学(26786)
(26624)
师范(26435)
(26001)
北京(25685)
(25072)
(24718)
经济学院(23521)
(23452)
科学院(21512)
师范大学(21193)
基金
项目(98422)
科学(77076)
研究(76796)
基金(68709)
(58699)
国家(58138)
社会(50252)
科学基金(48624)
社会科(47631)
社会科学(47619)
(39208)
基金项目(34986)
教育(34018)
(32278)
编号(30707)
(28943)
资助(28118)
成果(27061)
自然(26908)
自然科(26203)
自然科学(26199)
自然科学基金(25710)
发展(24287)
(23871)
课题(23499)
重点(22920)
(21346)
国家社会(20860)
(19889)
(19511)
期刊
(113611)
经济(113611)
研究(66310)
中国(42792)
(27376)
(26134)
管理(25701)
学报(23789)
科学(23068)
教育(23067)
(21507)
金融(21507)
经济研究(18824)
大学(18497)
农业(17716)
业经(17097)
学学(17037)
技术(16821)
财经(16078)
问题(14574)
(14189)
(11566)
世界(11095)
国际(10810)
技术经济(10616)
经济问题(9286)
商业(9149)
(9045)
改革(8944)
(8944)
共检索到303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厉以宁  
本文指出,那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消失,比较优势丧失,不可能再继续高速发展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中国有新的人口红利,有新的资源红利,有新的改革红利或制度红利。新的人口红利是中国正在转向技工时代,熟练技术工人增加,我们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新的资源红利不在自然资源,而在智力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经济发展到现阶段,这些才是最主要的。新的改革红利则在于制度创新,新的制度红利才刚刚开始。中国最大的改革红利将在于城乡一体化,适合中国的城镇化应该是"老城区+新城区+农村新社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占仓  
文章认为,伴随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区经济发展日益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加快城区经济发展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城区经济发展要立足于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潜力,有选择地吸引相关生产因素集聚,瞄准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为基本方向,强化区域经济特色,创造条件促进产业集群的发育和成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蓉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越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利弊参半的双刃剑,但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全球化进程的利大于弊。人口众多曾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资源和市场的全球性重新配置正在把这一劣势转化为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巨大市场潜力优势。经济全球化同时意味着经济运行规则的一体化,在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演进过程中,对外开放效应大于自我改革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廖春  杨来科  
一、70、80年代澳门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是依靠多重比较优势70、80年代,澳门在发展中拥有多重比较优势。主要包括:⑴低成本优势。澳门地价、楼价、薪金、租金都较低,税制简单并实行低税制,最高所得税仅为15%,远低于香港和欧美。⑵自由港优势。澳门是历史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邱曼萍  陈洪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弘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为上海创造了绝好的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看清自己的优势,明确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上海在国际分工现阶段的定位选择。为此,本文引入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要素禀赋税以及新贸易理论中的竞争优势说,通过对要素禀赋、国内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产业支持等因素的考察,得出结论:上海应该发展它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要使得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还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教育来创造要素,更进一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本和知识要素的积累等来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在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进而切入国际高端市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广州市紧紧围绕建设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经贸工作跃上新台阶。 2005年,广州市对外贸易在连续两次每年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的基础上又取得新突破,进出口总额达534.6亿美元,增长19.3%。产品出口结构明显提高和优化,机电产品出口134.07亿美元,增长 28.10%,占出口总额的一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5.87亿美元,同比增长29.72%,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近6倍,占出口比重的 20.95%。汽车、软件和医药出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福昌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让世界惊叹金砖国家原指"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2010年南非也加入进来,成为"金砖五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肇光  
安徽经济发展优势探析周肇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完全取决于对地区经济优势的综合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各种经济优势的竞争,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是优先占有经济优势并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的必然结果。从宏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晓峰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优势评析陈晓峰当前,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关系到从整体实现"小康"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发展目标,这是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政策,地区制定本地发展战略和跨地区经济协作中都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大问题。本文在对我国3...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萌  
天津经济发展与港口优势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张萌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同京沪穗等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在未来跨世纪的新时期内加快天津经济发展,寻找已经失去的往昔北方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从而在加速我国整个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熊贤良  
比较优势战略与大国的经济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熊贤良一国经济的开放状态之所以优于封闭状态,是因为在开放的条件下,它能够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避免自己的比较劣势--这是自李嘉图以来西方传统贸易理论所提供的答案,其依据是比较优势原理。有人进一步由此引申出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