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85)
- 2023(3444)
- 2022(2900)
- 2021(2663)
- 2020(2257)
- 2019(5010)
- 2018(5109)
- 2017(8938)
- 2016(5618)
- 2015(6545)
- 2014(6558)
- 2013(6187)
- 2012(5741)
- 2011(5472)
- 2010(5597)
- 2009(4977)
- 2008(4917)
- 2007(4636)
- 2006(4149)
- 2005(3778)
- 学科
- 济(17971)
- 经济(17958)
- 业(16155)
- 企(14043)
- 企业(14043)
- 管理(13515)
- 方法(8536)
- 理论(7424)
- 数学(7070)
- 数学方法(6905)
- 教育(6647)
- 教学(6187)
- 中国(5643)
- 学(5280)
- 农(5193)
- 财(4704)
- 镇(4546)
- 业经(4412)
- 乡(4370)
- 乡镇(4357)
- 乡镇企业(4357)
- 中小(4355)
- 中小型(4355)
- 小型(4355)
- 小型企业(4355)
- 学法(3914)
- 教学法(3914)
- 技术(3537)
- 农业(3504)
- 制(3422)
- 机构
- 大学(84288)
- 学院(83492)
- 济(27592)
- 研究(27511)
- 经济(26860)
- 管理(26183)
- 理学(22379)
- 理学院(22016)
- 管理学(21478)
- 管理学院(21303)
- 京(17955)
- 科学(17926)
- 中国(17520)
- 范(17253)
- 师范(17133)
- 农(14507)
- 江(14331)
- 所(14222)
- 教育(13901)
- 师范大学(13677)
- 财(13152)
- 研究所(12952)
- 业大(12773)
- 中心(11855)
- 农业(11340)
- 北京(11305)
- 技术(11302)
- 州(11250)
- 财经(10627)
- 经(9514)
- 基金
- 项目(51801)
- 研究(41442)
- 科学(40265)
- 基金(34466)
- 家(29652)
- 国家(29301)
- 科学基金(24449)
- 社会(23963)
- 教育(23252)
- 社会科(22664)
- 社会科学(22656)
- 省(22302)
- 划(19047)
- 编号(18342)
- 基金项目(18150)
- 成果(16972)
- 自然(14607)
- 课题(14546)
- 自然科(14264)
- 自然科学(14260)
- 自然科学基金(14036)
- 资助(13649)
- 重点(12528)
- 年(12205)
- 部(11827)
- 发(11458)
- 规划(11165)
- 创(11057)
- 项目编号(10940)
- 性(10518)
共检索到126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邓志伟
人文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涵,在一个工具理性膨胀的时代显得更加重要。教师的人文素养包括通过人文知识积累的文化底蕴,形成的人文品格和高尚师德,树立的人文价值和教育理想,追求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并最终转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人文行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泉泉 刘霞 莫雷 张文新 李红 林崇德
人文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首要工程,在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人文教育的核心就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中,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但目前鲜有系统研究涉及。基于此,本文首先在对人文素养内涵与价值定位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讨我国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结构维度,提出人文素养的结构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三大关键成分。其中,人文积淀是人文素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人文情怀是人文素养的动力系统,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审美情趣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其次,本文结合当前教育政策、发展科学证据、国际经验借鉴和质性调查分析,研制出我国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具体表现水平。最后,本文旨在为核心素养改革下中小学生人文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包括深刻理解人文素养内涵、探索人文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中小学人文素养研究与培养实践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毛放
"第三条通路"突出教师素养提升的个人意义,具有非教育功利目的,以完善和丰富人性、充实文化底蕴和生活情趣、体验人生为目的。"第三条通路"呼唤学校文化亲和力,要求尊重教师个体的文化价值观和个人权利,实行管理重心的下移。
关键词:
教师 素养 自我提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林秀清 杨现民 李怡斐
教育数据在教育领域不断渗透,教师的数据素养水平对于有效利用教育数据、合理判断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用德尔菲法构建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文献分析梳理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评价指标,选择相关领域专家12人,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意见征询,根据专家打分计算指标权重,形成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问卷征询专家的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程度均值为0.72,确定的一、二级指标重要性均值均大于4.00,变异系数均小于0.25,符合德尔菲法要求。最终形成了包含数据意识、数据知识、数据操控技能、数据应用能力、评价交流数据、数据思维6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与40条具体内容的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对46位教师进行小范围试用,验证了其科学性与可靠性,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作为评价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发展水平的参考测量工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东辉
2008年3月至5月对Z省四个地区954位中小学教师进行评价素养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的评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教师拥有的评价知识与技能严重不足,教师的评价经历对评价素养的影响不显著,教师的评价态度与评价素养呈正相关,教师的教育背景显著影响评价素养的得分。对这些发现作进一步的推论,得出两方面结论:教师评价素养亟待提高、发展教师评价素养必须强调各方的责任和多样的方式。
关键词:
评价素养 教师 调查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胡艺龄 张启迪 孙珂 吴忭
随着大数据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融合,数据驱动教学成为时代所趋。作为应对教学范式从基于经验向基于证据转变的趋势,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成为教学数据能否转化为有意义教学决策的关键。教师研修作为培养教师数据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实践过程中存在教师合作参与效果不佳、自身认知负荷较大、新旧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存在认知冲突等问题,而调节学习理论通过对自我和集体进行教学干预可以有效提升协作学习效果。因此,本研究基于调节学习理论,设计自我调节和共享调节作为学习支架,采用项目式协作学习,构建出新型教师数据素养培养模式。通过对20名参与数据素养培训项目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实证研究发现:在调节学习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培养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数据素养发展,调节支架能够对数据聚合和数据推理这两项高阶技能产生积极效用,并且不同支架间存在协同作用,相互促进。该结论对今后培养教师数据素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国礼 边玉芳 董奇
应用教学素养、工作压力、主观幸福感问卷对中小学教师1985人进行调查,探讨教学素养、工作压力、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学素养与工作压力具有负相关,学生观、教学组织对工作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具有负相关,职业因素、组织因素、自我因素、学生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一方面直接影响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教学理念、教学技能通过工作压力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苏红
在现代学校的制度框架下,教师会经常自主的展现超越学校正式的规章制度所要求的行为,这部分虽然没有纳入到学校的考核和奖励体系中,但同样贯彻着学校教育的基本使命。教师的这种组织公民行为包括关心学生生活、自我发展、环境保护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对于学校管理,特别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 组织公民行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乾明
教师素质被看作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 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严格的教师教育所形成的品性与能力,包括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教师专业性向的差异使其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个人品质则是优质教学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探讨教师素质与高质量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等问题,我们特约请了教师教育方面的几位学者就此展开研讨,现将他们的思考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文婧 刘月
中小学教师德性作为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其生成基础是教师的生命境遇,其实质是一种实践道德,最终指向关系和谐。时代转型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德性具有其个体价值、教育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同时还具备自律性、生成性、示范性和个体性的特点。中小学教师德性的培养有其时代必要性,文章主要从外部培养路径和内部培养路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铁成
对中小学教师的实践反思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新的探索。首先明确了实践反思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实践反思对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最后重点论述了中小学教师实践反思的具体策略,包括观察反思、对话反思、写作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反思。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 实践反思 实践性知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振利
中小学教师研究多是限定性、事实期望性和问题解决性的。中小学教师研究必须吃透和尊重事实,然后才更利于研究可能和解决问题。口号性要求、愿望性要求和自以为是,使中小学教师研究僭越或偏离了事实,造成了研究的不成熟、不科学和不利于有效解决问题。其原因是人性使然、研究不彻底和研究目标的过度诱导。要想改变现状和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中小学教师研究必须彻底吃透和尊重事实,必须审慎思索与考究可能,必须讲证据、遵规律和别轻易下结论。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研究 事实 可能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于金申
未来素养对中小学教师至关重要,影响着他们的未来观、学习观和教育观。本研究针对上海和成都两地案例校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以“重构2050年的未来学习”为主题的未来素养实验室活动,并基于活动数据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发现:两地案例校中小学教师当前持积极但无力改变的未来观,其未来学习观深受政策话语、专业术语、影视媒体和日常经验的影响,这说明中小学教师缺乏一定的自主思考与判断意识;令人惊喜的是,随着实验室活动的推进,中小学教师开始超越当前流行的未来话语,呈现出批判性地审视当下问题和重构新型行动的能力,这说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具备超越现有经验来探索未来学习创新之路的巨大潜力。研究结果也说明了培育我国中小学教师未来素养的必要性,而“未来素养实验室”将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培育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