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4023)
2022(3483)
2021(3505)
2020(2978)
2019(6543)
2018(6590)
2017(12991)
2016(7060)
2015(8134)
2014(8326)
2013(8151)
2012(7881)
2011(7335)
2010(7560)
2009(7478)
2008(7855)
2007(7910)
2006(7436)
2005(6788)
2004(6121)
作者
(22188)
(18382)
(18084)
(17593)
(11795)
(9047)
(8510)
(7362)
(6982)
(6860)
(6481)
(6401)
(6076)
(6054)
(5901)
(5570)
(5456)
(5431)
(5237)
(5165)
(4781)
(4597)
(4343)
(4320)
(4265)
(4243)
(4242)
(4199)
(3851)
(3669)
学科
(27443)
经济(27295)
管理(20269)
(18135)
(17691)
企业(17691)
(16701)
银行(16556)
(15281)
(14930)
方法(12796)
(9728)
制度(9723)
业务(9664)
(9278)
金融(9276)
中国(9038)
理论(8996)
(8576)
银行制(8338)
数学(8271)
数学方法(8078)
业经(7762)
(7676)
(6924)
(6772)
(5928)
教育(5295)
体制(4898)
(4660)
机构
大学(111330)
学院(106777)
(39716)
经济(38602)
管理(37355)
中国(36662)
研究(36258)
理学(30449)
理学院(30036)
管理学(29262)
管理学院(29062)
(24614)
(23350)
科学(22310)
(20360)
银行(19526)
(19249)
(19148)
(18761)
中心(18346)
(18150)
财经(17732)
研究所(17013)
(15918)
(15844)
北京(15798)
师范(15784)
(15620)
农业(14805)
业大(14044)
基金
项目(59816)
科学(46646)
基金(43975)
研究(43242)
(37631)
国家(37242)
科学基金(31767)
社会(29085)
社会科(26156)
社会科学(26143)
基金项目(22466)
(22252)
教育(20956)
自然(20229)
自然科(19805)
自然科学(19802)
自然科学基金(19469)
(19015)
资助(18799)
编号(17375)
成果(16514)
(13759)
重点(13280)
课题(12311)
教育部(12053)
大学(11687)
(11586)
(11503)
科研(11238)
国家社会(11231)
期刊
(51274)
经济(51274)
研究(39863)
(27463)
金融(27463)
中国(26319)
学报(20442)
(20012)
(18243)
科学(17540)
大学(15756)
教育(15380)
管理(15345)
学学(14609)
财经(11392)
农业(10053)
(9682)
技术(7889)
经济研究(7003)
图书(6759)
(6584)
业经(6519)
理论(6483)
问题(6434)
实践(5876)
(5876)
(5646)
(5550)
论坛(5550)
农村(5515)
共检索到188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光华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基础脆弱,信用秩序混乱,有人惊呼信用发生塌方。信用秩序已成为妨碍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性问题。整治信用秩序也已成为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紧迫任务。作为经济金融的“守护人”和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对于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负有重大责任;在这场整治信用秩序的斗争中,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应看到,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这还需要社会长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犁子  杜治平  赵富明  
在信用经济的条件下,不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其信用交易的顺利进行主要是依靠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因此,信用制度的建设必须要有中央银行的参加,而且还应是主要角色之一。文章从我国中央银行的信用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和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功能作用,为我国中央银行如何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加强市场准入控制、加强信用法制化和发展信用工具等十一项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课题组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主要发达国家鲜有经历大规模金融危机,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和金融稳定职能有所淡化,以维持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渐成主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上述范式,货币政策和物价稳定目标仍是中央银行最主要职责,同时各国就中央银行加强金融稳定职能达成共识,探索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重构风险处置框架,拓展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
关键词: 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建武  尚红  曹旭峰  
中央银行基层行在抑制通胀中的作用人民银行栾川县支行李建武,尚红,曹旭峰抑制通货膨胀,保持币值稳定,是中央银行的天职,基层央行作为监管辖区金融业的中央银行派出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能权限,可在以下方面作出贡献:1、加强对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监控及投向的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建民  
俄罗斯中央银行在经济转轨中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李建民在俄罗斯经济转轨初期,由于大财政小银行的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俄罗斯中央银行并不能独立地履行其职能。这主要表现在,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很大程度上还受政府的左右,中央银行难以摆脱政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加米尼·阿贝塞克拉   陈赤榴  
导言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履行的职能比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职能要广泛得多,因此,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的职能不仅仅限于传统的货币和信用管理,而且还应该不断创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履行自身职能,控制货币供应量时,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必须考虑国家发展的需要,这就是说,它们应该保证贷款能适度地顺利地流向重点部门,即国家的综合发展目标和投资需求中的基础部门。需要强调的是,货币管理本身并不能完全有效地达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立群  
金融业内在的特性决定了中央银行必须对金融机构的准入、退出实施监管。但各国金融监管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央银行的监管并不都是高效率的监管 ,而它的行为缺陷引致的监管误区导致监管的失灵。鉴于此 ,要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 ,应当合理规范央行的行为 ,走出监管的误区 ,提高监管的效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耀霞  
地方政府性债务(以下简称"地方债")是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筹集资金而形成的负债,它不仅可以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吃紧问题,也能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但根据边际成本理论,同一债务人的借贷额越高,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计承江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中央银行是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施茜  
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赋予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表明人民银行金融监管职能分离后,其宏观稳定职责已经由过去的隐性职能变成了法律层面上的义务。正确认识并认真研究中央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角色定位和方法措施,成为人民银行在金融稳定工作中亟需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德鲁·贝利  李晗  
在经济实现净零排放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不是中央银行,而是政府在行业层面的气候政策路径,这是政府需要在气候变化领域解决的一个不确定性问题英格兰银行的使命和职责是维持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增进国民福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银行对于维护金融稳定的最佳途径,以及金融稳定相关因素的理解会不断变化,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其原因是经济和金融体系并非静止不变,因此履行职责和使命的方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胜会  
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从"一致"走向"不一致"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央银行面临的重大问题。宏观审慎管理的提出,为解决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不一致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须将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到整个宏观经济调控的框架中来,为建立新的包含审慎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萌  
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在中央银行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中的作用分析,认为内部审计在中央银行治理的各个方面都能发挥作用。其中,内部审计在中央银行内部治理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决策机制、分支机构建设等若干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在中央银行增强透明度、完善问责制、提高独立性等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胜强  李向前  范芮彤  
宏观审慎监管通过对风险相关性的分析、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监管,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次贷危机后,人们对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对于由谁来扮演监管主体则存在很多争议。本文研究指出,中央银行所承担的维护金融稳定、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最后贷款人等职能,使其能够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发挥核心作用。次贷危机后,美、欧、英、法逐步调整了监管格局,表明对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中央银行的核心地位认识比较一致。本文通过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麦克洛姆规则的检验,证明其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具有有效调控的能力。指出我国中央银行应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扮演监管主体角色,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