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2)
2023(9523)
2022(7488)
2021(7274)
2020(5834)
2019(13242)
2018(13370)
2017(23704)
2016(14428)
2015(16502)
2014(16834)
2013(15558)
2012(14492)
2011(12704)
2010(13158)
2009(12036)
2008(12214)
2007(11260)
2006(10203)
2005(9421)
作者
(37360)
(30807)
(30791)
(29645)
(19688)
(14804)
(14217)
(12049)
(11848)
(11429)
(10668)
(10386)
(9928)
(9926)
(9758)
(9436)
(9312)
(9165)
(8972)
(8811)
(8021)
(7569)
(7451)
(7246)
(7114)
(6959)
(6910)
(6873)
(6182)
(6181)
学科
(45894)
经济(45833)
管理(40306)
(32557)
(26860)
企业(26860)
(26577)
中国(22447)
教育(20961)
(15663)
方法(14618)
财政(14607)
地方(13820)
理论(13131)
(12692)
(12353)
(12064)
业经(12011)
数学(11441)
数学方法(11198)
(11059)
财务(11028)
财务管理(10973)
企业财务(10372)
农业(10001)
(9459)
(9254)
教学(9227)
(8265)
发展(7916)
机构
大学(193107)
学院(187575)
研究(67153)
(63992)
经济(62098)
管理(60350)
理学(50271)
理学院(49535)
管理学(48390)
管理学院(48008)
中国(46932)
(43599)
(42507)
科学(40676)
(37065)
师范(36854)
(33948)
教育(32899)
(32373)
中心(30100)
师范大学(30058)
研究所(29957)
财经(28758)
北京(28234)
(26522)
(25785)
(25469)
(23906)
技术(23359)
业大(23288)
基金
项目(112760)
研究(92342)
科学(88684)
基金(76652)
(64844)
国家(64059)
社会(55239)
科学基金(53986)
社会科(51780)
社会科学(51764)
教育(49421)
(45550)
编号(41172)
基金项目(39591)
(39344)
成果(38398)
课题(31831)
自然(31457)
自然科(30702)
自然科学(30696)
自然科学基金(30106)
资助(30086)
(27154)
重点(26491)
(25746)
(25186)
(25178)
项目编号(24959)
规划(23812)
教育部(22799)
期刊
(82053)
经济(82053)
研究(73130)
教育(55861)
中国(52649)
(39984)
学报(28684)
(25131)
科学(24601)
大学(23319)
管理(22215)
学学(19979)
技术(19501)
农业(16785)
财经(16037)
(15901)
金融(15901)
职业(13894)
(13888)
经济研究(12496)
图书(12472)
业经(11789)
问题(11158)
(10297)
论坛(10297)
(10226)
(10123)
会计(9996)
财会(9605)
书馆(9226)
共检索到314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商丽浩  
在近代中国 ,教育日益成为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中央政府以财政为中心推进教育发展的机制逐步建立。近代中央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经费来源及支出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国家教育施政能力的变化 ,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荣馨  
针对财政分权体制导致的区域间义务教育投入不公平的问题,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推进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政策的表述和转移支付的流向体现了中央政策引导的关键点是提升西部落后地区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基于1995-2016年小学和初中省级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数据,本文结合了事件研究法和双重差分法的对比思想,利用西部和东部地区生均教育经费之间的线性关系,展现了西部地区在中央政策的影响下产生了显著的超额生均教育经费。超额生均教育经费的变化与省际间生均教育经费差异系数的变化相对应,进一步验证了中央政策对义务教育财政公平的推进有显著影响。超额生均教育经费的分解结果表明,公共财政预算是推进义务教育财政公平的主要力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商丽浩  田正平  
教育财政能力的概念框架由两方面构成 :一是从中央政府、省政府、地方政府等教育投资主体入手 ,建立分析近代教育财政能力的框架 ;二是教育财政能力由教育财政汲取能力、教育财政合法化能力、教育财政调控能力组成。中国近代教育财政汲取能力逐渐增强 ,近代公共教育经费主要源于地方教育经费 ,在财政中所占比例较低 ,教育财政规模小 ;中国近代教育财政合法化能力逐渐发展 ,但在税收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 ;中国近代教育财政调控能力加大 ,但由于教育财政投资逆向发展 ,使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处于不利状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俊清  
政府是一个含有多层级组织结构的行政机构,不同层级的政府组织不仅在权力、权威、实力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在利益关系上也存在着差别。基于这种差别,我国各级政府的具体经济职能也存在着种种差异。一、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是代表国家的最高行政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雷良海  
论适当集中中央政府财力雷良海ToConcentrateCentralFinanceAppropriately¥(LeiLianghai)Itisnecessarytostrengthenthefunctionofcentralgovernmentre...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翔  李凌  
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财政分权安排的内生增长模型,从中央政府的视角研究财政分权与地区金融发展之间的关联:分税制后,中央政府收入目标趋于合理,面向地方政府的分权安排及其变动影响了地区金融发展。使用1994~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发现:以财政收入衡量的分权水平对金融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事实上的过度分权却产生了抑制效应;财政分权对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具有促进作用,不利影响体现在中西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晚清时期 ,由于列强控制下的中国近代海关的介入 ,在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基础上 ,围绕财权分割和财源争夺 ,中央政府、地方当局和近代海关三者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阐述了这一关系形成和演化的曲折历程 ,剖析了这一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由此展示了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若干重要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翔  刘晓东  曹远峰  
为了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系,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分析了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并指出了保持中央政府投资能力的重要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辛勤  
一、财政联邦制的产生 由于信息和激励两方面的原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公共品的供给方面各有优势,为最大化公共品的社会效益,有必要在不同级次的政府之同进行分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财政联邦制。与政治上的联邦制不同,财政联邦制的中心含义是指政府间财政职能的划分,根据奥茨(WallaceOates,1972)给联邦政府所下的经济学定义,“联邦政府是指在一个公共部门中既有集权式的决策机构,又有分权式的决策机构各级决策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商丽浩  田正平  
本文在对大量教育史料分析的基础上 ,理出了中国近代教育财政制度发展的线索。传统教育财政体制是国家中央集权管理体制 ,教育财政收支由是国家定项定额地规定的 ,教育财政处于国家财政结构边缘 ,国家教育财政经费主要用于精英教育。鸦片战争后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中国近代教育财政体制开始向地方分权制转变 ,教育财政收支开始引进西方预算制度 ,教育财政开始走进国家财政结构的核心 ,国家教育财政经费投资开始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过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成刚  孙宏业  杜育红  
在"后4%"时代教育经费相对充足的新背景下,对如何监管好教育经费、防止腐败尚缺乏理论探讨和政策实践。本文从法律框架、组织机构、绩效问责、廉洁教育和公众参与五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中央政府教育经费监管体系,提出应完善法律体系,细化执法程序;整合内部机构,加强垂直统管;加快绩效问责探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细化行为准则;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鼓励社会监督等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万朋  王千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霞  邹进文  
清朝末年政治结构开始近代转型,中国几千年来国家政权止于县的状况发生改变,国家权力轨道向乡村铺设,公权力延伸到县以下。事权与财权是密不可分的,公共权力的下移必然要求财权的下移,随着乡村治理的近代转型,清末乡镇财政也开始了近代性变迁。由于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清末乃至中国近代乡镇财政的转型不仅没有稳固基层政权,反而动摇了政府的统治根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卫荣  
市镇绅商是地方教育近代化转型的"原动力"。十九世纪末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传统旧学教育体系变革的基础上,近代南浔镇的新学教育形成了"官办民助""官倡民办"和"民间自办"三种模式多元发展、动态消长的格局。绅商在不同阶段、不同模式中始终保持着相当的活跃度,在地方新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相对顶端的位置,维系着近代新学与经济资本、文化教育、思想启蒙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发生与发展,成为地方教育近代化转型的启动者、主导者,也是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成长为地方教育主体力量的助推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潘希武  
市场与国家都是一种空间表象与结构模式,市场与国家在提供与生产学校教育上都有各自的缺陷。学校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本质在于解决基础教育资源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需求间的冲突,但是它无法调解公平与效率的冲突。政府需要在冲突中做出治理结构上的调整,以调和冲突;但是它既需要官僚制又需要教育市场化改革,它既需要扮演掌舵者,又需要扮演划桨者两种角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