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96)
2023(5475)
2022(4451)
2021(4585)
2020(3594)
2019(8534)
2018(8525)
2017(14152)
2016(8714)
2015(10237)
2014(10197)
2013(9518)
2012(9089)
2011(8791)
2010(8831)
2009(7946)
2008(7859)
2007(7046)
2006(6443)
2005(6109)
作者
(21668)
(18152)
(17925)
(17452)
(11604)
(8691)
(8283)
(7240)
(7026)
(6509)
(6354)
(6086)
(6047)
(5805)
(5804)
(5779)
(5430)
(5316)
(5232)
(5048)
(4998)
(4367)
(4269)
(4214)
(4174)
(4069)
(3923)
(3900)
(3660)
(3657)
学科
(32584)
经济(32554)
教育(19298)
中国(18994)
管理(16116)
方法(13938)
(13491)
数学(12395)
数学方法(12307)
(9764)
企业(9764)
(9163)
贸易(9157)
(9049)
(8297)
理论(8230)
(7754)
(6930)
(6562)
(6311)
发展(5973)
教学(5892)
(5850)
关系(5794)
(5591)
银行(5591)
(5499)
(5386)
(5346)
金融(5345)
机构
大学(130099)
学院(120909)
(53692)
经济(52802)
研究(51829)
管理(35818)
中国(34464)
(30111)
理学(29976)
理学院(29484)
管理学(29048)
管理学院(28775)
教育(28201)
(27411)
师范(27344)
科学(26828)
(25632)
(24185)
研究所(23345)
师范大学(23038)
北京(20966)
中心(20358)
财经(19542)
经济学(19041)
(18076)
(17896)
(17576)
经济学院(17057)
财经大学(14573)
研究中心(14216)
基金
项目(71576)
研究(61697)
科学(58831)
基金(51706)
(44175)
国家(43706)
社会(39619)
社会科(37389)
社会科学(37382)
教育(36491)
科学基金(35931)
编号(25610)
基金项目(25175)
成果(24967)
(24307)
(24188)
资助(21661)
课题(21542)
(20199)
自然(18799)
中国(18620)
教育部(18505)
自然科(18388)
自然科学(18383)
自然科学基金(18102)
重点(18000)
(17871)
(17261)
国家社会(16887)
(16832)
期刊
(58161)
经济(58161)
研究(54302)
教育(47271)
中国(33960)
(17814)
学报(16115)
科学(15624)
大学(13938)
管理(13449)
技术(12824)
财经(11945)
(11889)
学学(11252)
职业(10950)
(10554)
经济研究(10460)
(9797)
(9659)
金融(9659)
世界(8920)
国际(8681)
农业(8543)
问题(8275)
(7704)
论坛(7704)
技术教育(7085)
职业技术(7085)
职业技术教育(7085)
图书(5914)
共检索到200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李笑贤  
三、变革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 留学生派遣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就狭义的范围而言,是从属于教育事业的,因此,在探讨了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对其产生的影响之后,有必要从传统教育变革的历史过程中进一步考察留学教育兴起的内在原因。 从19世纪40年代起,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紧逼和国家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人们对教育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李笑贤  
本文以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宏观背景,从较为广阔的视野中探讨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兴起的历史原因。作者认为:留学教育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它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革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本文篇幅较长,本期发表前两部分,下期续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谷忠玉  郭齐家  
文章分析了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动因 ,指出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有关 ,而且与社会中坚力量的推动及女性自身的觉醒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 ,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对女性自身的解放 ,对社会改造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洪港  
中国近代教育出版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崛起。从编写中小学教科书到编辑大学教材和学术专著,从出版单行本到推出大型丛书,从出版机构单方面运作到出版界与学术界合作互动,中国近代教育出版的发展轨迹从一个重要侧面展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此过程中,教育出版家群体"立商务以文化理想,倡出版以教育使命",他们大多驰骋于教书育人和编辑出版两大领域,以教育和出版为双轮开拓了一条"智民之路",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李娟  
科学观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科学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对科学的认识是一种不太成熟的、较为片面的、功利的科学观,进而发展为宣扬科学万能的唯科学主义。在这些科学观的影响下,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只注重科学知识的灌输,服务于考试的指挥,缺少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的实效性无法得到保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优秀遗产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之一 ;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思想传入中国之前 ,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即已传入中国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1 9世纪后半叶至 2 0世纪前半叶 ,康有为、严复 ,特别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先进人士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 ,开始导入和传播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 ,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 ,努力将其转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 ,从而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殷毅  
本文认为,物流业在近代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完成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实现商品的价值增值,降低社会成本;另一方面,作为主导产业拉动就业增长。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物流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顺序与自然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国家有所不同,呈现先近代物流业、后其他近代工业的发展路径。英国作为自然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部门,社会产品和国内外贸易迅速增加,物流业的发展既有技术支持,又有贸易需求支持,近代物流业产生了。中国近代物流业是在外国贸易冲击下产生的,但是中国并没有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发展物流业,以大流通促进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同时,中国自身发展近代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卫东  
特殊教育是世界入近世以后,人类文明形态进步的一大表征。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中国近代特殊教育发展历程中实为前驱先路。先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Charles Gutzlaff)夫妇创“澳门女塾”,部分以盲女为教学对象;继而,是英国传教士威廉.穆瑞(William Murray)于1874年在北京建瞽叟通文馆,开启近代中国正规盲教育的门扉;再有,是美国传教士梅理士(Charles Rogers Mills)夫妇于1887年在登州设聋哑学校,创中国最早的近代聋哑教育机构。自此,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将近代特殊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引入世界上残障人数最多的国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活跃于宗教、政治、教育三重领域的马相伯,是中国近代三所大学(震旦学院、复旦大学和辅仁大学)的创始人和发起者。他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长期探索,以及由此而深入思考的近代大学理想、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等问题,均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成九雁  朱武祥  
直观可以推测近代股市监管能力和效果都比较差,但是当时的真实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从监管机构的出现、股市监管立法、实际执法、政府对交易所的控制,以及市场危机处理这五个方面考察了这一阶段股市监管的特征与变迁。我们发现:在这70多年间,(1)各个时期的政府都能比较及时地移植外国的法律,纸面上的法律还是非常丰富、全面的,但是实际执法效果非常差;(2)专门的、中央集权的监管机构很快诞生,行政管理的力量在多层次监管体系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3)政府从来没有建立起完整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政府的有限力量被投放到了如何控制股市上,而不是提供公平的游戏规则。这种监管结构的成因或许可从一个“以毒攻毒”的制度三角...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贺水金  
根据国际收支理论 ,贸易顺差国家常常表现为外汇储备增加 ,而逆差国家则表现为外汇储备流失。近代中国却与之有别 ,在长时间里呈现出贸易、白银双入超的奇特现象。文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金银国际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华侨汇款和外国直接投资 ,而汇率走向更具关键性影响。 1 93 1年前世界通行金本位制 ,中国实行银本位制 ,国际汇率的基本走势是金贵银贱 ,由此黄金外流 ,白银内流。 1 93 1年后 ,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 ,银价由跌转升 ,中国白银开始大量流往海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岫  
企业家的概念,是随着十余年来改革开放的大潮重新涌入中国的。一批现代新型企业家的崛起,不仅令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为之发生改观,而且令学术界开始认真审视这一新的社会群体。国际上早已流行的理论和企业家史学被广泛注意,各国著名企业家的成功经验被迅速翻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季小琛  
中国近代国门洞开后 ,大批外国人来华。西方人和日本人对中国的传统教育都很关注 ,并对之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评价 ,对中国的新教育提出了可供采择的意见和建议。西方人和日本人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仁、孝、忠”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西方人和日本人看待中西关系有三种情况 :吸纳、舍弃、融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启定  
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及文化渗透,使具有高度稳定性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被近代教育所取代。近代教育在缓慢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跨越式突进,均出现在中国与列强的战争遭受重大失败和耻辱之后。其发展线索是:由举办专业技术教育开始,与传统教育并行发展;到拓展至普通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最终形成近代教育体系和废除科举,传统教育在体制上消亡。在此过程,西学东渐导致的教育思想观念起到先行的促进作用。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学校产生的方针。从师夷的"技"到"术",再到"学",最终归为"中体西用",成为清末近代学制体系建立的宗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