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95)
2023(17070)
2022(14536)
2021(13715)
2020(11743)
2019(27340)
2018(26916)
2017(50845)
2016(27520)
2015(31949)
2014(31892)
2013(31680)
2012(29462)
2011(26969)
2010(27290)
2009(25835)
2008(25634)
2007(22731)
2006(20180)
2005(18457)
作者
(80077)
(66867)
(66854)
(63629)
(42870)
(32302)
(30489)
(25961)
(25426)
(23984)
(22847)
(22642)
(21538)
(21319)
(20976)
(20911)
(19632)
(19562)
(19460)
(19352)
(16964)
(16339)
(16283)
(15500)
(15203)
(15124)
(14890)
(14500)
(13530)
(13096)
学科
(134945)
经济(134805)
管理(82885)
(78992)
(66209)
企业(66209)
方法(60477)
数学(53600)
数学方法(52838)
中国(34358)
(33554)
(30950)
业经(26128)
地方(25940)
(25737)
(24329)
(23941)
贸易(23925)
(23212)
(21490)
财务(21417)
财务管理(21365)
农业(20413)
企业财务(20355)
理论(19757)
(19524)
银行(19495)
(19480)
金融(19476)
(18693)
机构
大学(411503)
学院(407854)
(180089)
经济(176642)
管理(158061)
研究(137859)
理学(135514)
理学院(134061)
管理学(131729)
管理学院(130956)
中国(108390)
(86429)
(83752)
科学(79937)
(68932)
财经(66615)
中心(63986)
研究所(61998)
(61270)
(60807)
(60429)
经济学(56704)
北京(55101)
业大(54787)
(52889)
师范(52431)
经济学院(50917)
财经大学(49371)
(48774)
(48534)
基金
项目(261694)
科学(207948)
基金(193625)
研究(190782)
(167561)
国家(166212)
科学基金(144024)
社会(124075)
社会科(117880)
社会科学(117854)
基金项目(100685)
(99282)
自然(92403)
自然科(90324)
自然科学(90300)
教育(89456)
自然科学基金(88738)
(84253)
资助(82026)
编号(75827)
成果(62527)
(59878)
重点(58979)
(55310)
(53625)
课题(52391)
国家社会(52279)
教育部(52262)
科研(50414)
创新(50298)
期刊
(199133)
经济(199133)
研究(125958)
中国(78973)
(67857)
管理(59907)
学报(59803)
科学(56421)
(53860)
大学(46288)
学学(43187)
教育(42026)
(40641)
金融(40641)
技术(37783)
农业(36023)
财经(35131)
经济研究(33008)
(30251)
业经(29003)
问题(26119)
统计(23937)
(23474)
技术经济(22387)
(20941)
国际(20648)
(20491)
世界(20302)
图书(20213)
决策(19212)
共检索到622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莫学斌  王中华  
一、文献回顾证券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这一点已经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投资银行产业近百年的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所证明。目前我国证券业逐步壮大起来,在实践中大部分人认为中国证券公司并不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并且从理论上对证券公司规模经济的研究文献也并不多见。从目前仅有的研究文献考察,相当一部分文献均是进行定性的或简单地将中国证券产业与美国或日本的投资银行产业的规模相比较,由此得出结论认为中国证券公司并不存在规模经济效益,或者有些文献直接就认为中国证券公司不存在规模经济,或即使存在,但其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德旭  高伟凯  王轶强  
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中介机构,其生存状况和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健全和发展。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加速,证券公司如何生存、如何发展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本文从多个层面探讨了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困境、发展策略和发展取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国海  曹海毅  
证券公司治理结构除了包含一般意义上的研究内容外 ,还必须适应证券业的服务性、市场竞争激烈、高风险等特点。现阶段 ,我国券商在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上的特点较为突出 :所有者不明晰或缺位、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对经理人员的激励 -约束机制不足、缺乏长期导向的企业文化和高素质的研发队伍等。改善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已成为关系券商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银珠  
金融风险管理对所有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者而言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对投资银行家来说,更是贯穿其业务经营的一个永恒话题。李银珠同志在《中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一文中,首先解释了证券公司的风险分类和成因;其次,提出了从建立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到建立健全证券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以及运用风险管理的技术工具等一系列对策意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建欢  尹筑嘉  
从实践案例来看,我国证券公司的上市模式可以分为IPO上市、上市公司业务重组转型和借壳上市三种类型,其中借壳上市是目前的主流模式,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种模式。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比较分析了上述各种模式的操作特点及其优缺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可胜  
文章使用101家中国证券公司2007年的一组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它们的效率,并利用TOB IT回归模型鉴别和确定了决定效率高低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公司的整体效率水平比较低,通过评审公司和待评审公司相比具有一定效率优势,公司规模对效率的影响十分微弱,公司历史长短、类型、注册地点和外资参股等因素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效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聪  宋慧英  
笔者利用2006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传统的SCP假说、相对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支持传统的SCP假说:市场集中度与证券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市场份额、效率与证券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并且,效率与市场份额不相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南凤兰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证券公司同时担任发行中介、交易中介、投资者、融资者、信息提供者等多种角色,由于证券公司处在证券市场风险的聚合处和汇集点,加强对证券公司风险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南  刘一  
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2005和2006两年中国42家证券公司的生产效率分别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本文发现,中国证券公司在这两年整体的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偏低,并且在证券市场复苏升温的2006年证券公司整体的生产效率水平不升反降。本文进一步指出,用证券公司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所代表的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主要来源技术进步;但由于生产效率的降低,阻碍了全要素生产力进一步的增长。同时,本文给出了提高生产效率的具体建议,希望能为中国证券公司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解决证券公司"靠天吃饭"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加  
本文在客观描述中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证券公司进行制度创新的必然性 ,最后从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和组织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创新的建议与设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泽勇  
本文利用广义超越对数函数考察了2006年~2011年国内证券公司业务多元化经营的范围经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劳动投入和实物资本投入对证券公司的经营成本影响较大,经纪业务产出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和递减的两重性,国内证券公司业务经营存在范围经济,且大型证券公司的范围经济效应比中小型证券公司高,国有证券公司的范围经济效应大于非国有证券公司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剑  谢伟  
笔者综合运用"阈值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对2007—2016年中国59家证券公司多元化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的"阈值边界效应"关系进行考察。研究表明:中国证券公司的多元化水平与盈利能力之间在资产规模全域范围内并不存在单纯的"线性关系",而是具有显著的"异质性阈值效应"关系,这种"阈值效应"关系能够随着每家证券公司不同资产规模的变动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轨迹。根据阈值和动态STD的测算结果,中国证券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具体可呈现出四种不同状态。从中国证券公司多元化战略与抗风险能力之间的关系看,两者间具有显著的"阈值单重门限边界效应"关系,即当资产规模达到唯一的门限边界值时,多元化战略对抗风险能力的影响将发生结构性突变。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当前中小型券商实施多元化战略一方面可以提升其盈利能力,但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其抗风险能力;大中型券商实行相对专业化经营,可以同时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根福  丁国荣  
通过实证分析中国证券公司内部治理对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表明:中国证券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国有控股性质有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率;中国证券公司的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经营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离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率;监事会规模、监事会独立性与公司经营效率负相关,但均在统计上不显著;中国证券公司管理层规模、管理层报酬与公司经营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清和  朱诗怡  
中国证券公司主要收入来自经纪业务,经纪业务经营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经营绩效。文章基于DEA模型对我国15家上市证券公司经纪业务2011-2015年投入产出数据测度其经营效率,结果表明15家证券公司整体生产效率较高,但单个证券公司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差异,大多数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文章还利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分解,动态地剖析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经营效率,发现技术变化因素的弱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大阻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德权  鲁志军  
综观现有文献,鲜有对证券公司市场风险单独研究者。为此,在考量中国证券公司风险特征基础上,构建中国证券公司市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方法改进Logistic概率判别模型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模型,以61家证券公司的年报数据为样本,对该模型预警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风险预警准确率达80%;安全预警准确率达90%;总体准确率达88.57%。预警误差在预测判别方法可接受范围之内,因此,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比较有效地预测证券公司所面临的市场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