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2)
2023(11066)
2022(8874)
2021(8216)
2020(6568)
2019(14856)
2018(14441)
2017(27601)
2016(14649)
2015(16572)
2014(16381)
2013(16145)
2012(15584)
2011(14632)
2010(14870)
2009(14088)
2008(13650)
2007(12492)
2006(11591)
2005(10905)
作者
(41185)
(34426)
(34263)
(32995)
(22351)
(16208)
(15478)
(13254)
(13195)
(12446)
(12098)
(11284)
(11283)
(11264)
(11036)
(10617)
(10187)
(10003)
(9844)
(9398)
(8927)
(8284)
(8212)
(7996)
(7925)
(7900)
(7342)
(7206)
(6865)
(6748)
学科
(85502)
经济(85435)
管理(40262)
(35826)
方法(27176)
(27105)
企业(27105)
中国(25628)
数学(24123)
数学方法(23928)
地方(19869)
(19524)
业经(16512)
(16136)
贸易(16126)
(15717)
(15405)
(14385)
(14258)
地方经济(13584)
农业(12875)
(12362)
银行(12362)
(12118)
金融(12117)
(12067)
(11972)
环境(11927)
(10625)
(10271)
机构
大学(223545)
学院(223347)
(113057)
经济(111191)
研究(85281)
管理(80000)
理学(67052)
中国(66411)
理学院(66283)
管理学(65492)
管理学院(65034)
(51028)
(47275)
科学(44616)
(42188)
财经(39858)
经济学(37720)
研究所(37687)
中心(36597)
(36273)
经济学院(33648)
(33586)
(31308)
师范(31176)
北京(31111)
(30031)
财经大学(29203)
(28205)
(26334)
科学院(25243)
基金
项目(134119)
科学(107733)
研究(105016)
基金(99530)
(84642)
国家(83939)
科学基金(71868)
社会(71600)
社会科(68028)
社会科学(68013)
基金项目(49975)
(48424)
教育(47657)
资助(41573)
(41306)
编号(41193)
自然(40779)
自然科(39814)
自然科学(39804)
自然科学基金(39133)
成果(35457)
(31871)
(31411)
国家社会(31096)
重点(30318)
课题(29914)
中国(28791)
教育部(28337)
(27578)
人文(27332)
期刊
(136870)
经济(136870)
研究(81625)
中国(45414)
(37349)
管理(32419)
科学(28102)
(27211)
学报(26901)
(25689)
金融(25689)
教育(24783)
经济研究(23864)
财经(22394)
大学(21938)
学学(20354)
(19661)
技术(18911)
业经(18770)
农业(18609)
问题(17884)
(17203)
国际(15656)
世界(15236)
技术经济(12882)
统计(11189)
经济问题(10995)
现代(10480)
(10081)
论坛(10081)
共检索到362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奇成  祝雪峰  
自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一直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实证分析表明 ,在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转型时期 ,仍然存在着过度的劳动力供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就业压力 ,是经济转型时期的政策目标之一。降低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扩大劳动力的有效需求 ,是制定就业政策的出发点。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骏  
一、中国经济走势预测(一)中国经济增长走势呈"V+U"形首先,谈谈我对中国经济走势的看法。年初的时候我曾经提出过,中国经济走势很可能是沿着一个W形轨迹复苏。理论上是这样的,因为一般来讲,政府会在危机当中用很大的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郑京平  
一、"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简要回顾"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下,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稳步发展,5年平均增长速度较"十二五"时期虽有所放缓,但预计仍可达到6.5%左右,为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1)的2倍以上。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50.8%提高到2019年的53.9%,预计2020年可达55%左右,单位GDP能耗五年下降17%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稻葵  石锦建  金星晔  
本文主要分析"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前景。根据国际比较和历史经验,我们分析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三大条件:稳定而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对发达经济体开放,进而中国在未来10-15年仍将具备7%或以上中高速增长的潜力。释放潜力需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大国经济发展优势,中国经济的地区收敛效应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带来年均1%的GDP增长潜力。第二,通过改革充分发掘我们定义的有效劳动供给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有效劳动供给的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带来年均0.3%-0.7%的GDP增长潜力。第三,合理应对TPP等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的挑战。从"十三五"前期经济增长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乃武  周帅  郑超愚  
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主要可以归结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通货膨胀预期作用的发挥以及合理的结构调整。中国在世界经济出现危机后迅速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强调树立信心、稳定预期,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国际和国内条件,可以预测中国经济的复苏将会经历三个阶段和三个转折点。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迅雷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国内对未来经济走势争议较多的,集中在究竟是V型、U型或L型,或者再下台阶,即从目前的中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5%-6%)的判断上。放眼全球,过去十年主要经济体的名义GDP都出现过负增长,增速放缓也就不足为奇了。现阶段应考虑或担忧的是,中国经济会不会也出现负增长?在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的模式下,中国社会总债务水平不断攀升,高杠杆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此情形下,要么力推改革以提高经济潜在增速,要么放弃GDP增长目标。如果能够换来改革的成功和企业全球竞争力的上升,经济负增长未必是坏事。放低经济增长目标,或许会退一步海阔天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迟福林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政府改革·迟福林·从70年代末,我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逐步实行了以市场化为取向的一系列改革探索,90年代初又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作用。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新萍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就业问题是这一时期面临的首要难题。在创造就业机会难度不断增加、部分行业与地区就业矛盾突出、整体性劳动力素质低下与“入世”对就业问题的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治理中国的就业难题必须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从现在着手,从全局与长远着眼。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强化政府在就业问题上的责任与意识,正确选择与实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发展的战略,加快传统劳动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进全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实施有效的劳动力供给管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雷德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深入阐述"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绿色化的国内外背景,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绿色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德雨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文章分析"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绿色化的国内外背景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绿色化对策:应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建设绿色化社会价值观,倡导消费方式绿色化;实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绿色城镇建设;采取市场化手段推动经济发展绿色化;建立科学的绿色经济考核、评价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付敏杰  
2012年的中国经济将面临深度再平衡和多重周期叠加共振问题。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背景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等因素是威胁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增长动力的缺失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因素,而执行严格的紧缩政策,促进财政、国际收支和生产消费的平衡是全球重新步入稳定增长轨道的重要保证。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来自内部,只有实现沿着现代服务业发展、绿色更新周期下的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和消费升级等重大发展取向进行有效的结构性改革,消除影响居民消费、产业层次提升的体制、政策壁垒,建立起市场创新机制,才能实现内生的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武汉  项文彪  
一、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1992年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上,当时的会员国一致决定,东盟将从1993年1月1日起到2008年的15年内,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首都里巴加湾举行的第五次东盟与中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前景与对策张锐(湖北省勋阳地委党校442000)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自80年代初至今已运行了十余年,其间区域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1],因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提到了前台。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作了一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蓉  
反托拉斯政策是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之外,国家用以调节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竞争自由与效率的公共政策。制定符合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特征的反托拉斯政策,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分析中国转型时期的市场垄断特征,并根据国际反托拉斯政策的发展经验,从而提出我国制定反托拉斯政策应遵守的若干基本原则和重点目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光  
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 ,正在对人类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管理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论述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并提出了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