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8)
2023(6563)
2022(5376)
2021(4959)
2020(4047)
2019(9182)
2018(8926)
2017(16719)
2016(8663)
2015(10147)
2014(9988)
2013(10356)
2012(10203)
2011(9856)
2010(9871)
2009(9522)
2008(9197)
2007(8313)
2006(7808)
2005(7417)
作者
(26559)
(22359)
(22157)
(21390)
(14526)
(10521)
(9913)
(8647)
(8593)
(8122)
(7798)
(7429)
(7393)
(7231)
(7215)
(6901)
(6575)
(6485)
(6335)
(5969)
(5673)
(5325)
(5303)
(5236)
(5140)
(5067)
(4736)
(4424)
(4367)
(4347)
学科
(68120)
经济(68073)
管理(22947)
方法(21663)
数学(19350)
数学方法(19294)
(18475)
中国(17592)
地方(15651)
(13784)
企业(13784)
地方经济(12119)
(11445)
贸易(11437)
(11406)
(11124)
(10907)
业经(10790)
(9221)
(8850)
金融(8849)
(8832)
环境(8813)
(8160)
银行(8157)
(8019)
(7999)
关系(7863)
(7592)
(7429)
机构
大学(150476)
学院(145925)
(82289)
经济(81217)
研究(60086)
管理(49972)
中国(46712)
理学(41780)
理学院(41254)
管理学(40888)
管理学院(40591)
(34834)
(32090)
科学(30982)
(30295)
经济学(29085)
财经(27999)
研究所(27257)
经济学院(25914)
(25580)
中心(24443)
北京(21423)
财经大学(20669)
(20583)
(20504)
(19778)
师范(19687)
科学院(18861)
社会(17991)
(17976)
基金
项目(86140)
科学(69091)
基金(66161)
研究(65217)
(57162)
国家(56764)
科学基金(47752)
社会(47124)
社会科(44920)
社会科学(44910)
基金项目(33191)
教育(28540)
(28501)
资助(28023)
自然(26254)
自然科(25640)
自然科学(25633)
自然科学基金(25218)
(25020)
编号(22952)
国家社会(21818)
中国(21600)
(21532)
(20378)
成果(20138)
重点(19805)
教育部(19152)
(18686)
经济(18537)
人文(17949)
期刊
(98295)
经济(98295)
研究(56040)
中国(28196)
(25648)
管理(20893)
科学(20089)
学报(19899)
经济研究(17755)
财经(17072)
(16840)
大学(15825)
(15210)
金融(15210)
(15068)
学学(14821)
问题(13485)
(13171)
世界(12346)
国际(12033)
技术(11646)
农业(11529)
教育(11465)
业经(10900)
技术经济(9699)
经济问题(8227)
统计(8222)
改革(6955)
(6955)
经济管理(6829)
共检索到238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乐一  
本文研究对象是新中国历次繁荣与萧条的运行过程 ,具体内容是繁荣的形成 ,繁荣走向萧条 ,以及萧条如何走向繁荣。文章认为 ,历次繁荣与萧条循环往复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投资波动 ,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 ,形成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出现 ;进而提出繁荣走向萧条的双重约束论。文章最后提出了萧条走向繁荣的若干政策主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阎衍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在各类数据超预期回落中步入新常态的艰难期。从短期来看,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外贸回升、房地产投资触底以及消费小幅回暖的作用下于第3季度触底,第4季度小幅回升。但从周期角度来看,2015年不是本轮"不对称的W型"周期调整的第二个底部,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的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以及政治经济周期决定了2016年中期才能出现坚实的触底反弹。针对2015年中国经济"新常态"呈现的10大新特征和4大风险,本报告认为,鉴于新常态步入到攻坚期,很多宏观指标发生变异,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无论从基本哲学、理论基础、框架体系、总体定位以及工具选择都需要全面重新梳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才杰  
信用快速扩张和乐观情绪交织导致经济繁荣,贸易顺差快速增长,本币升值。本国为了减轻本币升值的压力,采用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信用支撑的繁荣必然导致资源错配,坏账大量积累,迫使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停止,生产和消费不能继续,大萧条降临。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控制信用规模,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昌黎  
日本经济从1991年第二季度起开始滑坡,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因这次经济危机发生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被称之为“泡沫经济崩溃萧条”,或称之为“平成萧条”。这是战后日本发生的第11次经济危机,也是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后的第一次危机。具体表现为:企业活动停滞;个人消费不振,住宅投资减少;泡沫经济崩溃;金融危机严重。本文从日本经济的内部因素和综合因素方面探讨造成这次经济萧条的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帆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成为影响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事件,理解此次危机的形成机理对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指出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对于理解此次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提供了一个视角,并从真实需求不足与经济衰退的本质、寻求经济增长的"正确"方法、警惕"自我正名"的市场恐慌、增强凯恩斯契约的有效性、反思市场自由主义和经济全球化五个方面探讨了此书对理解此次危机的诸多启示,进而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经济体应从克鲁格曼的警示中获取思想养分,以期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并探求未来的经济复苏和繁荣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199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与80年前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风险运行期:支持经济增长的三大长期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经济波动必不可免,货币信用扩张及“高增长病”,等等,因此,控制及化解风险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留彦  隋福民  
本文重新解释了1930年代早期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币制改革的影响。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根据商品本位下的自由银行模式来理解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认为自由银行制度保证了中国充裕的货币供给,由此避免了国际经济衰退向国内蔓延。本文认为,这一解释在美国白银收购政策之前是成立的,然而白银收购政策导致了中国白银流出以及汇率升值,引起了中国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并最终迫使中国放弃了银本位。这一时期的中国货币史为大萧条原因的研究提供了"自然试验场",它进一步验证了货币因素在导致大萧条加深和蔓延过程中的作用,这为当前货币当局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提供了经验教训,也提示我们本币快速升值导致的潜在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根福  
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与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和贡献密不可分。但也应看到,近年来,西方经济理论的功能和公信力在不断下降,而中国经济理论的功能和公信力待进一步提高。比如,西方经济理论对美国次贷危机,对一些国家经济长期滞胀,对中国四十年经济增长奇迹等,都没有做出令公众信服的预测和解释。同样,中国经济理论至今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逻辑,对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研究大多也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次上,对中国目前和未来经济发展提出的许多挑战还没有给出让公众信服的解释和解决方案。再如,中西方经
关键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根福  
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与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和贡献密不可分。但也应看到,近年来,西方经济理论的功能和公信力在不断下降,而中国经济理论的功能和公信力待进一步提高。比如,西方经济理论对美国次贷危机,对一些国家经济长期滞胀,对中国四十年经济增长奇迹等,都没有做出令公众信服的预测和解释。同样,中国经济理论至今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逻辑,对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研究大多也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次上,对中国目前和未来经济发展提出的许多挑战还没有给出让公众信服的解释和解决方案。再如,中西方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小川  
本文对新古典经济学在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清算和理论与历史的反思,探讨了新古典经济学"铸成如此大错"的理论和历史渊源。文章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完美理性和完善市场假定在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中的误导作用,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指出经济学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按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来理解、分析和描述世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卓元  
最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博士的学术专著《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论中国经济之发展》。专著特点鲜明、论述生动、可读性强。一、专著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中国的经济繁荣是由于选择了市场经济。李义平认为,在当代中国,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丽智  
针对中国经济和经济思想在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历练与演变,将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和经济思想的发展与转变同时置于中国语境和世界语境之中,充分考虑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同时关照此时期世界宏观经济思潮转向的普适性以及中国经济的特异性,以期为世界范围内解释经济大萧条问题提供有益的补充,为中国以一个更加开放的视野面对世界竞争和全球危机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金明善  车维汉  
自1986年末至1991年4月止,日本经济持续出现约53个月的景气局面。这一大型景气的出现,既有经济周期循环生产扩张的动因,又有“泡沫经济”因素在作祟。果然,1991年三四月间,日本经济从顶峰跌落下来,开始步入“平成萧条”,至今其前景仍不明朗。 本文拟就“平成萧条”的特点、产生原因及日本经济的走向等几个问题,略陈拙见。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许维鸿  
该文试图通过比较萧条经济学所强调的概念与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概念,探讨目前欧美政府采取经济政策隐藏的趋势和风险。文章指出,政府通过非常规手段,控制经济危机的破坏范围,是萧条经济学带给世界的积极主张;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高杠杆操作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需要联手采取新的、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但目前欧美政府对积淀已久的金融系统化风险似乎还认识不够。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庄美男  姚春和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于“萧条”的定义,对照中、日两国的实际经济状况,我们可以认定目前中国和日本均处于“萧条经济”之中,但却分属两种不同类型。对两种萧条经济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原因等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货币政策时于二者的作用均不明显,但原因却有不同。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是两国共同的主要政策方向。同时,由于体制性因素是二者萧条的根本原因,故而作者主张进行结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