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4)
- 2023(11862)
- 2022(9455)
- 2021(8596)
- 2020(6866)
- 2019(15348)
- 2018(15171)
- 2017(28174)
- 2016(15027)
- 2015(17115)
- 2014(17011)
- 2013(16569)
- 2012(15520)
- 2011(14476)
- 2010(14594)
- 2009(13987)
- 2008(13844)
- 2007(12699)
- 2006(11703)
- 2005(11099)
- 学科
- 济(90580)
- 经济(90503)
- 管理(45953)
- 业(42144)
- 企(34704)
- 企业(34704)
- 方法(29232)
- 中国(26452)
- 数学(24344)
- 数学方法(24195)
- 地方(20654)
- 业经(19443)
- 农(19374)
- 学(16355)
- 财(15072)
- 制(14983)
- 贸(14654)
- 贸易(14641)
- 技术(14524)
- 易(14194)
- 地方经济(13568)
- 融(13457)
- 金融(13456)
- 银(13311)
- 银行(13301)
- 理论(13007)
- 农业(12952)
- 行(12948)
- 发(12387)
- 环境(11891)
- 机构
- 大学(235582)
- 学院(232170)
- 济(115701)
- 经济(113873)
- 研究(86733)
- 管理(84075)
- 理学(70992)
- 理学院(70179)
- 管理学(69291)
- 管理学院(68828)
- 中国(67192)
- 财(51426)
- 京(50001)
- 科学(46507)
- 所(42740)
- 财经(40735)
- 经济学(39172)
- 研究所(38334)
- 经(37044)
- 中心(36681)
- 经济学院(34952)
- 江(34236)
- 北京(32489)
- 范(31984)
- 师范(31809)
- 院(30382)
- 财经大学(30026)
- 农(29735)
- 州(27465)
- 科学院(26001)
- 基金
- 项目(142023)
- 科学(114604)
- 研究(109290)
- 基金(106025)
- 家(90975)
- 国家(90251)
- 科学基金(77686)
- 社会(75844)
- 社会科(72078)
- 社会科学(72060)
- 基金项目(54143)
- 省(52029)
- 教育(49091)
- 自然(44053)
- 划(43774)
- 自然科(43087)
- 自然科学(43078)
- 自然科学基金(42365)
- 资助(42235)
- 编号(41402)
- 成果(35210)
- 国家社会(33678)
- 部(33171)
- 发(32938)
- 重点(32528)
- 创(31429)
- 课题(29998)
- 中国(29925)
- 创新(29800)
- 教育部(29550)
- 期刊
- 济(137998)
- 经济(137998)
- 研究(82960)
- 中国(48481)
- 财(38812)
- 管理(36000)
- 科学(31340)
- 学报(30761)
- 农(28797)
- 教育(26141)
- 大学(24725)
- 融(23987)
- 金融(23987)
- 经济研究(23972)
- 财经(23423)
- 学学(22883)
- 技术(20731)
- 经(20619)
- 农业(19389)
- 业经(18579)
- 问题(18563)
- 贸(16333)
- 世界(15179)
- 国际(14686)
- 技术经济(14332)
- 经济问题(11329)
- 业(11252)
- 现代(11106)
- 统计(11030)
- 坛(10559)
共检索到371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毅武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的新概括,是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是新时期以市场经济为运行平台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阐释。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与理论创新,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和理论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经济体制再改革的理论前提与思想指南。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经济现代化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殷德生
纵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变迁, 理论创新才是中国经济学的灵魂, 实现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必须解决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国际化和规范化问题。本文认为, 中国经济学研究应从本土问题着手, 而其走向国际化的突破口在于将中国制度分析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 重构发展经济学。同时中国经济学要求建立一个良性的理论创新、接受、修正、摒弃的规范化机制
关键词:
经济学 本土化 国际化 规范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金碚
既有"微观-宏观"范式下经济学理论难以充分解释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原因在于中国这一庞大经济体具有显著的域观特征。经济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域观现象,中国经济现代化十分突出地发挥了域观效应的积极作用。进入新时代,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更要以域观经济的思维,探索和创造各地区继续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可行道路。
关键词:
域观 范式 经济现代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飞 李谭君
近代以来,实现"国富民强"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经历了一番艰难的探索过程。直到1979年,中国的经济建设才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种以"高出口、高投资、高积累、低工资"为特征的生产驱动型现代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无穷的隐患,必须适时做出调整。西方的实践证明:随着丰裕时代的到来,消费驱动型现代化是一种更为持久的新型经济现代化战略。要想顺利的推动消费驱动型现代化建设,消费者现代化、消费工具现代化和消费制度现代化是三位一体的,三者缺一不可。而且,就发展速度来说,消费制度的现代化建设尤为滞后。因而,大力推进消费制度的现代化建设已刻不容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伟杰
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经济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规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最新概括,科学厘定了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三位一体"的经济制度体系。国内学界围绕这一新概括的生成依据、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完善进路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学术成果。为把相关研究推向深入,需进一步厘清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的理论基础、内容逻辑、重大优势,深度阐发基本经济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学理基础和作用机制,注重多种研究方法和多学科视角的协同运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冯瑞云
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理论的科学总结与概括冯瑞云日本战败后,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然而,大体用了10年时间,日本经济便实现了恢复,并继之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遭受严重战争破坏的日本经济何以能如此之快地恢复和发展呢?读了张健所著《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调整与起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荣兆梓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理研究长期滞后于实践逻辑发展,这妨碍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的正确理解。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功能定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三项内容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特征这三个基础理论问题入手,对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的学理逻辑展开研究。本文认为:(1)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经济无可替代的劳动组织方式,作为社会劳动组织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安排;(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位一体的概括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且相互嵌入、互为映射、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3)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历史性质的完整表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贡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检贵
如何给宏观经济新形势进行定位,学者们各执一说,莫衷一是。用“买方市场”、“过剩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来概括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我们迫切需要一个能概括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的概念。笔者认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在于,劳动与资本的双重过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喻华伟
中国改革模式的理论概括——《中国的“受控核聚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之机理分析》介评喻华伟如果从1978年算起,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近20年。中国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和控制下,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左大培
中国的经济需要现代化,中国的经济学也需要现代化。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同仁正在意识到这一点。由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编、张曙光任执行主编的《中国经济学1994》(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一书,就是为促进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所作的一个探索。 《中国经济学1994》是一本文集,共收入12篇文章。这些文章是从《经济研究》、《改革》等海内外一流中文经济学理论刊物1994年发表的文章中选编出来的,其中选自《经济研究》发表的文章有7篇。既然是选编,编者当然有其选录的标准,这些标准已由其执行主编张曙光在为全书所写前言中作了详细的论述。但是作为圈外人的读者们所最关心的,当然不是该书的编者们以什么作选录标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戴园晨
宏观调控操作艺术的高度理论概括──评项怀诚主编的《中国: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一书戴园晨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单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全面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就强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祖瑞
经济学的数学化提高了经济学的科学性,而“倡导科学”则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那么,通过数学化达到科学化就可能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关于经济学数学化的讨论有着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抵制逻辑实证的思维方式而拒绝数学化是落后于时代的;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由批判现代化的弊端,到批判“科学主义”,进而反对数学化,则超越了现实的时代。这两种观念都错在没能找准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时空定位。
关键词:
现代化 科学化 数学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下面就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经济学问题谈一点认识。第一个问题,不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觉。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现代化概念近代以来进入中国的时候,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经济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景宇
产业现代化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对正处于转轨期的中国而言,意味着不但要尽快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必须要不断创新,抢占产业分工的上游。从全球视角出发,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总趋势,这使得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在深入研究全球化时代产业结构调整特点的基础上,对制定中国转轨进程中的产业现代化战略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金融国际化 产业现代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浩斌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来源于"刺激-回应"的历史实践。具体而言,基于中国传统的价值理性的自觉乡土想象与基于西方工具理性的自为物化幻影之间的矛盾关联和价值张力,构成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正是这一基本问题决定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多重模式化特征。
关键词:
中国经济现代化 基本问题 模式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