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2)
2023(13746)
2022(11627)
2021(10843)
2020(8889)
2019(20732)
2018(20750)
2017(39014)
2016(20973)
2015(23797)
2014(23763)
2013(23454)
2012(22119)
2011(20742)
2010(21200)
2009(19837)
2008(19465)
2007(17437)
2006(16311)
2005(15319)
作者
(62666)
(51950)
(51897)
(49683)
(33576)
(24946)
(23509)
(20172)
(20074)
(18739)
(18222)
(17558)
(17180)
(17133)
(16764)
(16262)
(15575)
(15055)
(15033)
(14590)
(13531)
(12946)
(12855)
(12290)
(11808)
(11802)
(11647)
(11270)
(10661)
(10287)
学科
(111365)
经济(111259)
管理(53080)
(48827)
方法(39941)
(38627)
企业(38627)
数学(35237)
数学方法(34657)
中国(32647)
地方(26950)
(25243)
业经(22556)
(21274)
(20322)
(19321)
贸易(19303)
(19028)
(18680)
(17596)
金融(17594)
(17380)
银行(17349)
(16967)
农业(16625)
地方经济(16341)
理论(15517)
(15235)
(14710)
环境(14648)
机构
大学(312031)
学院(309888)
(140645)
经济(138000)
研究(120460)
管理(109691)
中国(92967)
理学(91917)
理学院(90791)
管理学(89053)
管理学院(88482)
科学(70509)
(69228)
(64005)
(62657)
研究所(56373)
中心(51736)
(50918)
财经(49057)
(48192)
北京(45685)
经济学(44971)
(44512)
(43499)
师范(43050)
(42768)
业大(41492)
经济学院(39920)
农业(39488)
(38254)
基金
项目(192049)
科学(150801)
研究(141095)
基金(138822)
(122102)
国家(121123)
科学基金(101825)
社会(91025)
社会科(86420)
社会科学(86397)
(73214)
基金项目(70452)
教育(65414)
自然(63191)
(62644)
自然科(61730)
自然科学(61713)
自然科学基金(60608)
资助(59414)
编号(55054)
成果(47032)
(46917)
重点(44577)
(43335)
课题(41122)
(39259)
国家社会(38716)
发展(38013)
(37417)
教育部(37243)
期刊
(170074)
经济(170074)
研究(107395)
中国(72508)
学报(48324)
(47888)
(47317)
管理(45967)
科学(45662)
教育(40311)
大学(37283)
学学(34628)
(33997)
金融(33997)
农业(32570)
技术(29241)
经济研究(29050)
财经(26728)
业经(24835)
(23355)
问题(21865)
(19209)
世界(18257)
(18227)
国际(17834)
统计(17208)
技术经济(17189)
(14831)
图书(14039)
经济问题(13643)
共检索到506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爱民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的模式包括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模式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中国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稳定("稳定红利"),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人口红利"),以及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开放红利")。政府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选择改革路径、制定经济体制目标模式、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保障以稳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比较成功的主导作用。本文要探讨和分析的正是中国模式的这两个方面以及相对应的政府的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奇  
中国经济当前表现出以下特点 :关于开放型发展战略 ,根据开放经济条件的变化 ,应作出相应调整 :以平衡型战略取代出口导向型战略、引资战略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进行变动 ;关于改革战略 ,已有的改革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经济的运行基础 ,从而新的经济流转方式需要建立 ;融资制度必须尽快转换、“收入 -消费 -产出”再生产各环节之间新的动态平衡机制必须尽快建立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的目标正在转换分解 ,以求分别解决 :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得以分割处理 ;关于结构调整 ,中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结构转换的双重压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艳琳  娄飞鹏  
国际著名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罗斯基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本文简要地对罗斯基所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即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改革、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劳动力就业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的质量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从而比较全面地展现罗斯基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见解,以昭示其研究贡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宝银  
韩国在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全国性经济改革计划,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韩国的经济改革是该国发展模式转型的标志。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是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阶段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如果社会形态从工业社会迈入知识经济社会,那么它的发展模式必须进行根本的转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永锡  
中国在在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奋斗。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基础,是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大陆经济努力的方向。上述社会经济发展纪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客观上要求大陆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而欲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科学的辩证的观点指导世纪之交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改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耀东  
由经济管理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一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继《刘国光经济文选(1991—1992)》之后的又一部新著。在这部新著中,辑录了他在1993年、1994年两年间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贡献,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近几年指导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的理论逻辑和政策变迁轨迹。全书30万字,由50篇文章构成,包括35篇研究论文和讲演报告,15篇记者专访,既立足于国内,又涉及与中国经济改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文章在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所应思考的问题,即制度完善问题、公有资本问题、发展民营经济问题、缩小收入差距问题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和谐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立  冯博  
在"三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借用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经验(对应第一阶段),尝试总结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对应第三阶段)的"三小法宝",即"小产权"、"小财政"和"小市场"(或"双轨制")。研究发现,"三小法宝"符合"激励相容"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要求,达到"法德统一"的目的,各司其职,各有奇效,共同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可以更好地解释"中国经济之谜"。"三小法宝"的重要启示是,政策制定和法治建设的核心在于植根于"激励相容"的"不折腾",否则难免"瞎折腾"。借助于"三小法宝"的思路,目前仍在严重困扰社会各界的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和国企改革等难题会比较容易解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柴国关  
本文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国际发展实践的变化 ,以及近年来中国参与国际财经合作的过程 ,回顾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看法的演变 ,介绍了中国入世后国际舆论的最新动态 ,由此得出了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有效协调国际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炳炎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亦称"中国改革模式"。它包括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的原则、改革的模式和它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模式的区别。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炳炎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亦称"中国改革模式"。它包括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的原则、改革的模式和它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模式的区别。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范子英  
自20世纪70年末代以来的4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改革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和回顾,区分了改革的两个阶段,发现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在1994年之后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一个自下而上的微观改革不断引发宏观高度波动的阶段转变为宏观的结构改革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并持续超过十年之久。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视角对这种转变进行了解释,发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走向激励兼容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体制之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依然是结构改革的核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胜玲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经历了十四个年头。回顾我国经济改革前进的历程,我们由衷地感到,我国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本文就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熙保  张进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