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0)
- 2023(9963)
- 2022(8221)
- 2021(7654)
- 2020(6227)
- 2019(14445)
- 2018(14061)
- 2017(27437)
- 2016(14530)
- 2015(16253)
- 2014(16242)
- 2013(16328)
- 2012(15795)
- 2011(14679)
- 2010(15021)
- 2009(14478)
- 2008(14200)
- 2007(12942)
- 2006(12104)
- 2005(11403)
- 学科
- 济(87880)
- 经济(87816)
- 管理(42611)
- 业(39377)
- 企(30398)
- 企业(30398)
- 方法(30233)
- 数学(27168)
- 数学方法(26969)
- 中国(23484)
- 地方(19475)
- 农(18973)
- 财(18808)
- 贸(15975)
- 贸易(15965)
- 易(15558)
- 业经(15150)
- 制(14266)
- 学(14205)
- 地方经济(13559)
- 农业(12716)
- 融(12606)
- 金融(12605)
- 银(12343)
- 银行(12338)
- 策(12025)
- 行(11980)
- 环境(11582)
- 体(10398)
- 务(10231)
- 机构
- 大学(226208)
- 学院(223841)
- 济(116844)
- 经济(114988)
- 研究(84794)
- 管理(82267)
- 理学(69098)
- 理学院(68361)
- 管理学(67598)
- 管理学院(67158)
- 中国(66864)
- 财(54058)
- 京(47259)
- 科学(43558)
- 财经(42157)
- 所(42104)
- 经济学(38938)
- 经(38384)
- 研究所(37436)
- 中心(36265)
- 经济学院(34758)
- 江(33384)
- 北京(31113)
- 财经大学(31043)
- 院(29548)
- 范(29306)
- 师范(29169)
- 农(28332)
- 州(26161)
- 科学院(25007)
- 基金
- 项目(132522)
- 科学(106745)
- 研究(101845)
- 基金(100180)
- 家(85251)
- 国家(84569)
- 科学基金(72676)
- 社会(70305)
- 社会科(66950)
- 社会科学(66934)
- 基金项目(50288)
- 省(46692)
- 教育(45810)
- 资助(42777)
- 自然(42192)
- 自然科(41215)
- 自然科学(41205)
- 自然科学基金(40530)
- 划(40035)
- 编号(38964)
- 成果(33850)
- 部(32262)
- 国家社会(30764)
- 发(30274)
- 重点(29764)
- 中国(28878)
- 教育部(28688)
- 课题(27858)
- 人文(27544)
- 性(27119)
- 期刊
- 济(139027)
- 经济(139027)
- 研究(82343)
- 中国(43499)
- 财(41260)
- 管理(33509)
- 科学(27923)
- 学报(27014)
- 融(26770)
- 金融(26770)
- 农(26477)
- 经济研究(24161)
- 财经(23815)
- 大学(21905)
- 经(20792)
- 教育(20639)
- 学学(20514)
- 技术(18646)
- 问题(18563)
- 贸(18272)
- 农业(17857)
- 业经(17721)
- 国际(17027)
- 世界(15577)
- 技术经济(13747)
- 统计(12032)
- 经济问题(11236)
- 现代(10454)
- 经济管理(10435)
- 策(10234)
共检索到364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岳军
一、转型期投资政策实施面临的问题1从我国现有的情况看,一方面需要实现由“初级资源”投入方式向“资本型”投入方式转换;另一方面,在“资本型”投资方式中,要由物质资本投资和投资数量为特征的投资方式向以智力(知识)资本和投资质量为特征的投资方式转变。因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艳红
本文考察了中国贸易政策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本文利用中国 1982-2002年的年度数据,采用新增长模型分析贸易开放度对FDI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的贸易开放并没有提高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外贸体制仍是保护贸易体制,主要是在体制外开辟了一个新途径,即对“三资企业”的进出口和加工贸易实行优惠政策。
关键词:
外贸政策 FDI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作培
论投资政策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江苏南通市委党校姜作培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结合是通过投资实现的,投资总量、结构和布局状况,对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投资政策的角度,就我国增长方式转变中投资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晓薇
20世纪 90年代末中国经济增长步入低速波动区间 ,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可能会侵吞掉我国过去2 0年发展成果 ,导致长期发展战略损失。由此 ,我国要防止陷入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经常出现的贫困陷阱之中 ,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总量拉动增长转向提高生产素质推动增长。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效应就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贫困陷阱 人力资本 政策选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谦 朱明熙 廖常勇 胡容邦 王一宏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楼远
中国经济增长与投资楼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与此同时投资也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上。这种状况在传统的中国经济体制中不可能出现。它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内在机制产生了某种重要的变化。本文目的在于探索这种变化,并从投资角度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轨迹。一、高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惠珍 崔大沪 欧阳欢子
外资的大幅度增长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本文就外商对华投资的基本态势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多层次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差距,提出在开放中利用外商直接和间接投资,全面推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构想。
关键词:
外商投资 经济增长 开放经济 外资政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不足200美元增加到1 700美元,城市化水平从17.9%上升到43%,国家财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贫困发生率由30.7%迅速下降到2.5%。面对这巨大的经济成就,国内外许多专家试图作出解释,其中有些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有捏造成分,是一种假象,存在巨大的泡沫,在泡沫破灭后会很快出现长期下滑。真是这样吗?凡是到过中国的任何外国人看看从南到北、从东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霞辉
中国经济是否能保持中长期的持续快速增长 ,本文在作者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 ,给出了肯定答案。该模型的基本结论是 ,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进程分为加速和减速增长两个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表现为快速工业化和过去利用效率过低的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城市化。目前的中国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 ,即加速经济增长时期 ,而且这一过程还要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从中长期看 ,中国经济还会保持快速增长。
关键词:
增长理论 中国经济 长期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一、中国经济当前所处的位置:一个新的景气上升期的开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首先,我们对我国这一轮8年的经济增长率波动(1991—1998年)和未来中短期内(比如说8年左右)经济的总体速度格局作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白和金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汪伟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考虑双向代际转移的三期世代交替模型讨论了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中国家庭的储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与经济增长,并对当前的生育政策调整的经济影响进行了模拟与政策评价。本文的研究发现:在当今中国的现实参数下,人口老龄化已经对家庭储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提高向老年一代的代际转移比率不但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反而会使家庭储蓄率、教育投资率以及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后,如果生育率不出现大幅度反弹,将有利于经济增长。数值模拟还显示,当前的生育政策调整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但无法根本扭转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冲击,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和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效率。
关键词: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人口老龄化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子云
研究目标:探究经济增长动因结构及转换趋势。研究方法:基于中国19802014年三次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构造结构指数生产函数,采取指数分析与对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08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缩减是经济增长大幅减速的最主要因素;要素规模增长率下降与产出弹性缩减的双重挤压导致资本和劳动力规模贡献下滑;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双减速是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大幅下降的主导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从以产业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主转向以产业之间要素配置结构的优化为主。研究创新:从三次产业的要素规模和效率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