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8)
2023(8248)
2022(6807)
2021(6246)
2020(5038)
2019(11218)
2018(10818)
2017(20226)
2016(10667)
2015(12233)
2014(12128)
2013(12405)
2012(12077)
2011(11573)
2010(11586)
2009(10972)
2008(10703)
2007(9521)
2006(8908)
2005(8346)
作者
(32286)
(26992)
(26898)
(25767)
(17414)
(12800)
(12138)
(10463)
(10428)
(9673)
(9396)
(8928)
(8909)
(8847)
(8611)
(8391)
(7968)
(7811)
(7716)
(7036)
(7026)
(6514)
(6403)
(6326)
(6246)
(6065)
(5767)
(5348)
(5322)
(5310)
学科
(76215)
经济(76162)
管理(28131)
方法(24259)
(21867)
数学(21718)
数学方法(21596)
中国(20027)
地方(19335)
(16146)
企业(16146)
地方经济(13927)
(13330)
(13067)
业经(12331)
(12172)
贸易(12164)
(11782)
环境(10999)
(10341)
(10318)
(10013)
金融(10011)
(9319)
(8983)
银行(8981)
农业(8912)
(8829)
(8806)
关系(8392)
机构
大学(176935)
学院(172795)
(91479)
经济(90064)
研究(70698)
管理(59603)
中国(54273)
理学(50142)
理学院(49422)
管理学(48814)
管理学院(48455)
(38585)
(38526)
科学(38218)
(35362)
研究所(31858)
经济学(31699)
财经(31017)
中心(29373)
(28289)
经济学院(28270)
北京(25402)
(25282)
(24718)
(24576)
师范(24467)
财经大学(22875)
科学院(22091)
(21567)
师范大学(20308)
基金
项目(106404)
科学(85786)
基金(80818)
研究(80010)
(70177)
国家(69697)
科学基金(59030)
社会(56517)
社会科(53853)
社会科学(53842)
基金项目(41054)
(36781)
教育(35135)
自然(33703)
资助(33469)
自然科(32874)
自然科学(32865)
(32715)
自然科学基金(32289)
编号(29086)
国家社会(25753)
(25609)
(25402)
成果(24787)
重点(24680)
中国(24669)
教育部(22395)
发展(21842)
(21555)
课题(21394)
期刊
(108355)
经济(108355)
研究(64374)
中国(34259)
(28270)
科学(24122)
管理(24079)
学报(23410)
(19676)
经济研究(19218)
大学(18343)
财经(18212)
学学(17136)
(16793)
金融(16793)
(16031)
教育(15360)
问题(14866)
技术(14034)
(13789)
农业(13719)
世界(12898)
国际(12581)
业经(12506)
技术经济(10705)
统计(9572)
资源(9048)
经济问题(8958)
(8039)
现代(8021)
共检索到278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琪生,宋凤兰  
论中国经济地域划分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王琪生宋凤兰根据劳动地域分工的理论,对我国的经济地域划分进行研究,旨在使经济地带和经济区的分界线不发生矛盾,以利于经济发展,弘扬东西部地区,各省、市、区的优势,加强经济区的横向联系和寻求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红玲  刘长庚  
中国经济区纵向同质性划分为东、中、西“三大部,”实施梯度推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东部地区加快对外开放、全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地区差距问题。本文提出将现有经济区改为横向集聚性划分,构建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增长极为龙头和引擎,辐射带动广大中西部经济腹地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新的区域,以“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沈山  
概述了江苏区域经济地域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带的划分,对建国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进行阶段划分:均衡发展战略阶段、非均衡发展战略阶段、区域共同发展战略阶段和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阶段,剖析20世纪90年代以区域分类和轴线发展、21世纪前期以城市圈和产业带为核心的空间组织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杰  
目前,中国经济区划已脱离了经济区划的初衷,东中西部已成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的代名词,已不能因地制宜地指导地区经济发展,有必要重新界定我国经济区划。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庆林  
在外部扰动发生时,中国各省经济运行状态差异较大,但是中央政府对各省实行的是统一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全国统一的调控政策落实到每个省时,各省反应不同,效果各异。本文按照有利于区域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要求,采用外部扰动一致性标准重新划分经济区域,将外部扰动发生后经济运行状态相似、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需求较为一致的省份划归为同一个经济区域。最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被划分为5个经济区域:北方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东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本文最后指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针对各经济区域特定的经济运行状态实施差异化的宏观调控,使各经济区域达到各自的均衡。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高桃璇  陈铭  王国长  
国家通常按地域来划分中国经济区域,即将同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省份划为一类,但常常忽略了同一地区不同省份间经济支柱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例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逐渐分化:辽宁省第二产业占比下降,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呈负增长态势;吉林省工业增加值稳步提升,但产业结构单一;黑龙江省工业化进程深度不够,仍处于低速发展状态.可见,基于地域的粗犷型划分,容易因省情的差异而导致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会导致某些省份发展停滞或者倒退.其次,为了避免单一指标不能很好的刻画各省真实的经济发展状态,本文采用了对五个指标(GDP、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最终消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加权生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来对各省经济进行分区.再者,由于数据的结构特征及数据间的高度相关性使得传统统计方法结果表现较差.基于函数型数据在高度相关数据中的优异表现,本文建议采用函数型数据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的综合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函数型数据聚类分析进行的经济区域的划分,能够打破地域的限制,且能充分考虑各省份的产业结构,即把产业结构相近的省份划分在同一经济区城.最后,基于本文提出的区域划分方法能制定更加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和促进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连忠  张华  
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前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逐渐形成了四大学派,即断代与专题学派、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区域学派、综合学派。由于四个学派形成的时间不同、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各个学派在发展过程中均显现出自身的鲜明特色,像断代与专题学派实力强大,成果丰硕;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紧密结合社会大环境来探究经济演变;区域学派拥有多个研究基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地区经济发展史;综合学派从多个角度、多个因素出发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目前四个学派在国内的学术地位也不同,从当前学术队伍、学术成果、学术影响等方面来综合衡量,断代与专题学派的学术地位居于首位,区域学派次之,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位居第三,综合学派处于第四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建民  丁疆辉  
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迅速发展的态势,得到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分析了相关学者对县域经济研究的方向、方法和侧重点,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县域经济的内涵,提出了县域经济划分的依据,并总结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类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曾繁华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战略转变的阶段划分与目标定位曾繁华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历经上百时间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普遍规律。在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上,选择那种类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由许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跃潮  陈黎震  孙扬  
文章通过22种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采用经过证明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给出非调控情况下中国人均GDP的未来两年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万本太  王玉芬工  
一、差异协调发展观差异协调发展观是把经济地域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经济地域系统,由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及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同,各经济地域间存在着诸种差异,而存在诸种差异的经济地域系统之间又由于劳动地域分工原理的作用,存在着相互紧密的联系,由此构成全国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费洪平  
工业化地域类型是系统反映工业化过程与产业结构空间差异性及分类的地域单元。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已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工业化地区,如何对其研究已成为值得重视的新问题。本文以衡量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特征的主要指标为依据,将全国划分为10个工业化地域类型,研究各自的工业化的条件和特点,剖析存在的问题,阐明工业化模式和途径,为我国工业化空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建军  孙根年  赵多平  
文章利用1985~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及2006~2007年中国30个省区截面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交通客运量与旅游客流量的关系及地域差异。结果发现:(1)从时间序列来看,旅游客流量与交通客运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均衡关系,入境客流量与航空客运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铁路客运量和公路客运量与入境客流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航空客运量和公路客运量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铁路客运量与国内客流量无格兰杰因果关系。(2)从30个省区的截面数据分析,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耀光  王国力  刘锴  杜鹏  刘桂春  许淑婷  
在分析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问题。在分析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时,应用了变差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锡尔(Theil)系数以及三轴图方法,并应用图表反映中国各个海洋产业时空差异特征。在进行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时,根据有关经济区划分的理论依据,并应用了主成分分析和丰裕度指数两种方法,确定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的指标,从而划分出Ⅰ级类型:高丰裕度指数、强实力水平具优势海洋经济类型区;Ⅱ级类型:中丰裕度指数、中实力水平具强势海洋经济类型区、Ⅲ级类型:弱丰裕度指数、低实力水平具潜势海洋经济类型区。在各级海洋经济类型区内,还划分了低一级的海洋经济类型区。论文最后提出第Ⅰ、Ⅱ、Ⅲ级海洋经济类型区具有的主导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晓宇  曾德超  
我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主要有传统区域划分、指标划分和地理划分三种方法。在指标划分研究领域,对三维指标创建的研究比较不足。本文从增长极理论出发,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经济增长需求面的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产出需求弹性进行估计,并分别构建一维和三维指标对我国区域经济进行划分。研究表明:以四大直辖市为代表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或自治区和沿海沿江地区绝大部分省或自治区分别被划分到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为相对极性的区域。未来研究将深入探讨在"三驾马车"中具有相对极性的省份极性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