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86)
- 2023(7708)
- 2022(6475)
- 2021(6343)
- 2020(5209)
- 2019(11999)
- 2018(12101)
- 2017(22206)
- 2016(12208)
- 2015(14217)
- 2014(14035)
- 2013(13679)
- 2012(12935)
- 2011(12013)
- 2010(11716)
- 2009(10869)
- 2008(10548)
- 2007(9294)
- 2006(8237)
- 2005(7475)
- 学科
- 济(49934)
- 经济(49872)
- 管理(29441)
- 业(24838)
- 方法(18738)
- 企(18493)
- 企业(18493)
- 中国(17710)
- 数学(16259)
- 数学方法(16136)
- 农(14519)
- 贸(11543)
- 贸易(11535)
- 学(11458)
- 制(11456)
- 易(11257)
- 财(10741)
- 地方(10395)
- 业经(9832)
- 体(9396)
- 农业(9193)
- 银(8729)
- 银行(8716)
- 行(8475)
- 理论(8472)
- 融(8470)
- 金融(8461)
- 环境(7801)
- 教育(7709)
- 和(7439)
- 机构
- 大学(176110)
- 学院(172366)
- 济(74372)
- 经济(72916)
- 研究(66902)
- 管理(58565)
- 中国(52019)
- 理学(49164)
- 理学院(48445)
- 管理学(47695)
- 管理学院(47347)
- 京(39823)
- 科学(39380)
- 财(34243)
- 所(33771)
- 研究所(30777)
- 中心(29398)
- 农(28567)
- 财经(26978)
- 范(26481)
- 师范(26252)
- 江(25772)
- 北京(25690)
- 经(24597)
- 经济学(24217)
- 院(24028)
- 业大(23283)
- 农业(22467)
- 经济学院(21641)
- 师范大学(21477)
- 基金
- 项目(111665)
- 科学(87652)
- 研究(84962)
- 基金(81229)
- 家(71300)
- 国家(70706)
- 科学基金(58946)
- 社会(54408)
- 社会科(51391)
- 社会科学(51381)
- 基金项目(42301)
- 省(40869)
- 教育(38952)
- 划(35944)
- 自然(35562)
- 自然科(34712)
- 自然科学(34700)
- 自然科学基金(34089)
- 编号(34077)
- 资助(33163)
- 成果(29621)
- 部(26093)
- 重点(25530)
- 发(24878)
- 课题(24868)
- 中国(23802)
- 国家社会(23484)
- 创(22562)
- 教育部(22354)
- 性(21697)
共检索到272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宪昭
建构中国神话母题编码体例是中国神话学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可以作为这项工作的积极尝试。该编目应用母题学、资料学、类型学等研究方法,以公开出版的中国各民族1万余篇神话为母题析出对象,对中国神话母题编码的方法、结构、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以适用于当今中国神话研究,并为中国神话宏观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神话 母题 编码 W编目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游红霞
中国神话学近二十年来的重要收获之一,是神话母题研究方法的引入与中国神话研究方法的建构。陈建宪作为神话母题研究方法的代表学者,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将神话母题作为基本的神话研究单位,并于1994年出版了第一部以神话母题为分析单位的学术专著《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迄今的二十年学术研究,陈建宪的神话学研究一直专注于神话研究方法和洪水神话母题,较为系统、全面地建构了神话母题分析方法,并以洪水神话为个案,作出了原创性强和理论深入的神话学贡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乐
在系谱学的视角下,本文使用话语分析的方法重构了"洪堡的大学观念"这一特定研究母题在德语学术语境中的话语建构过程。作为拥有强大学术生产力的论题,它诞生于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有关"洪堡教育观念"的诠释学研究,形塑于联邦德国的高等教育政策论争之中,并为当代的"洪堡神话"系列研究所质疑和批判。借由对其话语形式和知识秩序流变与特征的细致分析,本文尝试以呈现一部有关洪堡的"神圣观念演化史"的方式,从史学史的维度批判一种具有元史学特征和超历史意义、作为"绝对知识"的"洪堡大学观念",继而使洪堡教育思想在新视角和新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晓萍
当下开展历史经典中的民俗母题研究,与当代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范式的变迁有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民俗学界吸收巴赫金的理论,从民俗学的文本研究转向文化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民俗学界又吸收新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再转向民俗的社会性、物质性和宗教性研究,而所有这些转向都在直面文本,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在这些转向中,历史经典中的民俗母题研究也成为热点。事实上,中国富于历史经典和民俗母题,两者都是国家整体文化的重要财富和民族骄傲,中国民俗学者可以通过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外提供中国经验。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洋 肖德法 战雪茹
以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解读《米德尔马契》人物形象利德盖特与卡苏朋反映出的追寻母题原型,及多萝西娅与利德盖特各自所展现的U型和倒U型叙事结构原型。乔治·艾略特将原型表层移位到《米德尔马契》的同时,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推崇知识的文化观以及《圣经》中坚守信念的基督信条被成功地进行了深层移位,双层移位得以实现。
关键词:
《米德尔马契》 追寻母题 叙事结构 移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卫英 马彦芳
因聚焦模式即叙述眼光、叙述声音、以及叙述者对人物心理介入程度的变化,使史传文本《西门豹治邺》和话本小说《乔势天师禳旱魃,秉承县令召甘霖》在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情节结构发展上,有着极为明显的叙事效应差异。传统叙事模式有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文体有各自的叙述习惯,不能一概而论为"零聚焦叙事模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班建武
身份认同作为青少年文化母题的基本内容,导源于青少年时期内在的特殊矛盾。与80前青少年相比,当代青少年在认同话语、认同方式、认同策略以及认同的基本价值内核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符号消费的特征。这与社会财富的空前增多,公民个人生活自主权的扩大、大众文化与传媒在当代青少年生活中的全面渗透,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
身份认同 青少年文化 符号消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济萍
《镜花缘》系清人李汝珍所著的一部修真求道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之所以要将小说定名为《镜花缘》绝非偶然,因为只有镜花水月的空幻无常和转瞬即逝方能传达出作者对命运的嗟叹和感喟。作者将这种无常之叹拓展至芸芸众生,通过对现实的凡俗人生的否弃来诠释道教“谪仙修道”的母题。
关键词:
《镜花缘》 修真求道 凡俗人生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国辉
西方文学就其内核来看,并非仅仅是西方各种语言的表达技巧,它更是特定时空中人生经验的浓缩。英国教育家阿诺德(Matthew Arnold)曾高度肯定诗,认为它"给我们解释生活,来安慰我们,来支撑我们"。(1)阿诺德处在一个宗教衰落的时代,他心中的诗是宗教的替代品。但是撇开这层历史背景不谈,阿诺德其实概括了西方文学(甚至所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文斌
"放逐"、"乡愁"与"寻根"是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三大文化母题。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同构关系,放逐意味着漂泊,漂泊带来无限乡愁,乡愁寄托于寻根,拓展和丰富了东南亚华文诗歌的表现内涵。东南亚华文诗歌在中国性与本土性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将"放逐"、"乡愁"与"寻根"这三大文化母题的历史性与复杂性呈现出来,彰显了其自身的特质和独立自主性。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俊 韦朝晖
20世纪90年代以降,华裔美国作家打破美国主流社会强加在华裔美国人身上的刻板形象,力图展示真实的自我,同时通过超越文学作品母题的族裔性,表达了对于种族之间和谐共处的诉求,及其实现的可能性。他们的作品,体现出具有包容品格的族际性。其具体表现为:超越族裔性,走向融合性;能够满足多种族群审美期待的人物塑造。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母题 族裔性 超越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鹏
文章主要从叙事策略与结构阅读这两个叙事学角度对沈从文的《渔》和汪曾祺的《复仇》两部作品的复仇主题解构进行对比分析,展现沈从文"回归自然本心式"的复仇解构与汪曾祺"超道德情感式"的复仇解构的异同之处,剖析"隐形矛盾"与"诗意留白"等细节之处两位作家所展现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审美价值倾向。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简要的横纵向比较展现两位作家不同于传统作家以及同时期其他作家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复仇母题 解构叙事 审美意识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崔芃昊
"重述神话"是2005年英国坎农格特出版公司发起的世界范围内的创作出版活动,其中《碧奴》《后羿》及《人间》是3部以中国神话为母题的小说。无论是早期人们在"射日—奔月"神话中表露的原始自然崇拜,还是"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等传奇故事传递的道德训诫,都在当代作家的笔下发生了所指的位移,神话文本的开放特质与自身的美学空间为现代性话语降临提供了多种可能,"权力""性别"以及"身份焦虑"等现代性议题成为作家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剖析文本中的现代性话语建构,观照古典与现代间的对话与共识,才是解读"重述"的关键所在。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甘露
国内对龙母文化的研究发轫于20世纪初,研究成果颇为丰厚,大致形成了探索期(20世纪初)、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争鸣期(21世纪初)三个学术时期。蒋明智对西江流域龙母文化的研究集中在第三个学术时期。他饱读勤作,凭借其细致的历史文献爬梳、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和开阔的学术视野,探寻了西江流域龙母由感生神话向传说、故事演变的历史源流,剖析了龙母文化的深刻内涵,阐释了龙母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将文学、文化、产业与社会和谐发展融为一体,多方位立体地研究龙母文化,揭示了龙母文化资源成功实现现代转换的奥秘所在。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路季红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梳理了中西比较神话学发展的历史,反思了比较神话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新的视角审视和解读了比较神话学研究中应具有的开创性,为中国比较神话学的研究指明了可能的方向。本书无论是在比较神话学的理论建设方面,抑或是在研究方法的开拓方面,都为当下比较神话学的研究起到了导航作用。
关键词:
叶舒宪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 反思 开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