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0)
2023(11647)
2022(9737)
2021(8985)
2020(7447)
2019(17025)
2018(16519)
2017(30813)
2016(16723)
2015(19115)
2014(18841)
2013(18877)
2012(17760)
2011(16485)
2010(16444)
2009(15706)
2008(15604)
2007(14181)
2006(12833)
2005(11790)
作者
(49891)
(41923)
(41809)
(39722)
(26791)
(20090)
(18842)
(16211)
(16125)
(15014)
(14672)
(14128)
(13789)
(13637)
(13468)
(12932)
(12379)
(12225)
(12177)
(11933)
(10758)
(10316)
(10154)
(9801)
(9495)
(9443)
(9338)
(9057)
(8441)
(8419)
学科
(74421)
经济(74235)
管理(51122)
(46189)
(39113)
企业(39113)
方法(31084)
数学(25467)
数学方法(25237)
中国(24340)
(22446)
(21107)
业经(19196)
(18923)
(16360)
(14940)
贸易(14929)
(14604)
农业(14574)
(13115)
(12670)
银行(12637)
理论(12351)
(12205)
(12183)
金融(12178)
(12102)
地方(11842)
环境(10946)
(10928)
机构
大学(258496)
学院(251212)
(109967)
经济(107902)
研究(94622)
管理(90616)
理学(77253)
理学院(76252)
管理学(74990)
管理学院(74513)
中国(72320)
(55960)
科学(55233)
(53942)
(48460)
研究所(43649)
(42450)
财经(41990)
中心(40587)
(38288)
(37860)
北京(35987)
经济学(35786)
业大(34886)
(34643)
师范(34292)
(33615)
农业(33116)
经济学院(31891)
财经大学(31251)
基金
项目(162660)
科学(129397)
基金(122006)
研究(118439)
(107813)
国家(106915)
科学基金(90200)
社会(80538)
社会科(75424)
社会科学(75401)
基金项目(62989)
(58863)
自然(56112)
自然科(54834)
自然科学(54813)
教育(54421)
自然科学基金(53923)
(51836)
资助(49957)
编号(45036)
成果(39476)
(38502)
重点(37537)
国家社会(34679)
(34526)
(34404)
教育部(33400)
(33207)
课题(32610)
中国(31983)
期刊
(127087)
经济(127087)
研究(83280)
中国(56677)
学报(44069)
(42852)
(41414)
科学(40822)
管理(35913)
大学(34143)
学学(31877)
教育(28559)
农业(27914)
(23977)
金融(23977)
财经(23606)
经济研究(20817)
(20457)
技术(18429)
业经(18221)
问题(17018)
(15826)
世界(14762)
(14475)
国际(13956)
(13453)
图书(12161)
技术经济(11663)
现代(10719)
科技(10535)
共检索到396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晨馨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关于中国社会里人际关系就如同石落水中荡起的圈圈涟漪的比喻堪称经典,以个体为中心的同心圆以及庞大的宗亲体系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复杂的关系网络,它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致宁  乔芳琦  
费孝通先生基于田间调研所著的《乡土社会》为我们阐释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状态。费先生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特点的分析是基于社会学"结构—功能"的视角,并结合了人类学"比较法"来进行研究。~([1])对于乡土社会的解读,既要注重费孝通全书的逻辑结构,即以乡土社会为核心、以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为内在和外在形式,又要理解乡土社会的明确概念。费先生对于中国基层社会的研究,既可以作为中国改革发展道路的借鉴,也是对中西方文化相互学习、融合的启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蒋晓雨  
“损蚀”本是一个物理性的概念,费孝通先生为其赋予了社会属性,认为“乡土损蚀”也是一种“社会损蚀”抑或“社会侵蚀”。民国时期,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乡村出现了乡土社会的侵蚀,直接造成乡村中人员的离乡与财富的流失,而返回的却是高利贷和地租的盘剥,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由此带来农工混合经济瓦解、城乡关系相克、双轨政治体系僵化、文化位育功能弱化等问题。基于“侵蚀-重建”的分析框架,费孝通建构了加强土地根基变革、发展新型乡土工业、促进技术知识下乡、组建农民合作组织等反侵蚀方案,并且阐明了这些方案之间的内在涵义与逻辑关联。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思考费孝通先生的“乡土复员论”有重要现实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李莉  
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是一个以乡村文明为主导的国家,那个时候的中国乡村是富足的。80年前,费孝通先生到他家乡的开弦弓村做考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历史上,江村的农民并不是全靠农田来维系生计的,他们有很发达的手工业,他们所生产的生丝和生丝原料,并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用来做外贸商品的。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后,海运畅通,江村的土丝可以一直运到海外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李莉  
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是一个以乡村文明为主导的国家,那个时候的中国乡村是富足的。80年前,费孝通先生到他家乡的开弦弓村做考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历史上,江村的农民并不是全靠农田来维系生计的,他们有很发达的手工业,他们所生产的生丝和生丝原料,并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用来做外贸商品的。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后,海运畅通,江村的土丝可以一直运到海外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李莉  
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是一个以乡村文明为主导的国家,那个时候的中国乡村是富足的。80年前,费孝通先生到他家乡的开弦弓村做考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历史上,江村的农民并不是全靠农田来维系生计的,他们有很发达的手工业,他们所生产的生丝和生丝原料,并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用来做外贸商品的。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后,海运畅通,江村的土丝可以一直运到海外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琼  
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置于深重的危机时,中华民族的精英就开始向世界寻求古老中国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灵丹妙药,在当时涌现出一大批用英文写就的经典著述,幽默风趣的笔调与睿智流畅的语言将中国的道德精神、生活情趣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如林语堂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1935)。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孝通先生应《世纪评论》之约,根据其在西南联大与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占锋  焦明娟  
费孝通是我国社会学的翘楚,他在社会学本土化和重建社会学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的乡村社会面临危机,费孝通以复兴乡土工业为中心,全面系统的探索了乡土重建的道路。当下我国已经启动乡村振兴战略,这要求改善城乡关系、优化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重视乡村文化建设,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发挥乡村精英带头作用。费孝通的思想具有深刻性和前瞻性,在当下梳理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仍旧可以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提供启示和借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武锡申  
社会资本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但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不同的观点很多,促成了这种复杂性。组织的视角尤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框架。有理由相信,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的构成、质量和数量并不必然是最优的。社会资本受到发展过程的影响,并影响发展过程。在社会资本的提高中,存在着重要的公共角色,但谁来担当这种公共角色,以及这种公共角色应当如何担当,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大量的思考。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大鸣  
费孝通一生致力于社会调查。费孝通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开展社会调查与概念分析中度过的,并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中国。通过回顾费孝通先生一生的社会调查经历,以及所创造的关键学术概念,可以探讨社会调查对于认识中国社会在方法论上的重要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小梅  
文章基于我国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别合成了中国式分权(环境分权和财政分权)与文化非正式制度的各项指标,并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式分权、文化非正式制度及其互动机制,对环境污染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污染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环境分权与文化非正式制度因素加剧了环境污染,而财政分权制度则有利于环境质量的优化,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地区间的"策略性"减排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蒋清宏  
2015年11月,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虞和平先生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中期成果,即《资产阶级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三卷本:《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形成》、《资产阶级与中国近代政治运动》和《资产阶级与中国近代经济及社会》,这是虞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也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蒋清宏  
2015年11月,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虞和平先生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中期成果,即《资产阶级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三卷本:《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形成》、《资产阶级与中国近代政治运动》和《资产阶级与中国近代经济及社会》,这是虞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也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党国英  
本文把道德、宗教、礼仪、典籍文化和宗法制度看作非正式制度 ,分析这些制度对社  会稳定的影响。 ( 1 )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因此 ,宗教具有降低不确  定性的作用。 ( 2 )礼仪是人们通过程式化言行交流某种信息 ,以求得生存环境的秩序化、  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的行为类型。礼仪有可能发挥稳定社会的作  用。 ( 3)道德是依靠羞耻感来维持的人们的自律性行为规则。在现代社会 ,道德所能发挥  的稳定社会的作用受到很大限制。 ( 4)在较为封闭的乡村社会中 ,宗法关系支撑着一个稳  定的社会结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饶旭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进入了社会转型加速期,传统农村"乡土社会"迅速转向"新乡土社会"。"乡土社会"具有乡土依赖、聚村而居、家族归属等显著特点。在向"新乡土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农村居民的乡土依赖性降低、乡土意识逐渐式微、家庭规模小型化且发生了功能转向。这一社会转型过程是理解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基础,也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前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