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45)
2023(10445)
2022(8577)
2021(8292)
2020(6809)
2019(15529)
2018(15157)
2017(28356)
2016(15368)
2015(17348)
2014(17091)
2013(16909)
2012(16165)
2011(15157)
2010(15094)
2009(13893)
2008(14096)
2007(13042)
2006(11694)
2005(10569)
作者
(46908)
(39138)
(39009)
(37278)
(25260)
(18934)
(17590)
(15196)
(15145)
(14214)
(13797)
(13162)
(13011)
(12867)
(12841)
(12224)
(11646)
(11298)
(11265)
(11251)
(9920)
(9833)
(9647)
(9012)
(8973)
(8840)
(8773)
(8487)
(8071)
(7952)
学科
(64767)
经济(64698)
管理(43218)
(39559)
(32138)
企业(32138)
方法(26128)
中国(22310)
数学(22193)
数学方法(21963)
(17235)
(15579)
(15009)
(14516)
贸易(14506)
(14236)
业经(13882)
(13698)
地方(11845)
(11752)
银行(11724)
(11377)
(11355)
金融(11354)
农业(11202)
(10403)
理论(10160)
(9929)
(9527)
技术(9355)
机构
大学(231091)
学院(225620)
(97174)
经济(95344)
研究(89782)
管理(78594)
中国(68309)
理学(66351)
理学院(65451)
管理学(64280)
管理学院(63848)
科学(54314)
(51421)
(46905)
(44479)
研究所(42758)
(42091)
中心(38568)
财经(35121)
(34053)
农业(33492)
北京(33252)
业大(33230)
(32277)
(32213)
(31433)
经济学(31171)
师范(31034)
经济学院(27784)
科学院(27423)
基金
项目(146464)
科学(114885)
基金(108062)
研究(104283)
(97520)
国家(96771)
科学基金(80181)
社会(67348)
社会科(63788)
社会科学(63768)
基金项目(55127)
(53274)
自然(51747)
自然科(50602)
自然科学(50582)
自然科学基金(49765)
教育(48429)
(47644)
资助(45289)
编号(39398)
重点(34404)
(34113)
成果(34104)
(31888)
(29867)
课题(29633)
国家社会(29174)
中国(29149)
教育部(28904)
科研(28175)
期刊
(111234)
经济(111234)
研究(73852)
中国(51685)
学报(42094)
(38871)
科学(37971)
(33778)
管理(32894)
大学(31453)
学学(29241)
教育(28675)
农业(26900)
(22163)
金融(22163)
财经(19612)
经济研究(18790)
技术(18414)
(17119)
(15767)
业经(15452)
(14916)
问题(14798)
世界(14044)
国际(13950)
图书(12285)
(11434)
(10999)
论坛(10999)
技术经济(10711)
共检索到359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文吉  
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形势发生两次巨大变化。东北亚的安全观形势依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普遍的安全观出发 ,中国在政治外交、军事安全、经济合作等三个方面应实行“稳定周边、立足亚太”的亚太安全战略 ,同时 ,中国在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应起到地区稳定的平衡作用 ,成为地区战略的扮演者和地区安全的维护者。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尹艳辉  栾雪飞  
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根源于东北亚战略结构的演变。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导致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压力增大,面临不同意识形态挑战的压力持续上升,与周边国家合作成本增加,国家合作将更加困难。中国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必须以包容性增长为东北亚战略安全合作发展的前提条件;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基础;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维护朝鲜半岛安全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关键;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稳定周边环境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必然选择;积极倡导探索建立新的安全合作机制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最终归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冷战后 ,东北亚区域大国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已逐步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但朝鲜半岛的统一和安全问题等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特别是“9·11”后的日本对外战略的转变及政策体制的调整又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协调 ,积极寻求各国合作 ,增强政治信任 ,共谋化解策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华  
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韩国安全政治中一直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困境问题。韩国认为,周边强国之间的均衡关系是韩国生存与繁荣的保障。从现实情况看,韩国的力量难以同周边大国中的任何一个进行抗衡,归根结底,只有在大国间的力量取得平衡并相互制约的前提下,韩国的活动范围才能得以扩大。所以,推动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维持当前的地区力量均衡,防止因为周边大国实力的强弱变化导致的地区秩序瓦解,对于韩国意义重大。冷战后,韩国所提出的东北亚多边安全战略构想无疑将对维持该地区长期和平发挥关键性作用,韩国也能从中获得可观的和平红利。但由于其内在缺陷,这一构想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化解韩国长期所面临的安全困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红梅  
朝鲜核危机爆发后,一度升级并演变为僵局,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为缓解危机作了大量的调解斡旋工作,促成了北京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表明中国作为上升中的地区大国,正对地区安全与稳定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同时,美国在东北亚的大规模军事存在及其盟国体系仍然是亚太地区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必须妥善处理与美国及其盟国体系为核心的东亚安全机制的关系,立足自身国家利益,寻找各国利益交汇点,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陆建人  
文章在分析中国东北三省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地理、资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三省的各自特点,提出了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即:黑龙江省以俄罗斯为重点,“北开南联”;吉林省以图们江开发为重点,“开边通海”;辽宁省以黄渤海为重点,“外向牵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蕴岭  
东北亚地区对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地缘、经济、政治与安全意义。由于东北亚地区有着复杂的地缘关系,这个地区的合作呈现出多重框架、多种机制、多重因素影响的特点。出于地缘经济、政治的考虑,尤其是东北地区发展的战略考虑,中国对东北亚地区的合作采取了积极参与和务实推进的政策。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和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性思考与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侯典芹  
东北亚处在亚太地区的核心位置,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奥巴马政府提出"再平衡"战略,加大实施战略东移,应对亚太地区力量格局的剧烈变动。美国这次战略东移是全方位的,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展开。美国尤其会通过与韩、日的同盟关系以及在两国的驻军实施战略转移,但同时积极参与东亚、东北亚的经济贸易活动,以实现经济复苏,并进而主导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由于东北亚各国普遍存在历史积怨、领土领海争端,再加上冷战遗留问题仍未消除,以及地区主导权之争、朝核危机、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使该地区一直处于亚稳定状态。因此,美国重返亚太势必给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长春  马晓雪  
大连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需要一批高质量的航运专门人才与航运直接相关的专业人才以及非专业性的其他几类人才。目前,建设航运中心所需人才的量和质都远不能满足需要。建设航运中心,应大力抓好培养人才的基础工作,包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预测;抓好三个基本环节;建立符合航运中心建设需要的人才开发体系;通过抓好人才管理工作,发挥人才作用;发挥现有航运教育资源优势培养人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昊  
东北亚地区既是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地区,也是难点地区。鉴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经济实力,中国应该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关键性推动者的作用。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合作促进经济合作、以深化双边合作促进多边区域合作、以次区域开发合作促进整体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以具体领域的合作促进全面的经济合作等,是当前中国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的最佳政策选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唱新  
尽管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明确提出东北亚战略,但是,由于这一地区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和孕藏着巨大潜力;汇集了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的矛盾与冲突;影响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当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之际,东北亚地区自然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焦点与核心。本文将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和矛盾出发探讨其东北亚政策及其对这一地区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安炯徒,任明  
最近,韩国政府提出了东北亚中心战略,即充分利用韩国连接东北亚地区大陆和海洋的地理优势、经济优势,以韩国为中介、枢扭,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发展及合作。为此,韩国首先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经济结构,确保其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要积极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和建立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促使东北亚地区建立起开放而活跃的市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季崇威  
一、中国在跨世纪的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亚太地区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已经和将要成为世界上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增长最快和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有人预言,21世纪是亚洲太平洋的时代。从本世纪末的世界形势来看,美国经济正在走向衰落,欧洲由于共同体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虽然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但苏联的解体及东欧的原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社会上的动荡,经济上的倒退下降,使整个欧洲经济很不景气。唯有亚太地区,特别是西太平洋沿岸地区(称为东亚地区)处于政治社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肖晞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成  江凌飞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东北亚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纷繁复杂,但有一个因素十分关键,那就是发生在中日间的力量转移。历史和东北亚地缘结构均证明:作为地区主体板块,中国的强大是东北亚地区稳定的核心要素,东北亚力量中心向中国转移有助于促进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形成。但是,随着中日力量转移进入持平期,中日安全关系也将更加敏感、更加复杂,变数加大。中国必须充分把握这一趋势,塑造强国心态,构建新的身份认同,更加主动地推动地区安全与共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