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2)
2023(5111)
2022(4251)
2021(4088)
2020(3258)
2019(7733)
2018(7418)
2017(13917)
2016(7383)
2015(8679)
2014(8370)
2013(8602)
2012(8244)
2011(7951)
2010(7898)
2009(7411)
2008(7446)
2007(6457)
2006(5884)
2005(5462)
作者
(21414)
(18032)
(17808)
(17153)
(11744)
(8569)
(7990)
(7080)
(6930)
(6420)
(6208)
(5968)
(5836)
(5828)
(5684)
(5681)
(5307)
(5217)
(5020)
(4691)
(4629)
(4269)
(4224)
(4160)
(4071)
(3971)
(3879)
(3531)
(3528)
(3484)
学科
(41011)
经济(40971)
管理(18522)
中国(17186)
方法(16351)
(15752)
数学(14572)
数学方法(14500)
(11613)
企业(11613)
(9482)
贸易(9474)
(9282)
(8014)
(7185)
地方(7164)
(6829)
(6810)
环境(6473)
业经(6364)
(6292)
城市(6157)
(5936)
银行(5935)
关系(5818)
(5816)
(5773)
金融(5772)
(5354)
(5097)
机构
大学(122738)
学院(117164)
(60043)
经济(59080)
研究(48130)
管理(41218)
中国(37038)
理学(34790)
理学院(34293)
管理学(33951)
管理学院(33703)
(27589)
科学(25915)
(25653)
(23617)
研究所(21467)
经济学(21128)
财经(21030)
中心(19602)
(19404)
经济学院(18927)
北京(18248)
(17574)
师范(17499)
(16988)
财经大学(15723)
(15527)
科学院(14833)
师范大学(14809)
(14038)
基金
项目(74117)
科学(60416)
基金(58088)
研究(55037)
(50641)
国家(50294)
科学基金(42953)
社会(39508)
社会科(37648)
社会科学(37639)
基金项目(29934)
自然(25236)
自然科(24724)
自然科学(24719)
教育(24561)
自然科学基金(24306)
资助(23902)
(23293)
(21929)
编号(19186)
中国(18868)
(18816)
国家社会(18346)
重点(16981)
成果(16647)
教育部(16625)
(16399)
人文(15142)
社科(14596)
(14592)
期刊
(65519)
经济(65519)
研究(44712)
中国(22186)
(18526)
科学(17115)
学报(16299)
管理(15601)
大学(12946)
财经(12515)
(12376)
学学(11971)
经济研究(11584)
问题(11221)
教育(11066)
(11026)
(10538)
金融(10538)
(10058)
世界(9238)
国际(8811)
农业(8547)
技术(7968)
业经(6892)
城市(6605)
技术经济(6084)
(5921)
现代(5920)
资源(5669)
(5568)
共检索到183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嗣均  
本文从中国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方针与大城市不断增大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出发,对城市发展方针及其形成背景、城市体系整体性的客观性质、大城市超前发展及其内在机理,以及中国特定条件下大城市人口增长的特有推动因素分别作了考察。认为现阶段大城市成长具有必然性,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方针不能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玲  
《社会科学评论》1988年第5期李迎生的文章对“以小城镇为主体的城市化模式”提出了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变革的新时期,有计划、有重点、因地制宜地发展一些作为农村区域中心的小城镇,对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我国广大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善,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但城市体系中大中小城市之间的比例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城市体系也将体现与之相应的结构特征,这种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目前无论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技术发达程度,还是从小城镇的职能和布局来看,绝大多数地区都条件不够,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束漫  
城市中各个级别的公共图书馆构成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省图书馆、市图书馆以及区、街道、社区图书馆承担了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只有分工协作,有效地发挥各个级别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作用,才能较快地实现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乐一  
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的研究进展很快,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至今没有形成一种较为完善和令人信服的理论观点。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在周期性波动中持续增长,取得了种种辉煌成就,也历经了种种坎坷。本文拟对9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作些探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晓  魏羽力  
当前城市规划工作及其学科范畴已大大突破了其传统内涵,并在某些情境下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一种社会规划的特质.这就需要将空间问题置于更为全面的社会生产条件中加以考量,实现城市规划与社会学的双向渗透与多层面耦合。本文主要聚焦于社会学渗透下的城市规划工作梳理其带来的多层面影响:理论层面上为城市规划架构社会学基础,运作层面上为城市规划接入社会学过程,技术层面上则为城市规划引介社会学方法;进而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现阶段中国城市规划的总体审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谢良才  和震  
近年来我国政府的普职比政策保持稳定,但中职教育招生数量却快速下滑,普职比走势向上波动程度惊人,导致中职教育资源大量闲置。如何看待目前的普职比大幅波动,未来的中职教育政策该如何制定,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中职学校和教育政策制定者。研究发现,普职比的年度波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生源总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生源总量的减少而升高。进一步分析可知,我国现阶段实施的职教政策对中职教育招生产生了积极效果,未来的普职比政策应更具区域或阶段灵活性,根本对策则是办出高质量的中职教育,并且满足多方面生源的技能学习需求。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傅钧文  
中日贸易格局原来是典型的垂直性分工,双方关系完全是互补性的,不存在竞争。近年来,中国对日出口中制成品比率上升,两国在纺织品等行业中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但进一步分析表明,两国即使在这些行业也存在明确的互补性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在APEC成员中,中国与日本的贸易互补性最强,贸易竞争性最弱。
[期刊] 改革  [作者] 国家发改委国地所课题组  肖金成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我国已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十大城市群。在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是城市群空间演变的动力源,政府机制是城市群空间演变的推动力,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产生集聚和扩散效应,从而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群的发展演变。在城市群的发展中,核心城市与所在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城市群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要做好十大城市群相应的功能定位,引领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卓  
在世界贫困人数呈上升趋势的国际背景下 ,中国的扶贫成就令世人瞩目。但是 ,由于贫困本身的复杂性和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历史规律性 ,中国现阶段的贫困状况十分复杂 ,表现在四个方面 :1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共存 ;2 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共存 ;3 区域贫困与个体贫困共存 ;4 阶层性贫困开始形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乐一  
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其实就是判断中国经济目前所处周期的阶段。但是 ,在实践中要区分周期的四个阶段或转折点 ,是极其困难的。本文从两个层次考察当前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首先是产出缺口理论、总需求—总供给 (AD—AS)模型、IS—LM模型这几种工具的综合分析 ;其次分析GD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这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这些工具和变量中 ,最有价值的是产出缺口理论和价格指数。通过对这些工具和变量的分析 ,本文的最后结论是 :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明显转机 ,出现了回升的系列迹象 ,正在步入复苏阶段 ,但并未真正稳定走出低谷或萧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丽晓  陈华飞  
武汉市是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被定位为"超大城市",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以及城镇化后期过渡阶段,城市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期。因此,把握这一时期城市土地集约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因素,准确判断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发展的阶段,有利于为武汉集约型城市的发展提供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笑菲  孙钰  崔寅  李向春  
为提高三大城市群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营水平,维护三大城市群的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采用三阶段DEA的方法,剔除环境变量与随机误差的影响,得到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环境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结果表明,环境基础设施的区域发展差异明显,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运营效率最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次之,京津冀城市群最差;城市群内部纯技术效率发展不平衡;制约环境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较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丽晓  陈华飞  
武汉市是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被定位为"超大城市",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以及城镇化后期过渡阶段,城市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期。因此,把握这一时期城市土地集约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因素,准确判断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发展的阶段,有利于为武汉集约型城市的发展提供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