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7)
- 2023(13536)
- 2022(11270)
- 2021(10914)
- 2020(9004)
- 2019(20572)
- 2018(20024)
- 2017(36958)
- 2016(20049)
- 2015(22885)
- 2014(22453)
- 2013(21928)
- 2012(20007)
- 2011(18076)
- 2010(17634)
- 2009(16418)
- 2008(16241)
- 2007(14160)
- 2006(12316)
- 2005(11291)
- 学科
- 济(87879)
- 经济(87793)
- 管理(62458)
- 业(54665)
- 企(46684)
- 企业(46684)
- 方法(39907)
- 数学(33986)
- 数学方法(33596)
- 中国(25177)
- 财(22721)
- 农(20646)
- 学(20247)
- 业经(18544)
- 地方(16216)
- 贸(16070)
- 贸易(16059)
- 理论(16011)
- 制(15816)
- 易(15621)
- 务(14275)
- 财务(14222)
- 财务管理(14186)
- 和(14030)
- 农业(13862)
- 银(13604)
- 银行(13586)
- 企业财务(13468)
- 行(12921)
- 融(12779)
- 机构
- 大学(289809)
- 学院(283920)
- 济(123294)
- 经济(121029)
- 管理(110730)
- 研究(95698)
- 理学(94111)
- 理学院(93033)
- 管理学(91684)
- 管理学院(91083)
- 中国(75349)
- 京(61249)
- 财(57627)
- 科学(55957)
- 所(46207)
- 财经(45885)
- 中心(43660)
- 研究所(42114)
- 经(42024)
- 江(41075)
- 经济学(40059)
- 范(39419)
- 师范(39096)
- 农(38914)
- 北京(38442)
- 业大(36325)
- 经济学院(35864)
- 财经大学(34395)
- 院(34390)
- 州(32513)
- 基金
- 项目(188455)
- 科学(151185)
- 研究(141043)
- 基金(140584)
- 家(121603)
- 国家(120647)
- 科学基金(104668)
- 社会(92765)
- 社会科(88033)
- 社会科学(88012)
- 基金项目(73218)
- 省(69883)
- 教育(66066)
- 自然(65407)
- 自然科(63895)
- 自然科学(63881)
- 自然科学基金(62731)
- 划(60068)
- 资助(56780)
- 编号(55521)
- 成果(45619)
- 部(43773)
- 重点(42990)
- 发(40430)
- 国家社会(39964)
- 创(39448)
- 教育部(38425)
- 课题(38361)
- 创新(37039)
- 人文(36720)
- 期刊
- 济(134272)
- 经济(134272)
- 研究(88135)
- 中国(55284)
- 财(47175)
- 管理(43996)
- 学报(41926)
- 科学(40216)
- 教育(34563)
- 农(33998)
- 大学(33023)
- 学学(30495)
- 技术(26084)
- 财经(25098)
- 融(24507)
- 金融(24507)
- 农业(23360)
- 经(21827)
- 经济研究(21517)
- 业经(18282)
- 问题(17731)
- 贸(15434)
- 业(14857)
- 图书(14741)
- 技术经济(14146)
- 世界(14129)
- 国际(13544)
- 版(13358)
- 资源(12639)
- 统计(12626)
共检索到427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匡一 杨阳
前提检审、历史结构、方法论原则与价值导向是中国现代管理哲学基础的基本层面。从辛亥革命后的历史与实际出发,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析为从单极主体性哲学到多元博弈性哲学的结构性历史变迁,阐释了历史辩证法作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方法论原则,并将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视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价值导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绍影
马克思主义哲学犹如一座灯塔,每当世界出现重大历史事件,每当人类处于转折关头,人们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转向马克思,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研究,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研究中,文化角度的研究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生活样法,虽然马克思主义没有把自己的目光专门聚焦于文化现象,没有构建知识论意义上的文化哲学或者文化理论,但是,它在人类社会历史理论上的革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构建,是当前方兴未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学术界目前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上还存在一定欠缺,表现之一就是对这个课题具有规导意义的一些根基性问题,尚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现实导向、理论资源与思想原则,就是这一课题所包含的三个根基性问题。从现实导向上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相顺应的,能够对权利、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和问题作出有效回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从理论资源上说,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在为我们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能够提供的支持和奠基上,是其他各种类型、范式和传统的政治哲学所根本无法比拟的。从思想原则上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需要发挥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和法治社会语境下的社会生活提供一种理想性的、超越性的、具有终极意义的思想指引的功能,同时也需要发挥为"美好生活"的构造提供思想素材和思想目标的功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荣
随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成为当下现代化发展的时代境遇和研究视域。作为世界历史的“资本”阐释,《资本论》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世界历史的逻辑起点、内在动力、拓展空间和发展界限,并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揭示中发生世界观转变、对社会历史现实进程的总体考察中实现方法论变革以及在对资本逻辑造成人的消极发展的无情批判中提出价值观展望,最终达成了对世界历史之谜的解答。这一解答对于如何在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时代任务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推进世界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作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淑梅
马克思早期法哲学视域下的财产权批判思想经历了由资本主义架构内的批判到超越资本主义视野批判的演变过程。马克思起初为贫民捡拾枯树枝的权利作辩护,指责富人的“先占权”;揭露官僚政治是导致葡萄种植者贫困、财产权遭受损害的原因。马克思继而批判了黑格尔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思想,揭露了国家最高统治结构是私有财产的结构,提出了建立真正民主制的构想。他进而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揭露了市民社会的私有财产权是少数人独占的、自利的权利,提出了否定私有财产、实现社会的普遍财产权的人的解放的路径。马克思财产权批判思想的进路和启示性在于,他对底层民众内涵和历史作用的理解越来越具体、丰富;由从历史中寻找财产权根据转变为要求社会人权的全面恢复;从建构理性伦理共同体到建立人与人直接联系的社会共同体;为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法哲学 财产权 权利 私有财产 人的解放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治忠
马克思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个整体主义哲学视角出发,论证人与自然的同一性,提出人类社会具有自然的属性,因而人类社会的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人化自然"的哲学论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过度攫取的贪婪性,论证了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性要求;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阐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价值目标的哲学指向。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绿色发展观 哲学基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雄鹏
高等学校文科试用教材《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中指出:“社会经济统计学既然也是一门认识社会的方法论科学,它就必然以哲学作为它的方法论基础”。但是,该教科书没有对此作具体的展开论述。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一般和个别的辩证统一这样两个方面来对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一些论证,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经济统计方法的哲学基础这一命题作出初步的阐述。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青卫
通常人们多将学习视为一种痛苦的活动。这一现象是对学习本质的误解,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形成。学习是人类求知获能,进而创新的基本手段。从学习的终极目的来看,它不仅表现为一种认识世界的认知活动,也体现为人类改造世界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这种具有自发创造性的活动是人与动物相揖别的关键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进行精神生产的重要实践活动。而在"物的依赖关系阶段",由于社会再生产领域评价标准存在扭曲、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速以及工具主义的影响,片面的学习观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异化的谋生方式。人要走向自由王国、实现学习活动向其"好玩"本质的回归,需要转变学习观念、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打牢学习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及制度基础。
关键词:
学习观 “好玩” 实践 学习兴趣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毅武 皮永华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研究并阐释辛亥革命以来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管理理念、思想、理论与学说及其产生、发展、完善的条件、特点与规律性的科学。深刻认识、理解与把握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国情基础、客观依据与发展环境,是该学科研究的重要理论前提,对于客观阐释和系统说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叶万军
人的问题是任何学科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在马克思那里,他借助于经济哲学的视野完成了对人的全面考量,人的起源问题、本质问题、动力问题、地位问题和发展问题都得到了科学的回应。作为"中国版"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体现人民呼声的经济学理论,又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一门科学理论。可以说,人学之维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亓光
理解马克思国家学说离不开其对古典国家理论的全面理解。启蒙运动后,西方国家理论经历了中心主义国家论、反中心主义国家论和形而上学国家论的演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现代国家的诠释性建构。作为“古人”的马克思在批判现代国家时,将古典国家论的远景和思维投射在他的思辨中,生成了一个基于反中心主义国家论却超越其消极意义的全新的国家理论的解释路径,将古典国家论与反中心主义国家论相结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颠覆了中心主义国家论的基础范畴和底层逻辑,也超越了形而上学国家学说的抽象性。经过博士论文、莱茵报、巴黎、伦敦等四个时期的接续推进,马克思将古典国家论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式国家解释进行了积极弥补和不断丰富,逐步勾勒出知识论意义上的马克思国家学说的边界和纲要。时至今日,透过古典理解的马克思国家学说依然为现代国家理论提供了关键的政治哲学奠基,尤其是在国家与阶级关系、现代国家问题、国家形式变革等问题的研究和论辩中,马克思的真知灼见始终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语境和建构基础。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军
历史观是马克思最具原创性贡献的领域之一,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诞生以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都受困于“观念的神话”与“遮蔽”。而“观念的神话”与“遮蔽”,源自人类实践的具体历史形式——分工,特别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以及职业精神生产者的出现和扩大。唯物史观的创立,终结了观念决定历史的神话、超历史的历史哲学的神话、历史宿命论的神话,开辟了一种崭新的哲学图景。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应摈弃从观念到观念、从文献到文献、从概念到概念的研究范式,从实践的不同历史形态的变化入手,展开活的历史研究。
关键词:
哲学 历史观 观念神话 分工 唯物史观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定鑫
马克思哲学思想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祖"。马克思原创性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社会历史领域,可以被归结为这么两个哲学思想: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两个基本哲学思想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中国当代主流哲学中"珠联璧合"地占据着突出地位,并获得了新进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谭勇
与康德将先验要素、先验逻辑以及先验结构等视为人类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这种先验认识论不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一切先验的对象均有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生学起源。马克思在对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分析中,不仅揭示了商品形式是一种“先验形式”,而且阐明了商品抽象、交换抽象是一种“先验抽象”,由此与康德先验认识论建立了联系。通过将商品形式的历史性起源定位到“共同体尽头”,同时将商品抽象、价值抽象以及交换抽象的历史性起源定位到人们的社会实践,马克思实现了对康德先验认识论的超越,从而彻底且完整地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善侃
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代化形式。"和谐哲学"的提出,适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适应了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和谐哲学体现的和谐精神,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谐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成果,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珠联璧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