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9)
2023(11044)
2022(8928)
2021(8071)
2020(6361)
2019(14460)
2018(14300)
2017(26755)
2016(14500)
2015(16596)
2014(16652)
2013(16377)
2012(15496)
2011(14542)
2010(14620)
2009(13530)
2008(13515)
2007(12272)
2006(11433)
2005(10955)
作者
(42625)
(35506)
(35282)
(33704)
(22901)
(16966)
(15950)
(13846)
(13749)
(12680)
(12489)
(11852)
(11669)
(11593)
(11274)
(11008)
(10582)
(10250)
(10193)
(9783)
(9300)
(8710)
(8627)
(8249)
(8087)
(7973)
(7906)
(7780)
(7132)
(7127)
学科
(74055)
经济(73984)
(36425)
管理(36308)
中国(28152)
(26126)
企业(26126)
方法(22338)
(21861)
地方(20692)
数学(18759)
数学方法(18653)
业经(17867)
(15289)
贸易(15273)
农业(14843)
(14806)
(14154)
(13883)
(13525)
银行(13512)
(13325)
(13270)
金融(13269)
(13239)
(13072)
环境(11343)
地方经济(11241)
发展(11003)
(10963)
机构
大学(217322)
学院(216562)
(99569)
经济(97817)
研究(85984)
管理(74342)
中国(67393)
理学(61436)
理学院(60635)
管理学(59811)
管理学院(59388)
(48855)
科学(48807)
(45155)
(44083)
研究所(39592)
中心(36914)
财经(34964)
(34792)
(33720)
经济学(32536)
(32449)
北京(32331)
师范(32196)
(31802)
(30411)
经济学院(29116)
(27369)
业大(26944)
农业(26713)
基金
项目(132459)
科学(105144)
研究(101836)
基金(95864)
(83259)
国家(82534)
科学基金(69412)
社会(67452)
社会科(63988)
社会科学(63972)
(49626)
基金项目(48864)
教育(45764)
(42431)
编号(40420)
自然(39849)
资助(38980)
自然科(38925)
自然科学(38917)
自然科学基金(38241)
(35345)
成果(34676)
重点(30742)
(30288)
课题(29832)
发展(29505)
国家社会(29254)
(29011)
中国(27861)
(27018)
期刊
(122571)
经济(122571)
研究(77605)
中国(52032)
(34989)
(33035)
学报(32192)
科学(31455)
管理(30836)
教育(29398)
(25610)
金融(25610)
大学(25102)
农业(24083)
学学(23082)
经济研究(20746)
业经(19458)
财经(19301)
技术(18934)
(16924)
问题(16840)
(15062)
世界(14265)
国际(14004)
(13456)
图书(11377)
技术经济(11064)
(10735)
论坛(10735)
经济问题(10465)
共检索到358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毅  
提出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观,揭示精神文化因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理论的扬弃与创新。批判了工具文明的弊端及负面效应,重审人类共同选择———现代化文明转型的价值尺度和终极目标。展望了中国转型的核心、主题和历史归宿:由农业文明向工具文明、从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双重超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毅  
本文提出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观,揭示精神文化因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理论的扬弃与创新,批判了工业文明的弊端及负面效应,重审人类共同选择———现代化文明转型的价值尺度和终极目标。展望了中国转型的核心、主题和历史归宿: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双重超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健美  潘绍龙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道路□刘健美潘绍龙一、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80年代以来国际上形成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新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微  
2015年联合国全球发展峰会上,193个成员国审议并签署通过"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确保全纳、公平、优质的教育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涉及各级各类教育和全民的终身发展,为下一个15年(2016-2030年)的世界教育发展提供框架。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仁川召开峰会,最终发布了题为"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这个行动框架勾勒了2015年后十五年的全球教育发展蓝图,并提供宏观方向和战略布局。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卫国  
人性的升华需要高尚的人文情感动力,社会也正是通过情感升华而走向道德社会的,建构“既有个性特质,又有融通力”的人文情感模式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新民  朱斌  
中国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应当是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要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吸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外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经验,以可持续性科学技术、科学思想和科学决策管理为基础,支撑农业生产、农业系统和农村科技、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李丹燕  
生态现代化理念的提出源于对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和对传统不可持续的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变革。文章分析和探讨了生态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以及生态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广州为例,分析其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并提出实现广州市生态现代化的策略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静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物与化学、节水与旱作、生态农机与机械农机结 合的道路,在农业发展中加大科研资金、人力资本、农技推广投入等。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高兴海  曾宪林  谭章禄  
本课题研究以《中国21世纪议程》为指针,结合煤炭工业特点,应用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与人工智能技术,从宏观到微观,从一般到具体研究了大型现代化煤矿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大型现代化煤矿"四高"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了"四高"体系,并针对东滩煤矿矿井生产技术和管理科学化,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促进集中化生产和煤矿集约经营及大型现代化煤矿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蒋丽静  
从可持续观念出发 ,提出图书馆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内涵进行分析 ,得出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的结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滕珺  
2019年初,中国政府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计划,这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有方法论和内容的双重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表达了坚定的政治意愿,提供了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努力建构优质公平的国民教育体系;积极推动开放平等互促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遵循并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育规划"的基本原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檀秋  史雨琛  胥春雷  
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广袤空间和有利条件。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传统农民如何向职业农民转型,又如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性供给各类职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涵。近年来,引导新型职业农民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十分注重以市场和新技术等外部显性要素来激励其向职业化转变,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相对而言,针对“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引发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扩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求必须依托“农民”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理应更重视乡村社会巨变和城乡关系重组对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关系。在新发展阶段下,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轫为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开辟了崭新空间;二是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功能将从农业生产向乡村产业全链条全领域延伸叠加;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要衔接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全环节;四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一体设计要与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需求契合。基于此,坚持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多元复合角色功能;坚持因时因地制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坚持梯次推进、系统建构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体系;坚持精准施策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机制,将是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博福  王延春  赵景柱  邓红兵  柯兵  
在简要介绍 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状况 ,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现代化战略目标分析的基础上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文采用能源强度法并设计三种方案对我国未来能源的消费量和消费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 ,2 0 2 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将达到 2 1.16亿~ 2 4.90亿t,2 0 5 0年为 2 6.64亿~ 3 7.68亿t,今后必须大幅度降低各产业特别是第二、三产业能源强度 ,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