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6)
2023(8887)
2022(7670)
2021(7607)
2020(6416)
2019(15117)
2018(15174)
2017(28695)
2016(15739)
2015(18080)
2014(18024)
2013(18140)
2012(17398)
2011(16411)
2010(16498)
2009(15910)
2008(15844)
2007(14051)
2006(13157)
2005(12507)
作者
(46516)
(38555)
(38392)
(36853)
(24779)
(18451)
(17557)
(14939)
(14937)
(13862)
(13443)
(12934)
(12735)
(12695)
(12529)
(12086)
(11388)
(11362)
(11124)
(10890)
(10019)
(9500)
(9482)
(8997)
(8838)
(8737)
(8713)
(8336)
(7915)
(7673)
学科
(68014)
经济(67925)
管理(38751)
(34240)
中国(27973)
方法(27788)
(26259)
企业(26259)
数学(24632)
数学方法(24416)
(18441)
(17581)
(16745)
(16427)
贸易(16416)
(16124)
(14619)
(14154)
银行(14128)
(13791)
(12960)
金融(12959)
业经(12631)
(12366)
农业(10608)
体制(10314)
教育(10018)
(9900)
地方(9893)
(9728)
机构
大学(240579)
学院(230826)
(106800)
经济(104827)
研究(95135)
管理(78293)
中国(75022)
理学(64689)
理学院(63803)
管理学(62915)
管理学院(62459)
(54996)
科学(53126)
(53029)
(49759)
研究所(44484)
财经(40510)
中心(40086)
北京(37131)
(37103)
(37002)
经济学(35328)
(34828)
(33660)
(33084)
师范(32768)
经济学院(31625)
财经大学(30082)
农业(29176)
业大(29066)
基金
项目(136069)
科学(105980)
研究(101317)
基金(100080)
(88826)
国家(88148)
科学基金(71886)
社会(65310)
社会科(61822)
社会科学(61807)
基金项目(50509)
教育(46986)
(46735)
自然(43462)
(43367)
资助(42943)
自然科(42344)
自然科学(42326)
自然科学基金(41621)
编号(39502)
成果(35953)
(33270)
重点(31829)
(30031)
中国(29684)
课题(29148)
国家社会(28667)
教育部(28529)
(26973)
(26806)
期刊
(124392)
经济(124392)
研究(88948)
中国(55865)
(39375)
学报(37473)
科学(35110)
(33590)
管理(32321)
教育(32125)
大学(28724)
(27482)
金融(27482)
学学(26065)
农业(22819)
财经(22659)
经济研究(21812)
(19784)
(18538)
技术(18075)
问题(17908)
国际(17173)
业经(16083)
世界(14700)
(13202)
图书(12696)
理论(11969)
技术经济(11227)
现代(10660)
(10473)
共检索到390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培丽  陈亮  
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8"于2008年5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国资委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400多人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5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与模式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刘国光,北京大学原校长吴树青,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以及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良聪  周明海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也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总结过去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梳理摸着石头过河获得的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发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辜胜阻  易善策  杨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道路最重要最成功的经验体现为五个结合:渐进性改革与激进性改革相结合,以渐进式改革为主;体制外改革与体制内改革相结合,体制外改革带动了体制内改革;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相结合,增量改革推进了存量改革;改革与开放相结合,并相互促进;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相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伴随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黄世忠  
会计人员的角色嬗变与地位跃升1979年,我报考厦门大学历史系,心仪考古专业,却被录取到经济系会计专业。与班上许多同学一样,我多次尝试转系,因为当时读文科的学生首选应是文、史、哲,即使在经济系,最热门的专业也并非会计,而是外贸、政经、财政和金融,读会计的学生是经常遭人嘲笑的。足见那时会计是多么地无足轻重!庆幸的是,时过境迁。现在,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学生踊跃参加转入会计系的考试,去竞争那几个少得可怜的转系名额,据说其他院校的情况也大同小异。而且就读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研究蓬勃发展,教育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群芳争艳。但是,在繁多的教育研究中,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我们要重视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要使人的生命得以发展。从生命发展的视角来说,教育的本质可概括为提高生命质量和提高生命的价值。对个体来说,提高生命的质量,就是使个体通过教育,提高生存能力,从而能够生活得有尊严和幸福;提高生命价值,就是使个体通过教育,提高思想品德和才能,从而能够为社会、为他人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中国核心的教育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各种教育价值取向要在核心的教育价值观的前提下取得平衡。未来教育应该在充分和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培养有理想信念、创新思维、勇于担当、奉献精神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人才。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当代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波澜壮阔、生机盎然,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博大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央银行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未来我国的中央银行体制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郭树清  
我们应当对那些很早就质疑计划经济的先辈们永志不忘;我们应当对那些在早期的思想解放中引领潮流的经济学家们心存感激;我们更应当对那些在实际的开放搞活中大胆探索的人们深表钦佩;我们也应当对那些曾经在一两个关键问题上推动了认识进步的人们致以谢忱;我们还应当对那些提出过严肃的反对意见并被视为"保守"但却促使政策更加周全适当的人们表达敬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贡华章  于增彪  刘强  衣应俭  张双才  
本文旨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引进与发展的历程和成果,其内容包括:(1)在将企业形式的演变分成工厂制为主导和公司制为主导两个基本阶段的基础上考察了中西方企业预算发展的历程,从中发现经济体制、企业组织形式和市场类型等是驱动企业预算管理的主要因素;(2)确认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引进与发展的成果,主要是在理论上构建起由三个变量和三个要素组成的企业预算管理框架,用于解释和预见企业预算管理现象;在实务上一是以邯钢经验为代表的责任成本预算制度——它既是工厂制企业又是集团公司基层单位提高效率的工具,二是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它是集团公司实现"多元同心"和资源整合的工具。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曙光  
中国30年改革开放为全球转型国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体系,也为经济学家探讨转型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视角。文章系统梳理了经济转型理论的历史性变迁,探讨新古典经济学在建立转型理论框架中所遭遇的理论困境和内在逻辑缺失,同时着重剖析了转型经济学中存在的两大基本争议,即渐进式变迁和激进式变迁的争议以及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的争议。文章最后对中国经济改革进行了理论提炼,揭示了经济转型的中国范式的内涵及其全球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炜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所经历的坎坷,为我们系统研究和总结"中国式转轨"的内在特性与演进逻辑,提供了丰富而又真切的素材。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时点,瞻前顾后的考虑中国经济转轨的内在规律以及未来改革中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冲击以及最终实现经济转轨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基于此种考虑,本文基于中国式转轨的主观、客观两个层面,分别探讨了中国式转轨的客观特性以及主观政策驾驭转轨进程的内在逻辑,最后对中国式转轨进程的未来之路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