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5)
- 2023(11319)
- 2022(9173)
- 2021(8624)
- 2020(7092)
- 2019(15910)
- 2018(15847)
- 2017(29376)
- 2016(16329)
- 2015(18657)
- 2014(18678)
- 2013(18173)
- 2012(17285)
- 2011(15956)
- 2010(16065)
- 2009(15306)
- 2008(15263)
- 2007(13965)
- 2006(12505)
- 2005(11754)
- 学科
- 济(66627)
- 经济(66515)
- 管理(49407)
- 业(42952)
- 企(35513)
- 企业(35513)
- 方法(24942)
- 中国(22935)
- 数学(20977)
- 数学方法(20752)
- 制(19160)
- 财(19082)
- 农(18096)
- 学(15732)
- 业经(15719)
- 贸(14369)
- 贸易(14361)
- 体(14257)
- 易(14062)
- 银(13588)
- 银行(13560)
- 行(13099)
- 融(12769)
- 金融(12761)
- 理论(11547)
- 农业(11185)
- 环境(11083)
- 体制(10720)
- 务(10457)
- 财务(10420)
- 机构
- 大学(246608)
- 学院(241431)
- 济(104510)
- 经济(102501)
- 研究(91466)
- 管理(84481)
- 理学(71110)
- 中国(70949)
- 理学院(70207)
- 管理学(69072)
- 管理学院(68605)
- 京(53800)
- 科学(52754)
- 财(52589)
- 所(46793)
- 研究所(42203)
- 财经(40548)
- 农(39562)
- 中心(39473)
- 江(37482)
- 经(36857)
- 北京(34578)
- 经济学(34235)
- 范(33801)
- 师范(33462)
- 院(32754)
- 业大(32331)
- 农业(30923)
- 经济学院(30606)
- 财经大学(29996)
- 基金
- 项目(153802)
- 科学(121920)
- 研究(115044)
- 基金(113499)
- 家(99867)
- 国家(99089)
- 科学基金(83233)
- 社会(75286)
- 社会科(71310)
- 社会科学(71292)
- 基金项目(58254)
- 省(56458)
- 教育(53249)
- 自然(50725)
- 自然科(49570)
- 自然科学(49550)
- 划(49438)
- 自然科学基金(48713)
- 资助(46416)
- 编号(44886)
- 成果(39969)
- 部(36355)
- 重点(35799)
- 制(33360)
- 发(33229)
- 课题(33064)
- 国家社会(32757)
- 创(31781)
- 教育部(31382)
- 中国(31173)
共检索到384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渐进性是中国改革和体制转型的鲜明特征,改革的逐步深入———困难的增大———重点的突破———改革的重新启动和全面推进,是其辩证的进程。解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以及由此带来的改革成本累进性增长等问题,应将改革总体上的逐步推进及局部环节的快速变革;面上演进和重点突破;以及稳中求进和加大改革力度等相结合,加快体制转型步伐
关键词:
渐进性改革,体制转型,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中国渐进的模式转换及其矛盾西南财经大学刘诗白一、渐进性改革及其成就渐进性是中国改革和体制转型的鲜明特征。改革先从农村启动,进一步在城市开展;由计划体制外围部分的改革———搞活农户经济,发展个体经济和乡镇集体经济———进至体制的核心部分,即国有经济领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袁恩桢
与休克疗法相比,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无疑取得了极巨大的成功,17年来,GDP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位居世界各国之首;长期短缺的市场完全变样,代之以满街商品争短长;农村面貌显著变化,特别是乡镇企业勃起,极引世人瞩目;城镇建设蓬勃发展,中国成了当今世界的最大工地;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我们在回顾渐进式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时,不能不注意到这一改革方式所沉积下来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也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所必须解决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宇
1979年以来,中国的改革走了一条非常独特的道路,即渐进式改革的道路。事实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它的巨大成就已被世人所公认。但是,应该看到,中国改革的路还很长,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有的问题还很严重。成功地推进市场化改革,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具体的改革方式,选择最佳的改革道路,以降低改革的社会成本,提高改革的社会效益。 实践表明,渐进式改革能否取得最终成功,关键在于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进行有效协调,作出正确的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明春
中国在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亚洲金融风暴中能够平稳渡过,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们现存的汇兑体制。人民币汇率和国内金融形势的表现验证了近年来我国在金融外汇领域的改革开放措施的成败得失。我个人认为,我们自1994年以来在外汇领域所采取的“渐进的改革和有序的开...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姜烨
中国经济体制决定了中国国有银行体制的选择集合和选择空间。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各参与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变化,由于国家选择在集中金融资源、控制金融风险和引进市场竞争等因素之间的动态权衡,中国国有银行同样经历了一场渐进演进的逻辑过程。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然形成,如何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整体框架下继续将改革向前推进,如何随着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而融入全球金融市场,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国有银行未来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未来改革方向的选择上,中国应该立足于培育国有银行的金融功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建河
体制转型阶段的矛盾与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蔡建河我国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现代经济史表明,经济现代化过程同时也是市场体制的发展和完善过程。经济发展是经济运行的永恒主题,经济增长是这一主题的现代化形式。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杰 蔡增正
渐进式改革进化搏弈模型运用有限理性、交叉换位搏弈、相随策略的重复搏弈、战略选择、战略分布、改革成本等概念,分析了多元利益主体如何依据重复搏弈的利益成本关系,进行赞成或抵制改革的战略选择。改革按照多数选择的原则不断地深入,搏弈参与者有限理性的行为,使渐进式改革具有了相互配合而非相互抵制的内在动力、利益补偿机制和制度变迁的协调机制。政府的智慧在于发动改革、寻求阶段性改革的目标,适时、适当地妥协,用较低的社会成本将多个次优的局部改革串联起来,累积产生阶段性、梯次性的制度变迁结果。有关渐进式改革的进化搏弈模型的理论分析结论表明,在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国成功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文正
利益分配约束在社会和公众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保持社会稳定,避免社会震动,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必须施行渐进式改革;经济主体通过提高生产率获取自身目标利益的最大化,凭借竞争优势获取规则供给权;新规则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率,政府愿意接受生产率水平高的一方的规则作为社会新的体制,新的体制在社会确立了。由此分析渐进式体制改革原因、动力与新体制的确立,揭示"以竞争促改革"以及"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改革逻辑。
关键词:
利益分配 均衡价格 规则 体制改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重视现实矛盾完善购销体制中国人民银行瑞金市支行计划股瑞金市粮食生产始终执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粮食生产获得连年丰收。九四至九六三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1.52亿公斤、1.67亿公斤和1.73亿公斤,与上年环比分别增长5.1%、9....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明高
国有产权管理体制:矛盾及改革对策程明高国有经济能否真正充满活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名符其实的主导作用,是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首要难题,也是最终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所在。而要使国有经济真正充满活力,就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改革国有产权管理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胡永泰
本文认为目前在改革理论和政策研讨中颇为流行的“循序渐进”概念并不能确切地说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因为各种体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不可能改好了一个再改下一个 ,否则会出现体制“不协调成本”。文章提出了“平行推进”的概念 ,作为改革政策制定的基本思路 ,它可以说明为什么在体制转轨过程中 ,某些体制的改革“超前”和“滞后”(瓶颈 ) ,都是无效率的。在所有领域 (包括政治体制和社会政策 )都同时积极推进改革 ,同时考虑各种体制之间在转轨过程当中 (也就是在没有彻底完成改革之前 )的相互协调 ,应是体制改革的基本政策方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匡小平 肖建华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市场化渐进改革中,财政体制的调整无疑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体制上的递增效应,从而创造了"中国奇迹"。回顾30年的财政体制演进历程,我国财政改革走的是一条公共之路,在经历延续与继承(1978-1980)、放活与改革(1980-1993)、纠偏与软着陆、明细与改革(1998至今)四个基本阶段后,公共性逐步回归并得到加强。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改革还需要在分权、规范支出、转移支付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但1998年搭建的公共财政框架意味着我国的财政体制将继续沿着公共化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
市场化渐进改革 财政公共性 财政体制演进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熊焱生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分析了作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个重大判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提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将带来全局性、根本性和世界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