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55)
2023(10973)
2022(8909)
2021(8788)
2020(6883)
2019(15803)
2018(15492)
2017(26595)
2016(15173)
2015(17008)
2014(16809)
2013(16041)
2012(15287)
2011(14198)
2010(14471)
2009(13222)
2008(13156)
2007(11932)
2006(10692)
2005(9834)
作者
(41504)
(34740)
(34582)
(32939)
(22216)
(16599)
(15518)
(13594)
(13262)
(12388)
(12097)
(11717)
(11350)
(11237)
(10918)
(10762)
(10313)
(10098)
(10085)
(9893)
(9113)
(8522)
(8217)
(8013)
(7887)
(7806)
(7671)
(7599)
(7107)
(6871)
学科
(55242)
经济(55188)
管理(40671)
(38665)
(32169)
企业(32169)
中国(25610)
教育(22912)
方法(21475)
数学(17959)
技术(17719)
数学方法(17698)
(15687)
(14222)
理论(13474)
业经(13166)
(12973)
(12488)
贸易(12477)
(12281)
(12233)
技术管理(12060)
农业(10282)
(10095)
银行(10077)
(9939)
(9787)
(9710)
金融(9708)
教学(8783)
机构
大学(224809)
学院(215604)
(88899)
经济(87018)
研究(84594)
管理(73965)
理学(63058)
理学院(62157)
管理学(61113)
管理学院(60647)
中国(57683)
(49880)
科学(47672)
(41853)
(40645)
(39928)
师范(39699)
研究所(38182)
教育(35531)
中心(34957)
(33522)
北京(33191)
师范大学(32821)
财经(32359)
(30255)
(29675)
(29429)
经济学(28913)
业大(26122)
(26052)
基金
项目(138275)
科学(112373)
研究(111106)
基金(99323)
(86344)
国家(85506)
科学基金(72028)
社会(70920)
社会科(67014)
社会科学(67000)
教育(58526)
(52695)
基金项目(50799)
(47757)
编号(44720)
自然(42098)
自然科(41202)
自然科学(41187)
自然科学基金(40538)
成果(40433)
资助(38779)
课题(35886)
(34391)
(33932)
重点(33415)
(31864)
创新(31162)
教育部(30135)
国家社会(29584)
(28978)
期刊
(101312)
经济(101312)
研究(81976)
教育(60205)
中国(57497)
学报(31517)
科学(31190)
(29766)
管理(29747)
(27295)
大学(25714)
学学(22313)
技术(21417)
农业(19051)
财经(17765)
(17662)
金融(17662)
经济研究(16511)
(15617)
职业(14215)
业经(13593)
(13057)
问题(12847)
(12550)
论坛(12550)
世界(11987)
科技(11477)
国际(11434)
(11210)
技术经济(10686)
共检索到344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中国教育学学派概念的提出,显现了民族性和本土化意识,因此拥有两种独立性的意义:独立于相关学派和独立于西方教育学学派。中国教育学学派创生的基本路径包括建构性创生和渐进性创生、移植性创生和内源性创生、理论型创生与实践型创生。学习与训练的制度、研究的制度和交流沟通的制度是中国教育学学派创生的制度支持,而宽容意识与批评意识、独立意识与整合意识、现实意识与学术意识则应成为中国教育研究者的基本意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易连云  杨昌勇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教育研究在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 :理论体系上的支离破碎、研究方向上的随意性、缺乏创学派的动力与激情、学术导向上的媚外倾向及学术规范意识淡薄等。 2 1世纪的中国呼唤教育学学派 ,这是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深化对复杂教育现象认识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及教育学实践的需要。教育学学派创生的可能性在于 :教育学主体的学派意识增强了 ,学科相对成熟 ,教育学家群体的素质在提高 ,发表学术论著的渠道相对畅通及具有创学派所需要的组织条件等。 2 1世纪的前 2 0年里 ,中国必将产生自己的教育学学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元涛  项玲连  赵妙娴  
以自主自为的方式开展有意识的学派建设是提升学术文化自觉的重要路径。"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提出是对中国教育学科建设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自我担当式的路径设计,是一份把学术小我融入中国教育学本土建设事业的自我加压。学派所主张的生命、实践的内在关联和双向建构,以及自我学术生命实践的变革与理论创生,内蕴了中国传统"以身立学"的学术生命观。学派公开发布的信条,系统回答了学派独特的"教育观""学校观"和"教育学观",反映了学派在长期研究中积淀形成的思想共识和共享价值观。在当前多元价值共生的时代,为学派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有助于在一个需要学派、呼唤学派的时代中培育出更多的中国学派,对内培育学者共同体的文化自觉,对外提升中国学术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彬  
对教育学科学习者来说,学习是解构的过程,因此教育学派成为学科成熟的标志;对教育研究者来说,研究是建构的过程,因此教育学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才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但教育理论科学性与实效性评价标准的缺位,既为社会大众利用个案对教育理论体系进行证伪提供了机会,也为教育研究个体利用个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予以证实提供了机会。走向教育实践,既是确定教育理论研究科学性与实效性评价标准的过程,也是教育研究者在实践问题的解决中,逐渐达成研究共识并进而形成学派的过程,也是通过教育学派间的理论竞争并最终形成教育研究范式的必然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靖国平  
通过学派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21世纪需要更加关注教育学的学派建设。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主要靠“立论”,教育学的学派建设主要靠“实证”。真正的教育学学派是在实践中“做”出来的,而不是在书斋里“论”出来的。教育学的学派意识及其实践路向,凸显出教育学研究者以及整个教育学科的主体性,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自立、自为、成熟学科的重要标志。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从2007年到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后分四辑出版了叶澜教授主编的《"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其是以推进中国教育学研究,创建富有中国特质的教育学派为核心宗旨的学术性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栋  
学科体系勾勒学科成长的演变面貌,体现学科内外的整体结构,回应学科发展的时代呼唤,彰显学科变革的学人智慧。作为教育学内外建制结构系统的学科体系,始终处于经典标准与新型框架、知识演进与社会需求、一家之言与百家争鸣的内外张力。在满足学理化与特色化的理论建构、科学化与引领化的制度建设、公益化与互益化的组织建造等前提条件的基础上,需要持续回应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当如何等问题。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与规训逻辑表现为,学科立场层面“自主—开放”的内在规约,学科主体层面“全球—在地”的网络集群,学科内容层面“求理—致用”的核心议题,学科方法层面“多元—适切”的分析逻辑,学科文化层面“分化—聚合”的学脉赓续。探索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可能路径,需要通过突破学科规训、转化学科视角、激活学科想象,增强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描绘现代化教育道路的解释力、回应中国化教育问题的变革力、贡献国际化教育方案的创造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温暖  郑宏  谢素蓉  
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创生国防教育学科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首先,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创生国防教育学科的必要前提,一是全民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有学理上的支撑,二是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需要学科理论的指导;其次,创生国防教育学科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学科创生的内在条件已经具备,外部条件也已基本成熟。我们应通过加强国防教育的学科意识,大力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努力争取外部建制的推动,早日创生国防教育学,以促进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良性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雷云  吴定初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教育理论家,瞿葆奎先生曾带领我国一大批中青年教育学者厘清学术概念,建构学科体系,整理学界名著,殚精竭虑地推动教育学的发展。瞿先生犹如一位攻坚的"元帅",在教育学术的阵地上调兵遣将,运筹帷幄,他的每个学术选择几乎都成为其时颇受关注的教育学发展趋向。瞿先生在耄耋之年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以下简称《丛编》),要从整体上评论《丛编》的学术意义必先理解瞿先生的这一学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永智   马陆亭   姜朝晖   万作芳   郭元婕   王晓燕   金紫薇   王利利   储朝晖  
构建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需要。中国教育学的三大支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和国教育实践和数字技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格以中国魂;共和国教育实践特别是新时代的教育实践赋予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以实践脉;数字技术发展赋能中国教育学同步发展以动力源。构建中国教育学,亟须明确其总体定位、核心概念、重大命题和基本范畴,重点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微观逻辑主线,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为宏观逻辑主线,形成微观教育学和宏观教育学的基本雏形。在方法论上,需要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继承与理论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学科立场与跨学科借鉴等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陈港  
话语创新是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关键。中国传统“功夫”积淀了丰富的修身智慧和教育意蕴,是推动中国教育学话语创新的标识性概念“。功夫”围绕修身而展开,是古人实现“内圣外王”的修己之道。其包含着基于自觉意志、身心交互和事上磨炼的三重修身进路,蕴含着生成与转化的主体论导向、身心协调的生命论导向、知行合一的实践论导向等内向超越的教育智慧。但由于“功夫”内含精英主义倾向、过于强调个体层面的“自我技术”,以及西方教育的全面移植、现代教育的效率取向等内外原因,“功夫”失落于教育的现代性工程中“。功夫”是一个随着时代而发展变化的概念,蕴藏着化解教育现代性危机的中国智慧。以中国传统“功夫”的回归与转化为生发点,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通,是中国教育学实现话语创新、推进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一种可能取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黛舒  
研究教育学的学科危机,可以把教育学置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寻找教育学在研究方法、指导思想、范式、领域、知识、价值取向、话语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研究者学术信仰、学术能力等方面的危机表现。当前的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危机,应该放在“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中进一步加以认识和考察。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危机更直接地表现为对于教育实践的功能性危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勇  庞丽娟  洪秀敏  
20世纪在法国史学界兴起的年鉴学派为我们思考教育改革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考。首先,年鉴学派提出的"长时段"理论让我们注意到当前教育改革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历史背景的,这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教育改革并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它需要的是"慢慢来"的"功夫"。其次,年鉴学派倡导的"微观叙事"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当我们在推进新的教育改革进程之时,除了关注精英的思想与精髓之时,还要留意"普罗大众"的所思、所想,其情,其感,并运用"启蒙"的方式去解放、帮助"普罗大众"形成真正的"我觉",如是才能真正找到制约与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力量。第三,年鉴学派所采用的"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立场使我们认识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结  
当代学术研究必须经由依赖个人能力转向凝聚集体智慧,由强调个人突破转向组织集体攻关。学派形成既是一门学科理论研究不断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有着浓郁的学科情结,一直致力于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派的形成可以通过"学术争鸣"的激发,开拓思维,变革创新,建构起符合学科特点的、充满活力的学术生态环境,探讨和解决影响学科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整体上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繁荣兴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新时代发展和创新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首要前提是理解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是由教育学分支学科,以及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教育学中的特殊知识内容组成的整体结构系统。中国教育学学术体系是中国研究者在教育学学科中,以中国教育问题为导向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所形成的学术成果系统。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在中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中,用中国的思维方式组织教育学概念、范畴、表述形成的言语表达系统。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呈现“三位一体”的建设格局,丰富着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架构,是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实现由“照着讲”到“接着讲”的建构基础和关键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