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2)
2023(14177)
2022(11584)
2021(10618)
2020(8511)
2019(19560)
2018(19105)
2017(35803)
2016(19190)
2015(21620)
2014(21481)
2013(21087)
2012(19687)
2011(18185)
2010(18471)
2009(16960)
2008(16849)
2007(15131)
2006(14042)
2005(13354)
作者
(55497)
(45954)
(45940)
(43795)
(29473)
(22038)
(20707)
(17892)
(17810)
(16461)
(15988)
(15461)
(15095)
(15075)
(14451)
(14394)
(13732)
(13346)
(13232)
(12952)
(11979)
(11404)
(11250)
(10756)
(10441)
(10284)
(10251)
(10024)
(9232)
(9100)
学科
(90863)
经济(90775)
管理(47160)
(45479)
(33590)
企业(33590)
中国(32652)
方法(27961)
地方(26178)
(25989)
数学(23451)
数学方法(23208)
业经(21443)
(18188)
贸易(18168)
(17687)
(17516)
农业(17491)
(16675)
(15795)
(15768)
银行(15752)
(15741)
金融(15738)
(15720)
(15398)
地方经济(14350)
环境(14081)
理论(13763)
(12715)
机构
大学(277784)
学院(277324)
(120306)
经济(117908)
研究(107252)
管理(96276)
中国(82879)
理学(80247)
理学院(79124)
管理学(77783)
管理学院(77247)
科学(62927)
(62379)
(54672)
(54650)
研究所(49226)
中心(46720)
(43598)
(43579)
(42382)
财经(42304)
师范(42038)
北京(40776)
(38635)
经济学(38507)
(38372)
业大(35477)
(35337)
经济学院(34409)
师范大学(34135)
基金
项目(175213)
科学(139008)
研究(133193)
基金(125892)
(109948)
国家(109038)
科学基金(92196)
社会(86337)
社会科(81880)
社会科学(81857)
(67186)
基金项目(65237)
教育(60747)
(57513)
自然(55072)
自然科(53812)
自然科学(53799)
编号(53524)
自然科学基金(52799)
资助(50475)
成果(45370)
(44345)
重点(40917)
课题(39509)
(38934)
国家社会(36847)
发展(36456)
(36428)
(35872)
创新(34240)
期刊
(146544)
经济(146544)
研究(95472)
中国(66658)
(42487)
学报(41561)
科学(40429)
教育(40238)
(40178)
管理(39507)
大学(32172)
(30200)
金融(30200)
学学(29407)
农业(29270)
技术(25423)
经济研究(24633)
业经(23462)
财经(22580)
(19781)
问题(19539)
(17413)
(16842)
世界(15918)
国际(15869)
图书(15594)
(13701)
论坛(13701)
技术经济(13547)
资源(13458)
共检索到451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先登  
时空演化规律显示,陆地是人类生活的山水家园,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人类生存与发展始终是和海洋连在一起的。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既是拥有辽阔地域空间的陆地大国,又是拥有广阔空间的海洋大国,海洋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从未中断过陆海空间全域同一化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进程。党的二十大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置身于伟大历史转折与第五次改革开放浪潮相互交融的、深入实施“双循环”国家大战略的更新历史性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中,加快推进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蓝色)经济发展,不断创新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显著标志的、陆海空间全域同一化发展的新形态新模式新方法,始终如一把握好“魂脉”与“根脉”融为一体的新理念,亦使之成为陆海空间全域同一化发展的“魂与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于安龙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和独特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现实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意味着其背后必然有着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之所以称之为是“强大动力”,是因为它不是由单一动力而是由众多动力构成的复杂动力系统,包括目标导向力、文化内蕴力、精神支撑力、制度依托力、改革内驱力、政党领导力、理论指引力、价值引领力、情怀感召力等,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稳定的、持久的、充沛的动能。按生成和作用方式的不同,这些动力大致可分为内源驱动型、效能驱动型、价值驱动型等不同类型。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合力的形式共同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光辉  
深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联,指出交通运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发展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但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各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缺乏有效鼓励与吸引交通专业人才的长效意识,尚未形成政府主导、较高市场化的数智交通创新路径等。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统筹策略,包括:以构建高质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基调夯实交通运输;以人才现代化为抓手壮大交通运输;以数字驱动引领交通运输发展;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走出去”的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宁  
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方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说,城乡融合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则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融合发展内涵更加丰富、目标追求更为多元,既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和人民至上基本理念,又要切实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立足系统理论视角,应实现目标定位上的整体性与辩证性统一,方法运用上的统筹性与创新性统一,动态过程上的层次性与开放性统一,成效导向上的人民性与协调性辩证统一,这就要求加快稳健系统模式构建、整合优化机制构建和聚合创新机制构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兴梅   朱伽豪   汪昊莹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走向,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遵循。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城镇化方面的集中体现,旨在通过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形成城市和乡村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鉴于此,本文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现状和对策研究。首先,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其次,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域从人口、经济、文明、生态、外交五个方面分别探索当前城乡融合的发展状况。最后,从人口规模均衡发展、协力迈向共同富裕、物质精神文明并重、发展与保护两手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五个角度提出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佳   张成甦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不仅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内涵、目标任务、实践基础、短板约束与推进路径,还针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及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其他重要内容展开了拓展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并从以下方面提升研究质量:一是加强实地调研研究,探索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专业数据库;二是积极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型研究,探索从“物的融合”到“人的融合”的转换路径;三是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细分领域的研究,重视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模式推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复初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中国新时代的财务理论要有更大的创新。当前要加强对保障供给财务、战略财务、企业多层次分配财务、文化企业财务、环境财务和国际财务等新财务理论的研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财务力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变革,是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经济增长、思想革命、制度创新和社会转型的发展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大国的现代化,是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是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全面现代化。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其既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促进力量。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100多年以前,但其真正获得蓬勃发展的强劲驱动力量并赢得了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和经验的时期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于志晶,2006)。正如有研究者提出的,“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是一个自身内在基因变革和内在发展冲动的结果”(费正清,1991),在10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逻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要坚持贯彻的主题。刚刚闭幕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会议进一步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明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一重要论断,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的一贯思想——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一贯强调的;另一方面,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要求,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关键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文  施炫伶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从历史纵向维度看,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力量。从横向对比维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是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考察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创新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性;二是系统观念的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体系性;三是人本逻辑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四是制度保障的数字经济发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五是和平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基于此,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健全平衡保护与共享的数据产权政策、兼顾公平与活力的数字平台竞争政策、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数字经济监管政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新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提出,使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都为之振奋,凝聚起了踔厉奋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正>2024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同年11月,
关键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肖小和  李紫薇  
中国式现代化票据既具有支付、结算、融资等信用工具普遍性特征,又具有中国式服务经济、普惠、中小微、科创、绿色等现代化特点,是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双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票据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应收账款票据化、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是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必然要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阳光资产管理公司课题组   邱晓华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对我国保险业提出了新要求,即人民性、政治性、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助力绿色发展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与此同时,新形势下保险业也面临气候变化与治理、老龄化社会、经济形态转变、低利率市场环境等因素带来的资产负债管理挑战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高标准考验。面对新要求、新挑战,保险业应基于自身特点,在继续发挥风险管理作用的基础上,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柱、居民财富的管理工具,为服务实体经济、助推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抓住绿色转型、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健康中国、科教兴国等重大机遇,实现新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