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5)
2023(10459)
2022(8379)
2021(7900)
2020(6464)
2019(14639)
2018(14835)
2017(27683)
2016(15180)
2015(17667)
2014(17740)
2013(16976)
2012(15426)
2011(14144)
2010(14196)
2009(13345)
2008(13314)
2007(12005)
2006(10713)
2005(10034)
作者
(43695)
(36212)
(36151)
(34559)
(23098)
(17193)
(16371)
(14167)
(13991)
(12973)
(12602)
(12194)
(11931)
(11827)
(11625)
(11145)
(10778)
(10649)
(10311)
(10199)
(9487)
(8890)
(8825)
(8389)
(8142)
(8110)
(8034)
(7985)
(7428)
(7329)
学科
(61243)
经济(61169)
管理(40703)
(37862)
(30071)
企业(30071)
中国(23125)
方法(21983)
(18707)
数学(18120)
数学方法(17971)
业经(15335)
(14819)
(14382)
(14222)
(13781)
贸易(13770)
(13484)
理论(12437)
(12021)
农业(11854)
(11561)
银行(11536)
(11129)
(10648)
金融(10640)
地方(10353)
教育(10276)
(10197)
(9423)
机构
大学(220448)
学院(219197)
(92265)
经济(90470)
研究(81105)
管理(75948)
理学(63636)
理学院(62885)
中国(62708)
管理学(61857)
管理学院(61458)
(48649)
科学(47629)
(43243)
(41491)
研究所(37653)
(36083)
中心(34939)
财经(33997)
(33379)
(31627)
北京(31448)
师范(31309)
(30956)
经济学(29823)
业大(29514)
(29017)
农业(28197)
经济学院(26655)
(26615)
基金
项目(138547)
科学(108276)
研究(105399)
基金(99318)
(87439)
国家(86716)
科学基金(72381)
社会(67043)
社会科(63360)
社会科学(63341)
(52235)
基金项目(50863)
教育(49206)
(45001)
自然(43429)
编号(43085)
自然科(42444)
自然科学(42427)
自然科学基金(41690)
资助(40533)
成果(37201)
重点(32059)
课题(31469)
(31454)
(30860)
国家社会(28824)
(28703)
中国(27920)
(27209)
教育部(27014)
期刊
(107993)
经济(107993)
研究(72231)
中国(50644)
学报(36353)
(34697)
(34437)
教育(33357)
科学(32828)
管理(30307)
大学(27839)
学学(25699)
农业(23574)
(20855)
金融(20855)
技术(19681)
财经(18866)
经济研究(18586)
业经(16872)
(16489)
问题(14721)
(13684)
(13633)
世界(12732)
国际(12268)
图书(12094)
(10988)
(10617)
论坛(10617)
职业(9949)
共检索到345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任伍  
价值体系是现代化的精神之魂,决定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以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基础上的独特价值体系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现代化,构建起人类文明新形态。价值体系是一系列价值元素形成的系统,价值尺度、价值准则是衡量的标准,价值取向是灵魂,价值追求是目标,价值实现是手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在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扬弃的基础上,形成了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初心和使命相一致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社会、公民的和谐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实现的组织保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实现的根本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实现的品质保证,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实现的国际化路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文   张奕涵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为更好地应对美国“断链脱钩”威胁,回应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将之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者都是重大的时代命题,当前亟需剖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深刻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概念内涵,准确把握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点与方式。本文分析认为,产业体系现代化是推动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近年来,传统产业结构理论愈发暴露出固有的局限性,在其指导下许多国家出现了现代化发展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赋予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概念更加丰富的内涵,也拓宽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路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主阵地,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与目标,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根基。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着力点包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必须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柳  
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有利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趋势与主要矛盾。文章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5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的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20年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2020年31个省份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科技创新实力正在快速提升,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国区域之间的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差距还较大,有些省份的短板和弱项较为明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张雪兰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金融体系强化“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金融经济共生共荣”三大理念,同时具备“政治性、人民性、安全性、效益性、创新性、开放性”六大特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曦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线性加权法度量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及各维度表现均呈上升态势;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具体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趋势。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环境、地区环境容忍度、人口集聚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强度、政府调控力度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应协同高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持续强化金融支持等政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段光鹏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现代化发展优势及时有效地转化为话语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亟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为突破西方的现代化话语裹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话语体系,要在政党主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中明晰发展方向,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政治性;要在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统一中提升理论自觉,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学术性;要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相统一中探索发展规律,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科学性;要在独立自主与兼容并蓄相统一中消弭话语隔阂,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道义性。只有从政治性、学术性、科学性和道义性的基本原则出发,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由“他塑”走向“自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丽娟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30个省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展开探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各维度指数变化态势不尽相同;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省份空间关联模式以同质集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数字金融、公共服务水平、众创空间或孵化室、人才资源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影响因素。为此,应推动地区特色化发展、汇聚多元化创新要素、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段光鹏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现代化发展优势及时有效地转化为话语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亟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为突破西方的现代化话语裹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话语体系,要在政党主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中明晰发展方向,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政治性;要在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统一中提升理论自觉,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学术性;要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相统一中探索发展规律,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科学性;要在独立自主与兼容并蓄相统一中消弭话语隔阂,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道义性。只有从政治性、学术性、科学性和道义性的基本原则出发,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由“他塑”走向“自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  
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驱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存在产业规模与资源富集度异质性;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素集聚在数字金融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加速推动要素集聚的政策建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丽娟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30个省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展开探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各维度指数变化态势不尽相同;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省份空间关联模式以同质集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数字金融、公共服务水平、众创空间或孵化室、人才资源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影响因素。为此,应推动地区特色化发展、汇聚多元化创新要素、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刚  赵伟霖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线。金融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架构,是构建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工作实际上是遵循“三位一体”总方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的宗旨,中国货币政策更加稳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组合措施更加精准,强力推进了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新业态的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化解处置了诸多风险点,稳步推进了去杠杆进程,进一步完善了金融监管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对外开放程度取得新进展,金融“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提高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晓亮  沈壮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指引前进方向、凝聚思想共识、激发精神动力。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引领作用,需要使之与治理理念互融互通、与治理体系相辅相成、与治理能力建设并行共进,真正将兴国之魂融入国家制度,镶嵌入民众的精神家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江   郭子昂  
立足于党的二十大的指导思想,文章建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了2007—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维度的现代化综合水平,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推进历程与实现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2007—2021年得到了稳步提升,仅有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水平略低于2019年。进一步地,中国的人口特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避免且必须重视的问题,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关联效应并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人口特征问题,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相关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梁华  
基于2012-2022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由异质性分析可知,数字经济对资源型省份、经济发达地区与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新质生产力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路径。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邻近省域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郝炜  董必荣  牛建平  
面向审计法律从业人员开展的审计法治教育,不仅有助于锻造审计法治思维、创新审计法治理论,而且对审计机关坚守政治机关定位、推进审计执法实践均具有重大意义。为解决传统审计法治教育范式危机,本文探索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审计法治教育体系;该体系设计在学理上包括体系思维、编目设计、要素设计三个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促成“坚持实践导向的审计法实验”与“坚守政治机关定位的课程思政”两大要素系列的互动融合。中国式现代化审计法治教育实施路径的关键,旨在运用研究型审计理念生成基于实践导向、确保政治机关定位的审计法治教育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