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4)
- 2023(14801)
- 2022(12048)
- 2021(11286)
- 2020(9488)
- 2019(21826)
- 2018(21776)
- 2017(41089)
- 2016(22274)
- 2015(25221)
- 2014(25022)
- 2013(23985)
- 2012(21416)
- 2011(19223)
- 2010(19627)
- 2009(18641)
- 2008(18696)
- 2007(16775)
- 2006(15064)
- 2005(14279)
- 学科
- 济(99887)
- 经济(99761)
- 业(86208)
- 企(78125)
- 企业(78125)
- 管理(75311)
- 方法(42883)
- 数学(34221)
- 数学方法(33628)
- 业经(31320)
- 农(30011)
- 中国(29923)
- 财(29868)
- 制(22277)
- 农业(20636)
- 务(20419)
- 财务(20365)
- 财务管理(20340)
- 理论(19421)
- 企业财务(19211)
- 技术(19107)
- 贸(18237)
- 贸易(18221)
- 易(17781)
- 策(17517)
- 体(17340)
- 和(16630)
- 划(16415)
- 银(15380)
- 银行(15371)
- 机构
- 学院(317790)
- 大学(315160)
- 济(139608)
- 经济(137224)
- 管理(123594)
- 研究(106570)
- 理学(105032)
- 理学院(103996)
- 管理学(102267)
- 管理学院(101663)
- 中国(85558)
- 京(67432)
- 财(66804)
- 科学(60251)
- 所(52857)
- 财经(51901)
- 江(48393)
- 农(47347)
- 研究所(47305)
- 经(47265)
- 中心(47094)
- 北京(43462)
- 经济学(43391)
- 范(40979)
- 师范(40666)
- 业大(40646)
- 经济学院(38946)
- 州(38255)
- 财经大学(38174)
- 院(37834)
- 基金
- 项目(199575)
- 科学(159884)
- 研究(151339)
- 基金(146798)
- 家(126801)
- 国家(125447)
- 科学基金(109022)
- 社会(99031)
- 社会科(93988)
- 社会科学(93958)
- 省(76742)
- 基金项目(75652)
- 教育(70349)
- 自然(67215)
- 自然科(65770)
- 自然科学(65756)
- 自然科学基金(64666)
- 划(63880)
- 编号(60500)
- 资助(60426)
- 成果(49853)
- 部(45321)
- 重点(45071)
- 创(44063)
- 发(43403)
- 课题(42494)
- 国家社会(42071)
- 创新(40510)
- 业(40029)
- 教育部(39755)
- 期刊
- 济(161881)
- 经济(161881)
- 研究(102644)
- 中国(67791)
- 财(55394)
- 管理(52795)
- 农(45166)
- 科学(42948)
- 学报(42359)
- 教育(39029)
- 大学(34341)
- 学学(31932)
- 技术(31812)
- 融(31106)
- 金融(31106)
- 农业(30947)
- 财经(27712)
- 经济研究(26942)
- 业经(26570)
- 经(24166)
- 问题(20940)
- 业(19677)
- 技术经济(18252)
- 贸(18082)
- 世界(17830)
- 统计(16496)
- 国际(16262)
- 现代(15480)
- 策(15242)
- 商业(14514)
共检索到496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陶朗逍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国多个法律领域出现了以推动企业合规为目标的改革探索。经济行政法领域采用合规强制模式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刑事法领域采用合规激励模式完善中国特色司法制度,涉外法领域采用合规引导模式增强我国企业外向经营中的抗风险能力。推动企业建立合规管理制度,能助力形成公私合力的市场监管格局,在涉企案件处理中,以管理结构矫正补充财产处罚的预防功能不足,为协商性的执法机制建设提供保障。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现阶段需要继续完善以合规激励为核心的法律制度建设,由行刑机关协同制定“证据型”有效合规评价标准,统筹开发合规科技以提升管理效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小平 张展
国家理性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维。作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推进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在体制机制和国家理性上与之相适应。就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言,国家治理需要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为治理对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善治目标,即推动国家理性的生态化转向,将生态理性上升为国家理性。现代生态伦理孕育了生态正义、自然价值、动物权利等核心理念,为生态价值观念、生态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理性的出场。为此,现代生态伦理需要跳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无休止的范式之争,以“和”的尺度圆融争议,形成一种和合的生态伦理。明确国家理性生态化的实践路径,即引导治理主体依据和合的生态伦理,遵循平等原理进行天人交往、物我交往,对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小平 张展
国家理性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维。作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推进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在体制机制和国家理性上与之相适应。就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言,国家治理需要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为治理对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善治目标,即推动国家理性的生态化转向,将生态理性上升为国家理性。现代生态伦理孕育了生态正义、自然价值、动物权利等核心理念,为生态价值观念、生态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理性的出场。为此,现代生态伦理需要跳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无休止的范式之争,以“和”的尺度圆融争议,形成一种和合的生态伦理。明确国家理性生态化的实践路径,即引导治理主体依据和合的生态伦理,遵循平等原理进行天人交往、物我交往,对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彭中礼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逻辑力量推动中国法治建设,是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新道路,是现代法治发展的新模式,是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认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放眼于世界,从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刻阐述其对世界法治文明的原创性贡献。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发展,坚持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协调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法治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高度统一的集中体现。在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践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就要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和促进当代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凝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心合 吴泽美
合规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石。研究中国企业的合规管理,重心应当落脚在国有企业而不是一般商事企业。相较于一般商事企业,国有企业在合规管理的目标、对象、内容和机制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合规管理不宜单兵作战、单独推进,应当与法务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管理职能整合、协同推进,但是整合方式要在对合规管理与法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进行科学梳理的基础上。整合不是消除四个管理职能专门化的组织分工差别,追求无差异、一体化的“五个一”和“六个一“。从实践看,整合有组织整合、流程整合和机制整合三种方式。但是,即使合规管理与其他几项相关管理职能整合成大合规风控体系,如果还是局限在企业内部而不突破企业的边界,则合规管理的效果依然有限,因为国有企业内部在风险、合规等方面的控制力弱。面对国有企业“内弱外强”的控制权配置格局,需要在研究合规管理问题时,关注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合规风控体系,在国有企业建立真正意义的中国式大合规风控理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楚刁
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可显著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空间融合与社会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城乡融合的传导路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积极效能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约。耦合协调性检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应深化多领域创新改革,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创新要素流通范围;构建要素自由流通网络,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助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楚刁
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可显著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空间融合与社会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城乡融合的传导路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积极效能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约。耦合协调性检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应深化多领域创新改革,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创新要素流通范围;构建要素自由流通网络,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助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元竹
城市在国家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必须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城市化建设,必须把包括基础理论、基础技术(包括底层技术)、应用技术在内的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以科学技术助力民族复兴伟业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建设现代化国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必须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推动有组织的市场导向应用性基础研究迎接正在到来的智能社会,为有组织的市场导向应用性基础研究创造良好生态,关注并把握好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城市化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创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萍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加速环境审计数字化转型是契合新时代环境审计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探讨环境审计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环境审计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创新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驱动下的环境审计模式,并就事前审计、审计执行、审计终结三大流程展开应用解读。最后,提出建立环境审计与资源执法监督协同配合机制、防控审计数据舞弊风险、提升审计人员数字实力及素养相关建议,助力环境审计组织协同、流程协同及人员协同,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环境审计创新变革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求索
[作者]
罗国强
“公正”的出现与使用,是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公平正义被推崇备至并被习惯性地相提并论的产物。公平与正义具有紧密联系,正义是公平的目的和基础,公平是正义的体现和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但无论从内涵与外延两个维度来看,都是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独立法哲学范畴。从内涵倾向和表述侧重来看,公正虽必然涉及正义,但主要指的还是公平。公正在内涵本质维度上,体现出对公平正义的兼容互通,以公平为主要内容但隐含着正义的背景和宗旨;公正在外延形式维度上必然体现出公平正义之间的冲突,此时应以公平的外延形式为准,采用消极的手段来调和利益与价值。公正法哲学维度的辨明,将促进新时代中国法哲学的进步并为世界法哲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有力支撑,为其国内展开提供切实保障,并为其国际辐射提供有效助推。
关键词:
公正 公平 正义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逄锦聚 龙禹玺
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有多个维度,从发展道路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国情,尊重人民选择,坚持14亿多人口共同富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五位一体”和“四化”同步,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科学理论指导。在鲜明的中国特色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包含着现代化道路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特征,为人类走向现代化展现了美好前景,提供了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做好八项工作,包括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高质量发展;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等等。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龚柏华
本文在归纳WTO现行规则谈判多边模式基础上,比较了WTO现代化改革中的封闭式诸边模式和开放式诸边模式。主张在保留WTO多边协商一致机制的前提下,从效率务实出发,探索逐步扩大采纳开放式诸边谈判模式,如在电子商务协定谈判中先试先行,形成WTO体制内多边模式与诸边模式共存兼容的形态,最终通过临界数量的开放式诸边模式迂回推动WTO回归多边谈判模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瑛 梁湘钏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篇章。十多年来,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激发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在多重功能定位中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任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本文首先构建了新观念、新定位、新原则、新模式和新标准“五位一体”的理论逻辑框架,力图揭示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逻辑。接着本文基于广度、高度和深度等多维视角,从国企改革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外延性梳理国企改革十多年来的重要成就,并鉴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从改革的目标、逻辑、方向、模式和成效五大方位切入,总结出中国独特的国企改革经验范式。最后,立足于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境,提出国企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 汪德华 马珺 何代欣 杜爽 许艺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涉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领域,主要目标指向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扩大国内消费奠定制度基础,助力创新引领和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共同富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地区协调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以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为重点,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以加强统筹能力和绩效导向,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以统筹发展和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姜长云 林万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未来一段时间工作作出的总动员、总部署。本组笔谈特邀三位专家学者对全会强调的“三农”领域的重大原则、重要改革举措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刻解读,希冀为新阶段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