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0)
2023(7424)
2022(6098)
2021(5590)
2020(4659)
2019(10573)
2018(10322)
2017(19266)
2016(10224)
2015(11800)
2014(11701)
2013(11894)
2012(11717)
2011(10997)
2010(11110)
2009(10655)
2008(10609)
2007(9550)
2006(8853)
2005(8382)
作者
(30375)
(25465)
(25371)
(24321)
(16554)
(12067)
(11429)
(9848)
(9790)
(9209)
(9075)
(8368)
(8357)
(8356)
(8216)
(7791)
(7464)
(7284)
(7258)
(6662)
(6641)
(6114)
(6081)
(5909)
(5882)
(5684)
(5451)
(5034)
(5016)
(4940)
学科
(72275)
经济(72223)
管理(30430)
(25448)
方法(23610)
数学(20904)
数学方法(20811)
(20701)
企业(20701)
中国(18584)
地方(15933)
(13544)
(12269)
地方经济(12199)
业经(11825)
(11816)
贸易(11806)
(11695)
(11484)
(11203)
(9923)
金融(9922)
(9688)
银行(9687)
(9373)
环境(9351)
(8807)
(8293)
(8066)
关系(8037)
机构
大学(169167)
学院(164630)
(88481)
经济(87191)
研究(65181)
管理(56978)
中国(51829)
理学(47681)
理学院(47092)
管理学(46597)
管理学院(46270)
(39560)
(36518)
科学(33829)
(32716)
财经(31488)
经济学(30836)
研究所(29260)
(28728)
经济学院(27481)
中心(27366)
北京(24214)
(23349)
财经大学(23328)
(22420)
(21944)
师范(21825)
(20442)
科学院(20128)
社会(18987)
基金
项目(97466)
科学(78262)
基金(74774)
研究(73283)
(64542)
国家(64074)
科学基金(54393)
社会(52183)
社会科(49667)
社会科学(49655)
基金项目(37862)
(32982)
教育(32535)
资助(31613)
自然(31133)
自然科(30417)
自然科学(30410)
自然科学基金(29903)
(28668)
编号(26241)
(24136)
国家社会(23693)
中国(23315)
成果(23050)
重点(22427)
(22229)
教育部(21470)
人文(20188)
(19721)
社科(19577)
期刊
(105534)
经济(105534)
研究(61453)
中国(32372)
(31420)
管理(23938)
学报(22557)
科学(22375)
经济研究(18866)
财经(18849)
(18780)
大学(18073)
(17930)
金融(17930)
学学(16997)
(16548)
问题(14306)
(13621)
教育(13302)
技术(13103)
世界(12870)
农业(12832)
国际(12410)
业经(11780)
技术经济(10282)
统计(8864)
经济问题(8678)
(7607)
经济管理(7539)
现代(7389)
共检索到268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树成  
在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使用了经济周期这一概念来分析经济走势,作者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深入解析了这次客观经济调控的原因、方法、成效,指出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采取的对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海霞  
从经济学方法论角度看,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取决于其假设前提,本文认为生产力不平衡结构是我国宏观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也应该是进行我国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条件。由于中西方理论基本假设的不同,本文认为我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研究应该从生产力不平衡结构这一基本假设条件出发,主要采用结构分析方法进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付一婷  刘金全  刘子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宏观治理的新理念与新方式。本文对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转变与升华的必然性进行论证,并探究这种转变的时机把握、能力跃升和体系创新,为我国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对策建议。新体系优化了政策目标:长期目标由速度目标转向质量目标、调控范围由点目标放大至区间目标、调控方式从总量调控精细化到结构调控、调控力度由"大水漫灌"式优化至精准调控;明确了各项政策的任务分工:强调了六项子类政策间的交互作用与下一阶段产业政策的核心地位;提升了政策间的协同作用:确保政策间的协调配合与时间一致性,并进一步保证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的协调平衡能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曾国安  
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都是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基本经济职能 ,两者在产生的具体原因、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出现的时间、实施机构、实施手段、实施方法、调控对象、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失效的原因、与产业政策的关系、对经济自由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 ,但两者也具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 ,明确两者的关系对规范政府政策、规范政府行为和政府有效地履行经济职能都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乌家培  凌晓东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机制。这一机制将介于纯粹的计划机制与完全的市场机制之间,具有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特点。于是,新机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将具有传统体制下所不具有的新的内容。本文将对传统机制下与新机制下两种宏观经济调控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并提出对新机制下宏观调控方式进行评价与选择的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一稳一积极"的总基调,建议把"破障碍、扩消费、促升级"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展望2013年,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不久将会进入新的上升通道。我们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所谓的回升不过是2012年5月份开始实施的稳增长刺激政策的人为"上拉效应",缺乏中长期回升的基础,因为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仍然不足,同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肖淳  
《宏观经济调控》评介肖淳在我国当前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正在创建,而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搞好宏观经济调控,显得越来越重要。《宏观经济调控》一书,适时地赶上了时代的需要,也适应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洪,特为该书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耀华  
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简论朱耀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要使我国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尤为重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建立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溶沧  马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溶沧  马珺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发展只能看作是我们的一个政策取向,是不可能通过短期的量调整而完全达到的。因此,我们要强调宏观调控政策的长期含义。在实现发展目标上,需要体现出短期政策的长期视野,不能为增长而增长。总的要求是,宏观调控要与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一致,要有利于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投资,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爱平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必须有法律来规范和调节经济活动,但是目前我国的立法特别是经济立法尚不健全、配套.本文从宏观经济调控的角度对我国经济法律体系进行了现状剖析,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体系、目标进行了法律形式上的界定,同时对其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之间的协调作了阐述,最后提出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法律体系的目标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苑琳  孟繁芸  
从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的增长和衰退存在着周期性的循环,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这种周期性的波动更加的明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伟  
本文论述了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的特点、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的新的局限性,以及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效果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鞠立新  
在传统经济体制中,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集中反映在自上而下的单一指令性计划,党政领导机关对整个经济活动包括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上,政经不分、政企不分,各个经济活动主体(主要是指企业,下同。)都被当作行政附属物,因而窒息了其生机和活力、降低了经济效率,他阻碍甚至排斥了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并且导致了机构膨胀和官僚主义盛行等。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传统的经济体制包括传统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正在瓦解,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正在探索和建立过程之中,呈现出新旧两种调控体系并存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鹏  
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不懈努力,找国逐渐告别了短缺经济的时代。以最近一次经济的软着陆为标志,中国的短缺经济和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基本结束,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将从以总量为主转变为以结构为主,国民经济将进入以结构优化和升级,整体素质提高为特征的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