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1)
- 2023(12972)
- 2022(10976)
- 2021(10357)
- 2020(8375)
- 2019(19557)
- 2018(19293)
- 2017(36984)
- 2016(19889)
- 2015(22557)
- 2014(22565)
- 2013(22217)
- 2012(20908)
- 2011(19583)
- 2010(20197)
- 2009(18734)
- 2008(18439)
- 2007(16575)
- 2006(15190)
- 2005(14083)
- 学科
- 济(95474)
- 经济(95384)
- 管理(53623)
- 业(50397)
- 企(38581)
- 企业(38581)
- 方法(36285)
- 中国(32962)
- 数学(32315)
- 数学方法(31743)
- 农(25548)
- 地方(24112)
- 业经(19490)
- 贸(19416)
- 贸易(19399)
- 易(18837)
- 财(18472)
- 制(16994)
- 农业(16731)
- 学(16299)
- 银(16215)
- 银行(16206)
- 行(15801)
- 融(15527)
- 金融(15526)
- 发(14822)
- 环境(14456)
- 策(14160)
- 理论(14021)
- 地方经济(12650)
- 机构
- 学院(291340)
- 大学(290031)
- 济(129868)
- 经济(127216)
- 管理(108273)
- 研究(106826)
- 理学(91142)
- 理学院(90054)
- 管理学(88432)
- 管理学院(87866)
- 中国(83812)
- 京(63911)
- 科学(61226)
- 财(59345)
- 所(53586)
- 研究所(48008)
- 中心(47377)
- 财经(45813)
- 江(44721)
- 农(42279)
- 北京(41871)
- 范(41655)
- 经(41566)
- 师范(41370)
- 经济学(40725)
- 院(38349)
- 经济学院(36368)
- 业大(36308)
- 州(36251)
- 财经大学(33581)
- 基金
- 项目(181693)
- 科学(145017)
- 研究(137438)
- 基金(132236)
- 家(113742)
- 国家(112799)
- 科学基金(97114)
- 社会(89198)
- 社会科(84755)
- 社会科学(84737)
- 省(69106)
- 基金项目(67509)
- 教育(63589)
- 自然(59727)
- 划(58937)
- 自然科(58411)
- 自然科学(58401)
- 自然科学基金(57332)
- 资助(56111)
- 编号(55370)
- 成果(46592)
- 发(44098)
- 部(41194)
- 重点(41141)
- 课题(40295)
- 国家社会(37257)
- 创(37172)
- 发展(36444)
- 展(35869)
- 教育部(35837)
- 期刊
- 济(152897)
- 经济(152897)
- 研究(99385)
- 中国(63999)
- 财(43106)
- 管理(42916)
- 农(40112)
- 科学(38977)
- 学报(37938)
- 教育(37536)
- 融(32954)
- 金融(32954)
- 大学(30068)
- 学学(27834)
- 农业(27443)
- 技术(27046)
- 经济研究(25610)
- 业经(24229)
- 财经(23935)
- 问题(21198)
- 经(20848)
- 贸(17935)
- 国际(16200)
- 世界(16060)
- 统计(15668)
- 技术经济(15278)
- 业(15065)
- 策(13994)
- 图书(13910)
- 现代(13851)
共检索到465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一星
一、近年来关于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争论1980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正式把“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作为国家的城市发展总方针,我国城市发展方针提出以后,1984年费孝通发表“小城镇大问题”的调研文章,提出小城镇发展应当是中国式城市化的主要方向,在学术界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引起了广泛反映。“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乡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小城镇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过程中的蓄水池”,“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唯一道路”等等成为一时的主潮流。这是典型的小城镇重点论。在这样的主潮流下面,有人提出不同看法,1984年11月底在成都召开的“大城市人口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文耀
在《论城市人口规模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一文中,我们已经谈到正金字型、正工字型城市人口规模结构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倒工字型、倒金字型的则会降低人口城市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分析了制约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各种因素。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特点、制约因素,并对其调整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蔡之兵 张可云
过去30多年中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然而究竟应该以何种规模的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始终存在争论。本文基于城市成本收益最优规模的罗伯特研究框架,利用中国143个城市数据采取分组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并不存在单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利用齐普夫(ZIPF)法则和城市就业提供能力指数对中国现有城市规模体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中国城市体系总体规模偏小且缺乏足够的就业提供能力。最后,本文根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战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放
本文对 1 999年中国各省、自治区城市规模结构的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 ,表明许多省、自治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均具有某些缺陷 ,而且位于三大地区的省、自治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本文认为 ,在 2 1世纪 ,中国三大地区城市规模结构的发展重点应当根据各自的特征而有所不同 ,而且 ,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的大城市都应当而且必将得到优先发展。中国需要发展的是大、中、小城市 (镇 )结构合理和城市整体功能可以得到最大发挥的城市体系。
关键词:
中国 省 自治区 城市规模结构 聚类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孟奇 张建军 宋荣 付邦宁
基于2006—2017年我国3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构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变化规律;(2)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产业发展协调度逐年上升,但依旧处于低度协调水平;(3)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成渝地区整体上有较高的协调发展水平;(4)四大经济分区子系统整体协调度情况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且地区整体协调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力行 申广军
从"资本技能互补"假设出发,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金融发展与城市规模的关系。理论分析指出,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易于使用资本进行生产,因而对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较大,这在短期内会提高技能溢价、长期将扩大城市规模。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确实与城市规模正相关,并且这一结果十分稳健。金融发展提高了教育回报率,而后者对扩大城市规模有积极作用,因此教育回报率被认为是金融发展影响城市规模的渠道。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资本技能互补 城市规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江曼琦 王振坡 王丽艳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城市系统时间序列规模分布的罗仑兹曲线、基尼系数以及年均增长率与基年城市规模的相关关系,研究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演进的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在短时期呈现略有不同的收敛或发散态势,从长期看仍呈现近似的平行增长模式,从而证实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模分布演进也存在平行增长的规律,作为城市系统相对完善的国家,平行增长表现为各城市基本相同的年增长率,而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的国家,城市规模分布的平行增长表现为新城市的大量出现部分抹平了大城市的相对快速增长,从而说明长期以来我国在城市规模框架内构造城市发展路径的方针是不可行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贺斌 袁晓玲 房玲
本文运用夜间灯光数据,以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城市规模测度中融入空间结构特征,构建空间视角下的城市规模指数,进而基于EBM-DEA模型测算城市效率,通过耦合协调度和ESDA、GWR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城市规模和效率协调发展水平、演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规模指数全国平均值在2003—2013年间呈现阶梯式增长趋势,但是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等影响,东部地区保持了持续增长,2008年后中部及西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城市中心地区繁荣和外围蔓延现象更为明显;中国城市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城市发展对生产要素投入依赖,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偏低;中国城市规模与效率的协调耦合度在2003—2013年的均值为0.6067,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的中等协调,二者间整体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较强。而从区域布局来看,我国区域间城市"规模-效率"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部塌陷的结构,地区间差距在2008年的不断增大。在影响要素分析中,各城市在不同时点受到要素影响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分布格局,因此需要实施差别化的政策和方案来促进区域城市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璟 杨开忠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城市未来发展问题的核心 ,城市发展政策是影响各国、各地区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政策之一。作为中央集权国家 ,中国城市发展政策体系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这直接作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政策 ,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海文
面对21世纪前20年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的时间约束,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中长期目标追求,客观分析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目标价值、历史趋势,以求区域中心城市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扩展规模,努力追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劲动力。
关键词:
GDP千亿元级城市 历史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伟民 蒋华园
城市化水平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我国城市化发展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实行的城市发展政策。我们通过合理城市规模的界定 ,确定出 10 0—40 0万人的城市规模的净规模收益最大 ,根据这项研究结果 ,作者提出调整现有城市发展政策 ,从积极发展小城镇转向发展较大规模城市的轨道上来。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治国 李成友 刘志有
文章采用我国284个城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及东中西部地区数据,构建实证计量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有效验证。研究发现,当城市非住房部门获得更多土地配给时,房价、工资和人均产出会增加,人口规模反而下降,城市经济总产出会先增加后减小。研究结果表明,不合理的城市土地供给制度导致的土地供需错配降低了匹配城市发展的人口容量、阻碍了城市经济的持久发展,特别是优先考虑非住房用地使用的城市土地供给政策推升了房价,且发现在2009年之前,东部地区非住房用地比重对房价、工资和人均产出的推动效应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差异不大,而自2009年以来,三个地区非住房用地比重对房价、工资和人均产出推动效应的增幅有所减缓...
关键词:
城市土地供给 住房价格 城市化 土地政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蓉 张旺锋 张祥德
城市是目前我国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因此,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如: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存在一定误区、经济政策与环保要求脱节、城市工业经济载体选址不合理、责任承担机制不完善等主要发生在城市。本文即以这些当前城市发展问题为背景,通过介绍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体系,分析其对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意义,重点论证了环境经济政策将对城市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而提出在该政策的要求和引导下,我国城市未来必须逐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制定新的有可行性的城市发展考核体系等策略,这样即可从源头上有效减少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发生率,以使可持续发展理念真正落实于城市发展决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甬军
本文讨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实践的若干理论问题,认为必须认识城市化的一般内容,学习和借鉴世界城市化的经验和已有研究成果,克服中国城市化政策的"应急"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来解决现在城市化进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目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瑾 李丹 孙楚仁
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中国未来面临的艰巨任务和重要挑战。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不同类型的城市如何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来选择恰当的国际分工模式,不仅对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两个百年目标"的完成和推进城市贸易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数据库"1996~2011年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政策空间对城市参与国际分工模式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政策空间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出口多元化的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城市的政策空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参与国际分工就越会采取多元化的模式。这一结果对于不同政策空间城市的国际分工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
政策空间 经济发展 出口多元化 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