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5)
- 2023(9696)
- 2022(8017)
- 2021(7522)
- 2020(6207)
- 2019(14125)
- 2018(13848)
- 2017(26016)
- 2016(13871)
- 2015(16214)
- 2014(16066)
- 2013(16173)
- 2012(15877)
- 2011(15083)
- 2010(15191)
- 2009(14488)
- 2008(14319)
- 2007(13234)
- 2006(12208)
- 2005(11404)
- 学科
- 济(84775)
- 经济(84696)
- 管理(38409)
- 业(32310)
- 方法(28704)
- 企(25812)
- 企业(25812)
- 数学(24875)
- 数学方法(24613)
- 中国(22295)
- 地方(18205)
- 学(17995)
- 农(16033)
- 贸(14765)
- 贸易(14754)
- 业经(14653)
- 易(14310)
- 制(14054)
- 财(13590)
- 地方经济(13084)
- 融(12003)
- 金融(12002)
- 体(11661)
- 银(11180)
- 银行(11151)
- 行(10874)
- 环境(10864)
- 农业(10531)
- 和(10389)
- 关系(10121)
- 机构
- 大学(228712)
- 学院(222305)
- 济(106388)
- 经济(104530)
- 研究(90369)
- 管理(75495)
- 中国(68864)
- 理学(63407)
- 理学院(62565)
- 管理学(61435)
- 管理学院(61051)
- 科学(53150)
- 京(50414)
- 所(47689)
- 财(46407)
- 研究所(43078)
- 农(39155)
- 中心(38156)
- 财经(36622)
- 经济学(35475)
- 江(33774)
- 经(33369)
- 北京(32977)
- 院(31654)
- 经济学院(31555)
- 农业(30788)
- 业大(30641)
- 范(30368)
- 师范(30023)
- 科学院(27917)
- 基金
- 项目(137039)
- 科学(107733)
- 基金(102341)
- 研究(97343)
- 家(91386)
- 国家(90696)
- 科学基金(75154)
- 社会(65289)
- 社会科(61869)
- 社会科学(61852)
- 基金项目(51787)
- 省(48963)
- 自然(46805)
- 自然科(45740)
- 自然科学(45721)
- 自然科学基金(44944)
- 教育(44195)
- 资助(43698)
- 划(43176)
- 编号(35566)
- 部(32246)
- 重点(31860)
- 成果(31254)
- 发(30907)
- 国家社会(28974)
- 中国(28615)
- 教育部(27585)
- 创(27202)
- 课题(26553)
- 大学(25826)
- 期刊
- 济(128335)
- 经济(128335)
- 研究(77139)
- 中国(48660)
- 学报(39870)
- 农(36682)
- 科学(36179)
- 财(34749)
- 管理(31764)
- 大学(30226)
- 学学(28377)
- 农业(24860)
- 教育(23419)
- 融(22232)
- 金融(22232)
- 经济研究(21691)
- 财经(21351)
- 经(18765)
- 技术(18435)
- 问题(17057)
- 贸(16673)
- 国际(15994)
- 世界(15659)
- 业经(15582)
- 业(13816)
- 技术经济(12921)
- 统计(11271)
- 版(10643)
- 经济问题(10379)
- 坛(9830)
共检索到362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章新
论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章新一、任何没有中国参加的亚太经圈将是不完整的“圈”。进入九十年代后,全球化、区域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态势,各国经济“区域意识”加强,“区域意识”的驱动_工业化世界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正...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周世俭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从60年代开始酝酿。由于亚太地区地域辽阔,国家分散,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大(既有发达国家,也有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又有不同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社会制度不同,再加上历史遗留的问题较多,矛盾复杂,搞区域经济合作难度较大。90年代以前,在建立有组织形式的区域合作方面,没有取得重大进展。但在发展实际的经济贸易联系方面却颇有成效。目前,亚太地区的区内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房师杰 王圳
近十几年来,亚太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发展中心,其中尤其是太平洋西岸的东亚地区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亚太经济合作的进展也十分迅速。如何开展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中国在这其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扮演何种角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现实的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史敏
经过17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9年到1994年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44%,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分别增长6.5%和8.25%。1995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达到10.2%。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亚太及全球居于领先地位,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但中国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至今仍属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廷纲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几年来通过会员国的共同努力,它的规模正在扩大,功能有所加强,目前已成为亚太地区最有代表性的经济组织.中国在1991年参加了该组织,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它将积极参与亚太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为推动它们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而努力. 一、 当前世界经济存在着两种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可能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可能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关键取决于区域经济集团是否实行排他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但是,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经济上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经济发展水平又比较接近,它们之间采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祝龙发
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概况 1.基本情况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momic Coope-ration.APEC)是顺应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相互交往日益增强的趋势,在1989年11月成立的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最初APEC只是一个影响力有限的地区经济论坛,而今它已成为该地区促进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先行列车。 APEC现有18个成员: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香港、中国台北、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培刚 张建华
90年代以前,人们广泛采用的是狭义的亚太概念,主要指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地区,该地区从60年代中期以后,各经济体相继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泛指环太平洋沿岸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广义的亚太概念被人们频繁使用。这表明东亚或亚洲部分在环太平洋广大地区中的地位日益凸现,也意味着亚太地区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本文采用狭义的亚太概念,并首先从亚太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中去认识中国经济的特殊地位,然后从与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以及今后的合作前景中,进一步探讨中国经济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辛桦
共同推进亚太经济合作辛桦亚太经合组织第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1月25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圆满结束。江泽民主席出席了这次会议,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在会议期间与一些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领导人进行了会晤。此前还举行了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就扩大经济技术合作并建立相...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史敏
亚太经济合作的前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史敏亚太地区的地域概念有大有小,大可包括整个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连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在其中,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就包括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加、墨三国,小则指西太平洋地区,主要包括中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茂荣
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周茂荣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而进入一个新的纪元的时候,在世界经济中有两种重要的趋势在并行发展。一种是经济国际化或全球化趋势,即通过国际之间的贸易、金融、投资以及人员和技术的流动,把各个民族、国家的经济越来越紧密地结...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姚立新 魏丽
在传统的经济一体化理论模式和实践中是不包含对环境合作的规范的。在协调处理“贸易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把环境问题纳入到经济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系中予以规范,不仅能促进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减少或避免贸易竞争的不公平性,而且可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邓行诚
亚太地区因不具备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在该地区出现欧共体或北美式的全区域的紧密型经济一体化合作形态是不可能的。而推行次区域、小区域的经济合作模式则是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最现实选择。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上述观点作了简要说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