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5)
2023(4987)
2022(4053)
2021(4114)
2020(3362)
2019(8001)
2018(7609)
2017(14804)
2016(7596)
2015(9005)
2014(8761)
2013(8881)
2012(8484)
2011(8053)
2010(7911)
2009(7657)
2008(7881)
2007(7090)
2006(6504)
2005(6357)
作者
(21979)
(18241)
(18085)
(17523)
(11803)
(8699)
(8212)
(7243)
(6946)
(6565)
(6517)
(6182)
(6097)
(5991)
(5913)
(5721)
(5454)
(5356)
(5230)
(4785)
(4531)
(4463)
(4269)
(4234)
(4220)
(4118)
(4087)
(3695)
(3572)
(3555)
学科
(39410)
经济(39374)
管理(19167)
(18455)
(17502)
银行(17357)
(17150)
企业(17150)
方法(16659)
(16185)
(16045)
数学(14648)
数学方法(14602)
中国(13856)
(10326)
金融(10325)
(10309)
贸易(10295)
(9982)
(9490)
制度(9487)
业经(9483)
业务(9309)
(8172)
银行制(8032)
(7412)
(7283)
体制(6580)
(6235)
关系(5752)
机构
大学(122263)
学院(116349)
(61457)
经济(60637)
研究(45911)
中国(44893)
管理(41631)
理学(33975)
理学院(33578)
管理学(33353)
管理学院(33113)
(29599)
(27186)
财经(23570)
科学(22911)
(22799)
经济学(21943)
(21718)
研究所(20528)
中心(20396)
(19675)
经济学院(19673)
银行(18867)
北京(18436)
财经大学(17878)
(17495)
(16512)
(15835)
(15474)
(15470)
基金
项目(67642)
科学(54596)
基金(53389)
研究(51367)
(46076)
国家(45762)
科学基金(38787)
社会(36499)
社会科(34854)
社会科学(34844)
基金项目(26686)
资助(23034)
教育(23033)
自然(22139)
自然科(21671)
自然科学(21666)
自然科学基金(21360)
(20575)
(19175)
中国(18334)
编号(18153)
(17801)
国家社会(17085)
成果(16339)
教育部(15947)
重点(15521)
人文(14507)
(14306)
社科(14023)
(13989)
期刊
(67564)
经济(67564)
研究(47656)
(28118)
金融(28118)
中国(24412)
(22861)
管理(17148)
科学(16429)
学报(16209)
财经(14594)
(14055)
大学(12997)
(12662)
经济研究(12155)
学学(12042)
(10803)
国际(10326)
教育(10197)
问题(9590)
世界(9571)
农业(7908)
技术(7662)
业经(7657)
技术经济(6151)
理论(6107)
经济问题(5528)
(5497)
论坛(5497)
(5425)
共检索到198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梁媛  
本文考察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问题。研究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是以政府隐含担保为支撑的,较高的信誉与较低的偿债能力并存为特征的。国有商业银行较低的偿债能力是政府提供隐含担保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它削弱了政府的担保能力,进而危及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为了维护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必须进行改革,以银行的商业信誉取代政府担保的信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满沧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把拓展个人银行业务市场作为其业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个人银行业务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银行业务过程中必须清除“三个误区”,进而加快其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兴斌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是近几年来经济金融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股份制银行实践的基础上,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进入上市的实际准备阶段,管理层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鉴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其体制和经营现状,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应慎重推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及上市对解决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现实的意义,但在自身经营状况不理想、经营体制有待改进的情况下,上市应缓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邱志强  乐宜仁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至今,国际上不少著名的机构和学者都针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过高不良资产率,预测中国要爆发银行危机。然而,国有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势头强劲,在市场中的份额不仅没有降低,若考虑四行近几年的机构人员大幅裁减,市场份额仍有提高。为何认识这一现象,可以给出不同的解释。本文试图从信任角度研究这一现象。一、信任的集中与依赖由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文化心理决定,高储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材料,中国国民储蓄率从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远彤  
产出率反映了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产出率被视为国家财富增长的源泉;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产出率显示了企业内部效率的高低。产出率的计算首先是要准确地界定产出所包含的内容。这项工作在以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时一般没有太多的问题,然而涉及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却成为了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利亚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组织结构不合理,将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组织分拆重组,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体制与机构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福海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难与国际接轨的主要原因是不良资产比率高,治理结构不规范,经营模式陈旧,管理手段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国际市场中,我们应尽快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使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质的变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好文  
银行经营是否良好、运行是否稳健主要取决于公众对银行的信心 ,即银行的信誉。提高和保持银行信誉的手段包括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保持银行稳定的收入流 ,政府对银行的支持和担保程度等。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未达到国际标准 ,信贷资产质量低 ,盈利逐年减少 ,国家的信誉担保成了国有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性要素。在加入世贸组织后 ,金融业的开放将使国家信誉担保的作用不断减弱 ,国家信誉担保的退出面临着系列的难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蕊  
中国在进入WTO以后 ,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但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仍然是一股统天下的单一产权结构 ,产权流动性极差 ,即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已进行了种种改革措施 ,但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回避了产权制度的渐进式改革 ,产权改革尚未进入到实质阶段。对产权结构改革采取的是回避的态度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上述问题。因此 ,只有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才能进一步深化。本文就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 ,从而分析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进行改革的若干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向荣  徐洪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戴根有  闫晓玲  
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组织制度模式选择戴根有闫晓玲(中国人民银行)(招商银行)从我国的国情看,在相当长时期内,间接金融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客观上将难以根本改变,因此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组织体系事实上将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本文试图提出我们对中国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任玉兰  
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 (一)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的需要。 从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来看,建立以明晰产权关系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改革发展的根本出路。一方面,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产权,而形成了实际上的产权主体缺位。产权主体缺位,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不拥有实际意义上的产权、缺少独立的利益,使得银行对资产效益最大化及自身发展缺乏内在动力;二是由于没有产权主体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瑞德  
银行的"流动性保险"和"信息分享联盟"功能使银行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银行的经营必须有隐性履约资本即银行声誉的存在,良好的声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安身立命之本。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相对于国外来讲还只是刚刚起步,在对声誉风险的认识、声誉危机的处理能力以及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上还存在很多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应采取逐步建立银行自身的良性信誉机制、把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塑造以声誉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以及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等解决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