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4)
2023(9562)
2022(8057)
2021(7431)
2020(5903)
2019(13632)
2018(13382)
2017(24991)
2016(13303)
2015(15217)
2014(15096)
2013(15106)
2012(14683)
2011(13917)
2010(14059)
2009(12970)
2008(13028)
2007(11828)
2006(10939)
2005(10322)
作者
(39043)
(32723)
(32222)
(30768)
(20958)
(15592)
(14599)
(12640)
(12559)
(11652)
(11393)
(10843)
(10748)
(10617)
(10452)
(10042)
(9702)
(9397)
(9304)
(8993)
(8513)
(7927)
(7837)
(7495)
(7384)
(7377)
(7322)
(7093)
(6515)
(6490)
学科
(67994)
经济(67936)
管理(36513)
(35911)
(27208)
企业(27208)
中国(25143)
方法(21558)
地方(19014)
(18908)
数学(18174)
数学方法(18049)
业经(15528)
(15365)
贸易(15349)
(14927)
农业(12810)
(12697)
银行(12689)
(12617)
(12476)
(12276)
金融(12275)
(12206)
(11671)
(11489)
地方经济(10910)
环境(10600)
(9796)
(9734)
机构
大学(202064)
学院(201507)
(93855)
经济(92221)
研究(79449)
管理(71997)
中国(62721)
理学(59696)
理学院(58929)
管理学(58231)
管理学院(57814)
(45306)
科学(44088)
(41577)
(40329)
研究所(36203)
中心(34096)
财经(32359)
(30887)
(30247)
北京(30174)
经济学(29886)
(29864)
师范(29647)
(29411)
(28039)
经济学院(26647)
(25127)
科学院(24114)
师范大学(23929)
基金
项目(122052)
科学(97188)
研究(94207)
基金(88878)
(76767)
国家(76099)
科学基金(64260)
社会(62386)
社会科(59303)
社会科学(59292)
基金项目(45120)
(45063)
教育(42478)
(38867)
编号(37429)
自然(37221)
资助(36835)
自然科(36359)
自然科学(36350)
自然科学基金(35723)
(32651)
成果(32208)
(28428)
重点(28113)
课题(27579)
发展(27349)
(26878)
国家社会(26720)
中国(26020)
(25074)
期刊
(115230)
经济(115230)
研究(71664)
中国(47304)
管理(30833)
(30198)
(30149)
科学(28258)
学报(27579)
教育(26301)
(23455)
金融(23455)
大学(21620)
农业(21112)
学学(19852)
经济研究(19205)
业经(18408)
财经(17802)
技术(17506)
(15593)
问题(15395)
(14911)
世界(13810)
国际(13780)
(12116)
技术经济(10499)
图书(10428)
(10425)
论坛(10425)
现代(9782)
共检索到333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蔡娟  杨中强  
随着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凸显,我们不仅应大力开展能源外交,拓展海外供应基地,强化海权,构筑油道,加强国际合作,而且还要开源节流、结构多元,并以石油战略储备为中心,以“石油金融”为载体,以“风险采购”为切入点,构筑应付油价暴涨和短期供应中断的风险屏障体系,做到两翼并举。同时应把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氢经济作为战略中心付诸实施,即要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石油安全战略,走上和平发展的能源之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尹艳辉  栾雪飞  
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根源于东北亚战略结构的演变。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导致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压力增大,面临不同意识形态挑战的压力持续上升,与周边国家合作成本增加,国家合作将更加困难。中国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必须以包容性增长为东北亚战略安全合作发展的前提条件;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基础;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维护朝鲜半岛安全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关键;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稳定周边环境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必然选择;积极倡导探索建立新的安全合作机制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最终归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雪梅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的重要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国的崛起总是充满着艰难险阻,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外交越是风光无限,就越应该重视其中蕴藏的问题,文章对当前中国在崛起中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存在的挑战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对策,以此深化对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冬梅  
2005年中国首次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2011年9月6日中国再次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向全世界公布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不仅对全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产生重要影响。重点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影响:(1)中国的和平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本身就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的和平发展,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创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政治经济环境;(3)中国的和平发展,推动了全球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成效;(4)中国的和平发展,提倡...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俞正樑  
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大变革、大调整在全球化条件下发生、深化,推动了世界的转型。世界转型涵盖文明的转型、世界生产力的转型以及国际关系体系的转型。这一历史进程指向全球整合,其核心是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问题。这种因全球化而出现的历史大趋势,给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最大战略空间。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在本质上和方向上与历史大趋势完全一致,形成了最大的优势和资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刁莉  邰婷婷  蔡翊  
石油危机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了1973—1998年世界三次石油危机的特点及中国石油贸易发展的特殊战略。从中国的石油贸易发展战略来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的背景下,与发达国家相反,中国主要以"能源外交"和"能源换外汇"型的出口战略为主。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期,且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对石油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迅速增加,石油贸易逐渐由出口转为进口,我国石油业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第三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国际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给我国的能源供求关系带来极大的冲击。因此注意能源安全、完善国内石油定价、开发新能源成为第三次石油危机后至今我国仍然面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贾士超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的加快,中国石油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石油工业的现状和特点,综合概述了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战略,认为要通过加强国内油气勘探,提高石油自给率,要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同时要开拓国际市场,安全有效地利用国际石油资源,最后提出石油公司要建立良好的竞合关系,加速石油石化公司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振美  罗明  张泰  周声伟  
1982年以来,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走出了一条高速、高效发展的路子,但也面临着储量接替、自营筹资、海外发展、管理体制等问题,为此,本文也提出了明确责任、赋予权力、外债余额管理、利润留用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晓明  欧浪  胡国松  
狭义的"石油独立"是指一国(地区)石油需求主要依靠国内供应解决,石油自给率接近100%,进口石油依存度接近0。广义的"石油独立"是指石油进口供应稳定,进口安全(进口源地稳定、进口路径通畅、进口价格适度)系数最高的石油供需状态。在石油对外依存度几近60%的背景下,追求"石油独立",对中国石油安全和能源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毫无疑问,中国追求和实现"石油独立"十分必要,且有实现"石油独立"的可能性和条件。但是,受资源、需求和国际石油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石油独立梦"注定会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我们需要设定阶段性目标,实施一系列战略性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洪欣  宁永胜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和平发展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瓶颈问题。文章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能源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紧张的能源形势增加了我国和平发展的紧迫性;对和平发展下的中国能源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提出只有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并完善相关的能源储备,才能缓解能源的紧张局面,而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则是根本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必由之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磊  郑丕谔  王中权  
我国在充分发挥政治、外交、经济等多种手段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还应重点考虑如何以能源节约、体制改革、科技进步、国际合作、建立石油储备以保障石油安全供应的措施,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锐  
2012年9月15~16日,"和平.发展.合作: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国际学术会议在吉林大学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是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刘清才教授主持的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研究"系列专题学术研讨会之一。会议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和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中俄友好协会、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政泉  胡志荣  
随着中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石油安全问题在中国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对外石油进口主要集中于高风险的国家和地区,且受到西方国家的战略围堵,中国石油进口路线高度集中并依赖于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路线单一。为此,中国应从推进石油进口地多样化、协调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利益关系、推进战略性跨国石油通道建设和加强战略石油储备等方面着手,破解中国对外石油安全困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