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6)
2023(5138)
2022(4281)
2021(4121)
2020(3341)
2019(7904)
2018(7687)
2017(14714)
2016(7838)
2015(9176)
2014(8882)
2013(9214)
2012(8711)
2011(8438)
2010(8119)
2009(7877)
2008(7934)
2007(6881)
2006(6111)
2005(5809)
作者
(21894)
(18267)
(18092)
(17570)
(11780)
(8629)
(8230)
(7062)
(7012)
(6561)
(6453)
(6097)
(6071)
(5917)
(5864)
(5636)
(5388)
(5385)
(5364)
(4832)
(4703)
(4316)
(4295)
(4235)
(4204)
(4087)
(3998)
(3634)
(3632)
(3542)
学科
(40183)
经济(40151)
管理(20810)
方法(19057)
(18906)
数学(16960)
数学方法(16898)
(15537)
企业(15537)
中国(13524)
(11683)
贸易(11675)
(11537)
(8687)
(7951)
(7388)
业经(7092)
(6962)
(6944)
银行(6944)
(6768)
金融(6767)
(6736)
关系(6287)
理论(5897)
(5804)
环境(5343)
(5302)
(5228)
(5133)
机构
大学(127418)
学院(121794)
(63694)
经济(62878)
研究(47538)
管理(42650)
中国(39744)
理学(35907)
理学院(35491)
管理学(35157)
管理学院(34925)
(28872)
(27454)
科学(23969)
(23715)
财经(23572)
经济学(22693)
(21751)
研究所(21373)
经济学院(20423)
中心(19996)
北京(18505)
财经大学(17759)
(17036)
师范(16969)
(16095)
(15663)
科学院(14319)
(14287)
师范大学(14214)
基金
项目(73134)
科学(59015)
基金(57315)
研究(55883)
(49526)
国家(49192)
科学基金(41592)
社会(39555)
社会科(37687)
社会科学(37680)
基金项目(28537)
教育(25639)
资助(24783)
自然(23756)
自然科(23225)
自然科学(23219)
自然科学基金(22891)
(22603)
(21079)
编号(20269)
中国(19418)
(19166)
国家社会(18340)
成果(18162)
教育部(17195)
重点(16755)
人文(15718)
(15387)
社科(15245)
(15133)
期刊
(67654)
经济(67654)
研究(45878)
中国(23337)
(22410)
(16821)
金融(16821)
学报(16765)
管理(16690)
科学(16538)
财经(14249)
大学(13405)
经济研究(12830)
教育(12686)
(12429)
学学(12355)
(12325)
(11634)
国际(10915)
世界(10200)
问题(9654)
技术(8588)
农业(8522)
业经(7306)
技术经济(6369)
(5870)
统计(5615)
经济问题(5462)
理论(5432)
财经大学(5245)
共检索到193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马涛  宋丹  
通过对中国古代货币价值理论相对西方薄弱的特点、成因与影响进行分析,指出正是因为缺乏对货币价值问题的研讨,导致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的关注点集中在较次要的方面,无法说明财富增长的动力和根源,也无法正确认识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货币价值论的薄弱还导致中国古代货币思想与西方相比更多地关注国家财政,对商品市场研讨不足,从而未能形成较完整的理论思想体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涛  宋丹  
文章对中国古代货币基本范畴如子母、轻重、虚实、称提的源流、含义与发展演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形成这些范畴的经济与思维形态方面的原因。文章认为这些特有范畴是中国古代货币思想赖以表达的语言工具,分析梳理这些范畴有助于理解我国古代货币思想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对古代货币经济的认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柳  李琳  
子母相权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理论,相传由春秋末期的单旗提出。在子母相权论产生的历史年代,中国古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商品和货币关系有了长足的进步,不断突破自然经济的限制,形成了日益扩大的市场。本文首先研究了子母相权论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单旗子母相权论的基本思想,进而对子母相权论进行了具体剖析,最后论述了子母相权论对货币理论探索的推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欧阳卫民  
中国古代货币理论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拟铸不足值的铜钱,卿士单旗就提出了著名的"子母相权论"加以反对。 "子母相权论"本质上是一种反铸币贬值理论。在中国货币理论史上,作者第一次论述了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问题。战国时,商鞅提出"金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的命题,以此表示货币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对立。同时,他还说:"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明确指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而不是货币经济。只有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才能使国家既掌握粮食,也掌握货币。商鞅这种粮食重于货币的思想整个古代中国都占居主导地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琳  杨会晏  
圣王创制论是中国古代关于货币起源的一种主要观点,认为货币是圣王为解决民间交换的困难而人为创造出来的,圣王创制货币可以应对天灾、解决资源不均衡问题、调剂流通、实现社会和谐。圣王应该控制货币的制造、流通等环节,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这一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货币的认识,衍生出一系列货币思想,对中国古代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今天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阳  
从考古出土发现的贝币算起,中国有实物可考的货币历史已经有四千多年了。其间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古钱币、称量货币、机制币和纸币等若干阶段的发展,材质涵盖了金、银、铜、铁、铅等多种金属,以及丝帛纸张等其他材料。作为财富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宪久  
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 ,具有加剧之势。本文对此未直接加以评析 ,仅对中国古代的“子母相权论”、“食货相通论”、“货币数量论”和“货币调节论”中的货币政策思路作发掘 ,旨在表明货币政策非中性含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薛栋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是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陶铸了中国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易  
从民间征集图书是中国古代官府常用的图书收集办法。文章介绍了官府征书的由来和它的几大特点,以及征书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任竞泽  
中国古代文体学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学术增长点之一,但对文体学理论之整体研究还是个薄弱环节。文体学思想是一种内蕴更为丰富的文体学理论范型,相关研究尤为寥落。论纲包括三个部分:首先综论中国古代文体学思想的研究现状,比较文体学思想与文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从而借鉴文学思想史研究方法;其次通过列举一些重要文论家的文体学思想,概观中国古代文体学思想的整体特征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最后论证和呈现中国古代文体学思想研究的方法目标、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关伟  
尊师思想是中华民族教育思想史上的光辉夺目的明珠,是中国古代尊师重教传统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表现。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我国古代尊师思想,剔除其中的封建性糟粕,取其民主性、真理性的精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尊师重教、尊师重学的优良传统,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方宝璋  
中国古代审计方法主要有查账法、查询法、比较分析法、详查法、抽查法等,审计方式主要有就地审计和送达审计,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以及事前审计、同时审计和事后审计等。从总体上看,古代审计方法方式还是较完备的,并与经济水平相适应,在审计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综观古代审计方法、方式发展,可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国家财经活动监督的需要是审计方法、方式进步的主要驱动力,而古代审计方法、方式的进步是审计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对当代的启迪是:目前,全球正在逐渐步入知识经济、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审计方法、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开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方宝璋  
中国古代审计方法主要有查账法、查询法、比较分析法、详查法、抽查法等,审计方式主要有就地审计和送达审计,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以及事前审计、同时审计和事后审计等。从总体上看,古代审计方法方式还是较完备的,并与经济水平相适应,在审计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综观古代审计方法、方式发展,可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国家财经活动监督的需要是审计方法、方式进步的主要驱动力,而古代审计方法、方式的进步是审计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对当代的启迪是:目前,全球正在逐渐步入知识经济、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审计方法、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应对知识经济、信息化和网络化大数据对审计的挑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明安  
高等教育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和不断发展的动态概念 ,认识高等教育 ,就必须把具体的高等教育现象放在具体的历史时代和历史环境中去考察。本文引用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概况、学术自由、办学自主以及学生学习生活与正义斗争等方面的一些事例来说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概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